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大文豪,去研究文物會如何?

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大文豪,去研究文物會如何?

沈從文先生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大文學家,曾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這樣的大文學家在建國後,卻一頭扎進文物研究,還出了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廣度,而且還通俗易懂的《古人的文化》

沈從文先生的兒子沈龍珠說,「他研究、愛好文物,首先看重的是歷史上前人勞動的成就,前人那些精美的設計,高超的工藝,實際也就是生命的一種延續。」

這本書中對古人的「物」的探索建立在歷史的社會環境和變遷中,對物的解構既有實用價值,又有美學價值,還飽含深情的個人情思,讓歷史文物,既有靈性又有溫度。

對於文物的研究並不像文學一樣,以主觀思維佔主導,文物的研究更多要求的是客觀嚴謹。

在從文物來談談古人的鬍子問題這一節,他對王力先生提出的鬍子歷史和古人對於鬍子的美學觀問題提出合理質疑,認為這「和我們搞文物所有常識不盡符合」,並分條陳列,理據充分。

私意第一點概括提法實無根據,第二點推想更少說服力,第三點對於文字解說也不大妥當。行文不夠嚴謹,則易滋誤會,引例不合邏輯。則似是而非,和事實更大有出入,實值商討。

文物並不全是冰冷的,文物上反應出的社會情趣和人文溫度都是一件文物真正的價值所在,而這更需要一個對人生百態有著充分體悟的解讀者來詮釋,更為恰當。

「魚的藝術」這一節,從「魚的圖案在人民生活中的應用與發展」的方向來解讀,魚文化的衍變。

公元七世紀後的唐代,魚形的應用,轉到兩個方面,一個是當時鍍金銅鎖鑰,必雕鑄成魚形,叫做「魚鑰」。是當時一種普遍制度,大至王城宮門,小至首飾箱篋,無不使用,喻義是魚目日夜不閉,可以防止盜竊。其次是地方官吏之間,常用一種三寸長銅製魚形物,作為彼此聯繫憑證,上鑄文字分成兩半,一存政府,一由官吏本人收藏,調動人事時就合符為證。官吏出入門證,也做魚形,通稱「魚符」。

古人的物件往往包含了很多民情與風俗,能直觀的反應社會現狀或精神風貌,是古人文化生活和世俗民情很直觀的反應。

而這些在沈從文先生客觀嚴謹又具有文人溫情的研究下,又別有一番趣味,很值得一讀。

古人的生活小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一汪湖水般的湖田青釉
泡茶間隙開不開蓋這個細節,你注意過嗎?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