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摩拜大裁員:持續虧損難翻身,已被「爸爸」拋棄?

摩拜大裁員:持續虧損難翻身,已被「爸爸」拋棄?

即使找到 「好爸爸」,也不意味著能夠毫髮無傷地活下來。

上個周末,摩拜的「精神旗幟」、創始人胡瑋煒發內部信正式宣布卸任CEO,這距離摩拜被美團收購僅過去了八個月。緊接著就有傳聞,摩拜將優化人員,進一步降低成本。

手起刀落。周一,多名摩拜市場、安全和城市端的員工表示,剛上班就被告知裁員,從總部到城市,涉及到各個部門,部分後端部門近乎「團滅」。對此,摩拜回應稱屬於正常的業務調整。

美團長期發力本地生活服務,目前已經成為該領域的領跑者。這個過程伴隨著四處擴張,收購摩拜的初衷,正是要藉此完善「吃住玩樂行」的生態構想。如今此番動作不免令人疑慮,究竟是收購的算盤打錯了,還是迫於形勢的自我動刀?

摩拜成「棄子」

「上午一波一波地叫去會議室開被裁人員宣講會,下午是HR一對一談話。」一位摩拜員工表示,這麼大規模的裁員也沒有提前通知「整片焦慮和恐慌的氣氛里,互相打招呼就問一句『有你嗎『?」

周刊君多方了解得知,本次裁員由美團操刀,對被裁員工的補償以n(在職年限)+1為準,最晚26號必須走人。完成後,摩拜的財務和人事將併入美團體系內。

摩拜回應稱,人員優化的最終目標是更好地聚焦核心能力,讓組織變得更加貼近業務,提升業務的推進效率。據多名離職員工表示,提供的內部轉崗職位非常少,「只能走了。」

這種對自己命運掌握的無力感,上一次真切的體會還是在今年4月。

摩拜和ofo在很短時間內就領跑了整個共享單車行業,摩拜智能終端的科技含量更高,紮實的車身和相對更少的單車投放,在後期運營上更佔優勢。但受困於前期激進發展,卻始終無法證實盈利能力,即便是頭部企業也已是疲態盡顯。

在共同的投資人騰訊主導下,摩拜最終被美團全資收購。相比孤立無援的ofo,摩拜終於在寒冬來臨前找到了「好爸爸」。

美團收購摩拜時,其估值為155.64億元,其中凈資產僅27.4億元,商譽價值高達128億,而摩拜賬面現金僅剩8.3億元。美團上市招股書顯示,2018年4月4日至30日,摩拜總收入1.47億元,折舊3.96億元,經營成本1.58億元,總虧損4.07億元。

據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所分析,美團上半年在新業務領域的虧損為4.71億元,如果將上海、南京兩地試運營的網約車業務剔除,則美團新業務將獲得正向毛利潤。然而,如果將摩拜業務加入,上半年,美團新業務的虧損高達19.82億元。摩拜在4月初並表,因並表增加的虧損在一個季度就高達15.11億元。

相比美團半年250億以上的收入規模,摩拜上半年(包含1季度)創造的收入不足14億。上半年,剔除摩拜業務,美團創造了71億的毛利潤,而摩拜形成的虧損(包含一季度)則不低於30億。

美團最新一季財報中沒有提及摩拜的表現,但包括其在內的整個新業務產生了13億虧損,其中很大比例來自摩拜單車的運營及折舊。摩拜已經成為整個美團體系的負累。

面對血流不止的摩拜,美團不可能無動於衷。一系列「美團化」的進程其實早有端倪。

4月,伴隨著美團收購摩拜的靴子落地,聯合創始人王曉峰卸任摩拜單車CEO職位,出任摩拜單車顧問;創始團隊中的原CTO(首席技術官)夏一平擔任新成立的智慧交通實驗室的負責人,向美團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匯報。於是,摩拜原高管團隊中只剩下胡瑋煒一人還處於核心地位。

11月27日,摩拜運營主體「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股東工商變更。創始團隊中的胡瑋煒、王曉峰、夏一平以及投資人李斌全部退出,美團創始人王興成為大股東,占股95%,美團聯合創始人兼CTO穆榮均占股5%。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12月20日,王興和穆榮均將自己在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出資額進行了股權質押。

在摩拜的巨虧之下,美團不只在管理層對其調整,還在運營策略、整體人員等層面進行優化。胡瑋煒在卸任前接受採訪時透露,過去幾個月摩拜幾乎沒有投放新的單車,而是將精力放在了削減成本、提升收入和訂單數上。

摩拜的經營情況好轉了嗎?根據美團的財報,對網約車及摩拜,僅有「該分部虧損凈額較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三個月有所減少」的表述。

摩拜被裁員幾乎是無可避免的結果。

在人員和團隊管理上,美團也向來非常強硬。合併大眾點評後,原CEO張偉和團隊盡數出局,今年4月,王興改變投資的思路,轉而全資收購摩拜,就是「不想讓ofo和滴滴的故事發生在美團身上。」美團的訴求是絕對控制權,因此,胡瑋煒出局更是一種必然。

伴隨著胡瑋煒卸任,創始團隊盡數退出,王興成大股東,大規模裁員,美團接管,摩拜已褪去創始團隊的基因,徹底「美團化」了。

美團要自廢出行?

摩拜失血、打車困頓,美團曾經寄予厚望的出行業務,正漸漸失色。

三季度,外賣和到店酒旅延續成為美團的盈利支柱,但包括摩拜、美團打車在內的新業務收入35 億元,成本48 億元,毛利虧損額達到 13 億,是美團三大板塊中唯一為負的業務。

幾個月前被傳為「美談」的摩拜單車業務,在不久前公布的架構調整中,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被提及。這被市場解讀為,摩拜正逐漸被邊緣化。

12月21日,美團打車獲得了北京市網約車經營許可,曾經限制業務發展的牌照拿到手之後,拓展最大的政策障礙已經掃清,下一步就是燒錢開路了。按照目前美團的動向來看,未必會再趟這條路了。

上市前夕,過去一年裡投入超過十億元的打車業務就暫停拓展。近期,因為" 商業模式無法跑通,很難實現盈利"的租車業務也被關閉。

儘管 " 吃住玩樂行" 的前景無比誘人,但美團要應對的重量級玩家已夠多,需要考慮業務的優先順序別了。財報發布後,美團明確表示將 " 更謹慎地對新業務投入資源 ",把重點放在餐館管理相關的服務上。

撤換掉接手 8 個月的摩拜原股東,叫停未見成效的租車業務,加上早已不再拓展的美團打車,整個出行版塊都在明顯收縮。

如此一來,最初用出行貫通生活服務的願景更難實現。各塊的業務數據整合目前尚未完成,用戶也還沒有形成習慣。乘坐美團打車或騎輛摩拜去看電影或吃飯依然停留在設想中。

失去"行",美團從前的故事可能無法講通,但完全有可能換個故事繼續講。

美團曾嘗試過很多業務,除去賴以起家的團購,外賣、酒旅、出行都源自「試一試」的戰略考量。資本的助推也幫助其實現了業務競爭的彎道超車。

但當下美團已經獨立上市,盈利擺在第一位,對流量和盈利都產生不了正面影響的業務勢必會被邊緣化,甚至是花大代價試錯後被犧牲。重新搭建商業模型後,整個出行的故事大概率會被改寫,如此,摩拜和打車的處境將更為尷尬。

寒冬中,美團選擇了保護自己,對「兒子」的情誼終究抵不過現實。

作者: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 張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老布希生前接受本刊專訪,稱「預見了中國的崛起」
老布希:他讓我們懷念不那麼喧囂和浮誇的政治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