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權健丁香」之爭,暴露價值4000億市場的亂象

「權健丁香」之爭,暴露價值4000億市場的亂象

資料圖。

權健公司嚴正聲明、丁香醫生正面回擊,這兩天,隨著一篇名為《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的文章在朋友圈廣泛傳播,一家年銷售額接近200億的保健品公司和一個成立4年多的在線醫療平台被輿論推向天平的兩端。在媒體的聚光燈下,中國保健品行業亂象的冰山一角正在顯露出來。

保健品,即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合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一種藥品從研究到上市,往往要經歷細胞和動物水平實驗,而後是臨床試驗,最後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申請,通過之後才有可能上市,而保健品則不需要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同意,而且上市之前不需要證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然而,在生產、銷售的過程中,保健品似乎早已突破食品的定義,試圖披上治病的偽裝。「抗癌剋星」「補腎良藥」「包治百病」,各類宣傳鋪天蓋地,消費者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不經意間就中了「招」。保健品和藥品之間原本清晰的界限,在保健品狂轟濫炸的宣傳攻勢之下變得漸漸模糊。

保健品市場出現的這種亂象歸根結底是暴利的誘惑。資料顯示,保健品的成本只佔零售價格的10%左右。反正生產商不需要投入大量研發的實驗費用,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大把的鈔票用在了宣傳、推廣和營銷上。幾乎所有的保健品廠商在宣傳時都會表明自己用了更高級的原料和工藝技術,以實現「品牌溢價」。但從生物學的角度上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幾乎沒什麼差別。同樣是維生素C,在藥店里買可能只要幾塊錢一盒,而在保健品的專賣店則有可能買到三四百元一盒。

對於保健品宣傳的亂象,監管部門並非一無所知。早在2015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將保健食品納入特殊食品實行監督管理,明確「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應當與標籤、說明書相一致」,並對其廣告做出相關規定。但是,在實施監管的過程中卻存在一定難度——執法權在工商部門,但抽驗的權力在衛生部有關部門,而處理投訴則歸消費者協會,多頭管理的不便讓虛假宣傳的野草「春風吹又生」。

除此之外,消費者健康意識與健康知識之間的失衡情況同樣堪憂。隨著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嚮往越來越強,保健品行業的社會需求十分強勁。波士頓諮詢公司發布的《從洞察到行動:掘金中國保健消費品市場》預測,到 2020年中國保健消費品市場規模有望超過4000億元。在健康意識增強的同時,健康知識卻相對匱乏。中國科協9月公布的第10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僅為8.47%。這也為虛假宣傳、誇大宣傳提供了社會心理的土壤。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標誌。不可否認,保健品市場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種種宣傳亂象也讓這個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面向未來,只有商家不斷自律、消費者明辨意識提升、監管部門協同發力,才能逐漸形成行業的良性循環,讓人民吃得放心。(海外網評論員 王法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在演戲?前台南縣長:蔡英文辭黨主席只是虛晃一招
G20現場觀察:峰會上各國領導人會討論啥?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