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女主席捲熒屏 古裝女性題材劇成觀眾剛需

大女主席捲熒屏 古裝女性題材劇成觀眾剛需



(原標題:古裝女性題材劇成為熒屏剛需)


古裝女性題材劇成為熒屏剛需

這些年來,大女主劇席捲熒屏,源於2012年《後宮·甄嬛傳》的成功引領。《甄嬛傳》之所以能口碑、收視雙贏,在於其所表達的後宮女性意識的崛起,是當下女性的內心折射。這也是古裝大女主劇持續多年、年年出爆款的原因。


引領精緻的古典審美

《後宮·甄嬛傳》於2011年底零星地在地方台播出時,就開始引發關注,但該劇真正成為爆款,是在2012年3月上星衛視播出之後。在大眾偶像劇只追求年輕化、快餐化而丟掉了厚重和味道的當下,鄭曉龍執導的《甄嬛傳》在審美方向上選擇了向古典文化、高雅文化看齊,這也是這部劇在眾多古裝宮廷劇中脫穎而出的最大原因。

《甄嬛傳》唯美的畫面、精緻的造型、精湛的演技、考究的台詞、曼妙的配樂等都是之前的流行古裝劇所無法媲美的,有較高的水準和美學要求。劇中人物談詩論畫、操琴吹簫、踏雪賞梅,古典氣韻流動,在古意的追求上頗有向《紅樓夢》致敬的意味。歷史學家毛佩琦就對該劇的古典氣質很欣賞,他說:「時代、場景、服飾等自不待言,其中做鞋底的菜玉、做旗袍的蜀錦、做大氅的墨狐皮等一些細節,都是一篇娓娓道來的文章。」

單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台詞,就彰顯了該劇的風格。甄嬛的心愿是「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姐妹情深的希冀是「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甄嬛初與皇上兩情相悅時是「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彰顯了古典語言的獨特魅力。

除了畫面與道具精美,《甄嬛傳》塑造的諸多個性迥異、性格飽滿而又有張力的女性形象才是最大的看點。甄嬛從純情少女成長為掌控後宮的皇太后,華妃從心狠手辣、洋洋自得到一頭撞死在冷宮的牆上,出身卑微的安陵容心腸狠毒卻又可悲可嘆……這些女性是封建制度下後宮女子悲劇群像的縮影,極致演繹了封建專制皇權壓迫下女性的悲慘命運。

大女主在宮斗中失去自我

《後宮·甄嬛傳》成功之後,大批古裝大女主劇接踵而來,《楚喬傳》《那年花開月正圓》《陸貞傳奇》《扶搖》等都是以女性成長經歷作為故事主線的劇。而古裝宮斗劇也成了一道風景,《武媚娘傳奇》《羋月傳》熱度不減,並延續到2018年的《延禧攻略》《後宮·如懿傳》等。以女性為主角的影視劇,幾乎包攬了同時段劇中的熱門話題,可見女性題材劇是熒屏「剛需」。

但是,觀眾有需求,不代表一部部破土而出的宮斗劇就是精品藝術,具有足夠的反思與批判性。比如甄嬛,她被皇上所傷,遠走甘露寺,但為救家人,多年後又不得不運用計謀重回後宮,最終榮登太后寶座。甄嬛一生的命運,說到底並不是女性的自我救贖,而是皇權制度下的犧牲品。她看似贏得了全世界,卻失去了最初的自我,呈現給觀眾的是一口偽成功學雞湯。

在宮斗劇中,一群女性為了奪取權力、地位和寵愛,不惜喪失人性、鉤心鬥角、互相毒害,但宮斗劇卻從沒對這種行為及背後的意義進行深刻反思,而觀眾卻看得津津有味。即便是如《延禧攻略》這般包裝成古裝職場劇,也難掩「偽成功學」「毒雞湯」的本質。《延禧攻略》的女主角魏瓔珞一路從包衣宮女晉陞為皇貴妃,「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看似無畏,其實用足了「主角光環」。這部「爽」劇即便劇情經不起推敲,還是成為爆款劇。另一部《如懿傳》相對格調壓抑,各路娘娘分為「低端玩家」「高端玩家」,相互不斷製造陷阱,主演們雖然演技在線,但也並不比前者高明多少。這就是《甄嬛傳》所引領的宮斗劇的現狀,無所不用其極地用「斗」抓住觀眾,但缺乏深度。20年前的《還珠格格》中,受盡凌辱的紫薇尚且能夠原諒皇后和容嬤嬤,20年後以同一個時代為背景的故事卻只管「快意恩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華為將發布全新移動電源 支持40W超級快充
建築與人|費雷迪·馬馬尼:從泥瓦匠小工到安第斯山上的高迪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