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霓虹國重啟商業捕鯨,日本媒體這樣「洗白」

霓虹國重啟商業捕鯨,日本媒體這樣「洗白」

日本與反捕鯨團體的拉鋸戰有了新進展。當地時間26日,日本外長菅義偉宣布,日本將在2019年6月30日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從同年7月開始,時隔30年重啟捕鯨活動。退群之後,日本商業捕鯨的活動範圍在哪裡?誰來進行管理和約束?一場「維護傳統文化」和「保護海洋生物」的辯論正在進行中。

鯨魚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生物之一,它們有自己的「文化」,能夠學習分享知識,還有各自有著地域性「方言」。它們似乎也會為死去的同伴而悲傷——幾個月前,一隻虎鯨將她死去的寶寶背在背上超過兩個星期。


總是被「懟」的日本,決定退群

自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禁止商業捕鯨以來,日本被批准從1987年起開始以科研名義在南極洲捕鯨。研究內容包括繁殖情況、胃內殘留物、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影響等。據《國家地理雜誌》報道,2015年至2016年,日本在南極洲海域捕殺了333頭鯨魚,其中超過200頭是懷孕雌性鯨魚。2017年至2018年,同樣數目的鯨魚被殺,其中有122頭是懷孕雌性。

然而,在反對者看來,「科研」只是日本商業捕鯨的幌子,科研工作者只拿走鯨魚一部分,大量剩餘的鯨魚肉被拿去出售。在抗議商業捕鯨禁令上屢戰屢敗的日本曾多次威脅要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只是並未兌現。不死心的日本還花費了大量經費調研,拿出很多數據,試圖在今年9月召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上說服其他國家同意商業捕鯨。這一次,日本又失敗了。而再次受挫讓日本最終做出了「退群」決定,並將在今年底提交正式通知。

更多經過,點擊閱讀日本提議恢復商業捕鯨,30年禁令這回挺得住嗎?

退群之後,日本不再擁有在南極洲以及南半球公海海域進行科研捕鯨的權利。但是,日本的捕鯨活動將在其近海和專屬經濟區進行,而且幾乎完全脫離監管。鬚鯨等其他受到國際捕鯨委員會保護的鯨魚種類都將成為捕鯨人的獵物。而且,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並不會受到官方懲罰,除非其他國家自行採取措施,比如禁止日本在領海捕撈。


在很多日本人看來,退群就是正解

自從日本透露出罕見的退群意向,全球媒體都在密切關注它的動向,發表自己的言論。而日本媒體和西方媒體的輿論,走向了兩條不同的方向。

從日本國情來說,捕鯨確實是日本的傳統,尤其是在和歌山縣太地町等沿海地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富含蛋白質的鯨魚肉在戰後的日本一度是校園午餐。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人大約吃掉了20萬噸鯨魚肉。根據非營利組織動物福利學會(Animal Welfare Institute)的統計,如今,儘管這一消費數量已經銳減到了5000噸,日本仍然是鯨魚肉的主要市場。在不少日本人看來,國際機構和其他國家譴責日本捕鯨的行為已經變成了「對日本傳統文化的侵蝕」。

另外,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支持者很多來自有捕鯨傳統的地區。不過《日本時報》對此作出了說明——「斷定日本政府是聽信捕鯨行業遊說而退群就是種誤解了」。報道稱,日本捕鯨業的規模已經縮減,只有少數港口還保持這一傳統。而且,日本一直進行的科研捕鯨是由政府支持(非旗下)的科研機構進行的,從來就不是圖謀經濟利益的操作。即使剩下的鯨魚肉被出售,其收入也是用於科研資金。考慮到國內市場不景氣,結束政府資助的科研捕鯨後,捕鯨業將交由市場力量,這也符合日本未來的財政規劃。所以,日本政府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決定是「遵守原則的、務實的」。

《日本時報》還補充稱,那些對日本科研捕鯨提出質疑的國家,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法國都在南極洲佔有部分海域——即便這份占有權只被它們自己承認,而日本的科研活動範圍就在那些區域附近。如果不對日本活動表達不滿,這些國家會在國際社會留下「行政上不作為」的形象,還會激發國內環保團體的抗議。所以,那些抗議都有「政治動機」。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在11月接見安倍時,就被國內民眾要求向安倍提出捕鯨問題。


官宣「商業捕鯨」,終於有理由正面剛了

談起政治因素,非盈利組織「鯨魚海豚保護會」的管理人Astrid Fuchs認為日本的退群更像是政治行為——它表示出一種「國家有權自由使用海洋」的態度。據《海峽時報》報道,在國際捕鯨委員會的89個成員中,有41國支持捕鯨,48國反對捕鯨。一直以來,日本都是呼籲捕鯨國家的領頭人,它的退出很可能給其他正在觀望的國家(包括韓國、俄羅斯、秘魯、冰島、挪威等)帶去「啟發」。而且,日本退群必然引起反捕鯨國家以及國際環保機構的不滿,加深正反兩方的裂痕。

一些國家仍在變相的給捕鯨開綠燈。在韓國,如果漁民意外捉到鯨魚,是可以合法在市場售賣的。

《衛報》專欄作者Owen Jones認為,商業捕鯨對物種是巨大的傷害。在國際捕鯨委員會公布商業捕鯨禁令前,僅南極洲就有超過130萬頭鯨魚被殺,多個品種瀕臨滅絕。以藍鯨為例,即便人們在半個多世紀前就禁止捕殺藍鯨,但它的數量始終沒有恢復,在全球僅剩約3000頭。旅鴿、金蟾蜍、裏海虎、白犀牛……第六輪大規模物種滅絕正在上演,而罪魁禍首,就是人類。「人們應該是地球的守護者,而非劊子手」。

在日本經常被捕獵的鯨魚包括一種叫做「小鬚鯨」(J-stock)的品種。它的數量相對其他種類算多的,但那只是因為它在20世紀70年代逃過了商業捕鯨的屠殺。

不過,邁阿密大學研究鯨魚法的教授Natalie Barefoot在接受《國家地理雜誌》時提出,從某種角度講,日本的退出是件好事,因為沒有了「科研」的幌子,人們終於能名正言順的與日本談判捕鯨問題,來場「正面剛」。

iWeekly+

日本與國際捕鯨委員會的那些年

1948年,國際捕鯨委員會成立,意在「保護鯨魚並監管鯨魚行業有序發展」。

1951年,日本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

1982年,日本簽署了國際捕鯨委員會關於暫停商業捕鯨的公約。

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正式禁止商業捕鯨。當時有7國反對這一提案,分別為巴西、冰島、日本、挪威、秘魯、韓國和蘇聯。

1987年,日本開始以科研名義在南極洲開展捕鯨活動。

2007年,為了抗議商業捕鯨禁令,日本曾表示要退出委員會,但最終被美國等國家說服沒有離開。

2018年9月,日本在國際捕鯨委員會大會上提出恢復商業捕鯨後被拒絕。

2018年12月26日,日本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只剩15天了!如果此時給你一張駛回過去的船票……
人手一份的香港聖誕逛吃指南,Cocoa Monster奇幻樂園等你來!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