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詩經》中的螽斯衍生無數藝術珍品

《詩經》中的螽斯衍生無數藝術珍品

《詩經》中的螽斯衍生無數藝術珍品

《詩經》中的螽斯衍生無數藝術珍品

螽斯,有人說它是蝗蟲,有人說它是蟈蟈。因為《詩經》中的一首詩,螽斯成為大眾青睞的吉祥紋飾,自宋代以來,以螽斯為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至今仍留存有不少藝術珍品。

翠玉白菜上的蟲子象徵多子多孫?

《詩經》中的螽斯衍生無數藝術珍品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毫無疑問是該館名氣最大、人氣最旺的一件藏品,親眼目睹過這件奇珍的人,無不為其幾可亂真的雕刻藝術嘖嘖稱奇。但在很多觀眾眼中,它只是惟妙惟肖的「白菜」,而忽略了「白菜」葉子上還有兩隻昆蟲,因而對這件寶物的寓意也不甚了了。

玉雕界有句行話說:「雕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這件翠玉白菜,雕刻一大一小兩隻昆蟲正在啃白菜葉子。這兩隻昆蟲是什麼?有何寓意?有人說大的是螽斯,小的是蝗蟲,也有人說大的是蟈蟈,小的是蚱蜢。白菜象徵清白,兩隻昆蟲象徵多子多孫。據了解,這件作品原陳設於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宮內,永和宮是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因此有人推測它是瑾妃的嫁妝之一,以表示清白,並祈求以後為光緒皇帝多生幾個兒子。

很明顯,翠玉白菜是一件婚嫁吉祥物。在清代,以白菜與昆蟲為題材創作作品是很常見之事,一直是頗受民間歡迎的吉祥題材,在繪畫、玉雕、瓷器中都屢見不鮮。白菜象徵清白,容易理解,是用諧音手法,現在還有人把白菜理解成「百財」,可謂「與時俱進」。問題是翠玉白菜上的那兩隻昆蟲,到底是螽斯、蝗蟲還是蟈蟈、蚱蜢?古人為什麼要用它們象徵多子多孫?這兩個問題看似簡單,但細究起來卻頗為複雜。

《詩經》中的螽斯是蝗蟲還是蟈蟈?

《詩經》中的螽斯衍生無數藝術珍品

以昆蟲喻多子多孫,源於《詩經·周南·螽斯》,這首詩歌很短,原文如下:「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蜇蜇兮。」詩意是用螽斯的多子,喻人的多子,以表示對多子者的祝賀。但歷代學者這首詩歌的註解分歧頗大,其中的焦點是:螽斯到底是什麼昆蟲?圍繞這個問題,主要有三種觀點,一種認為螽斯是蝗蟲,一種認為是蟈蟈,還有一種比較含糊的,認為螽斯是蝗一類的昆蟲,包括紡織娘、蚱蜢、蟋蟀之類的小草蟲。直到現在,螽斯為何物仍然沒有明確的結論。正因為如此,人們對翠玉白菜上的兩隻昆蟲才有了不同的稱呼。

《詩經》中的螽斯衍生無數藝術珍品

雖然對「螽斯」二字的理解各種不同,但學術上的爭議並沒有妨礙吉祥藝術的發展,受《詩經·周南·螽斯》等詩歌的啟發,從宋代開始,藝術家們便把螽斯作為一種吉祥紋飾搬上了藝術的舞台。在宋代的繪畫作品中,韓佑的《螽斯綿瓞圖》、許迪的《野蔬草蟲圖》、作者姓名不詳的《草蟲瓜實圖》等都是螽斯畫的代表作。《螽斯綿瓞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畫面擷取田間一角的場景,花葉生長茂盛,爪果也已熟透,引來了兩隻貪吃的螽斯。這幅作品的寓意均來自《詩經》,除螽斯的寓意來自《螽斯》外,瓜實的寓意則來自《詩經·大雅·綿》的首句「綿綿瓜瓞」,《綿》詩用此句起興,以大瓜(大者曰瓜)小瓜(小者曰瓞)在藤蔓上連綿不斷來比喻周族人的繁衍生息和興旺發達,後來「瓜瓞綿綿」便成為祝頌子孫昌盛的吉祥語,故古人把螽斯和瓜實畫在一起,常蘊含祝願子孫滿堂的吉祥寓意。

宋畫中白菜與草蟲常一起出現

《詩經》中的螽斯衍生無數藝術珍品

《草蟲瓜實圖》的畫面也是螽斯和瓜實的組合,畫畫是一顆熟透裂開的南瓜懶洋洋地躺在地上,甜熟的香氣隨風飄散,嗅覺靈敏的螽斯便聞香而來。可見宋人很喜歡畫這種題材,且有非常明確的吉祥寓意。

《詩經》中的螽斯衍生無數藝術珍品

許迪的《野蔬草蟲圖》構圖十分簡單,地上畫白菜一株,蝗蟲一隻,加上低空飛翔的粉蝶與蜻蜓,四種動植物分別佔據了畫面的四個角落,構圖貌似簡單,但是每一物都畫得非常傳神。對這幅畫的寓意,很少有人介紹過。從畫面來看,蜻蜓和白菜,無疑是象徵清白,蝴蝶的「蝶」與「耋」諧音,是長壽的象徵,加上蝗蟲,整幅畫的寓意就是清白、長壽和多子多孫。從這幅畫我們還可以了解到,以白菜與草蟲為題材的作品並非在清代才有,從宋代開始,這種題材便出現在草蟲畫中,而在元至明初的草蟲畫中,也是屢見不鮮。

在明清時期,人們普遍認為螽斯就是蟈蟈,所以很多表現多子多孫主題的作品都以蟈蟈的面目出現。近現代畫蟈蟈最有名的是齊白石,他畫過瓜果蟈蟈、白菜蟈蟈等,構圖大膽靈活,兼工帶寫,新意迭出。尤其是他筆下的蟈蟈,活靈活現,栩栩如生。1929年,齊白石畫了一幅《甘芳圖》,畫面上方是一籃子,籃里有瓜,瓜有葉有花,下方是地上兩瓜相疊,有蔓有花,最下面是一蟈蟈。這幅畫雖題為《甘芳》,似與多子多孫無關,但明顯是由宋代的螽斯瓜果題材引申而出,寓意是一樣的。

明清人愛用蟈蟈紋

《詩經》中的螽斯衍生無數藝術珍品

以螽斯為題材的作品不僅出現在繪畫和玉雕上,明清以後,還廣泛出現在銅器、服飾、建築裝飾等上面。明清銅錢有「螽斯衍慶」、「麟趾呈祥」花錢,通常成對使用。「螽斯衍慶」是祝賀人多生子孫,「麟趾呈祥」的寓意源於《詩經·周南·麟之趾》以及孔子出生的傳說,古人認為麒麟是「仁獸」,《麟之趾》一詩是一首祝賀人多生有仁德的子孫的詩,而傳說孔子出生時有「麒麟吐玉書」之吉兆,故後世多將「麟趾」和「螽斯」連文。除銅錢外,銅鏡也有「麟趾螽斯」吉語鏡,在明清時期流行一時。

《詩經》中的螽斯衍生無數藝術珍品

瓷器上的螽斯紋,為草蟲紋之一。在明以前的瓷器中,很少見到螽斯紋,而且早期的草蟲紋,只是作為景物中的點綴,直到清代,蚱蜢、蟈蟈等紋飾才成為流行紋飾,民國時期,湧現了一批在瓷器上畫蟈蟈的名家。蟈蟈紋還出現在明清時期的服飾上,如清代女子服飾上通常綉有葫蘆、蟈蟈、蝴蝶、蜻蜓等紋飾,蟈蟈不僅象徵多子多孫,還諧音「哥哥」,有祝賀多生男之意。

《詩經》中的螽斯衍生無數藝術珍品

建築裝飾上使用螽斯的吉祥寓意,多用文字雕刻形式。在很多古建築的門樓上,都有刻著「螽斯衍慶」的牌匾。在北京紫禁城內,內廷西六宮的街門命名為「螽斯門」,與東六宮的「麟趾門」相對應,意在期盼皇室多子多孫,帝祚長延。傳說末代皇帝溥儀為了騎車方便,將「螽斯門」的門檻鋸掉,鋸下的門檻兩端做出榫頭,殘留的兩段門檻再分別鑿出卯眼,每到夜晚封門上鎖之時,便將門檻裝回原位,以保門禁森嚴。而皇宮門以「螽斯」命名,據記載在宋代已經出現,後來成為慣例。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旅順博物館藏敦煌本《壇經》的經歷曲折
全民閱讀時代,你真的懂得如何讀書嗎?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