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每日好詩|留在紙上的詩是一首詩的遺址

每日好詩|留在紙上的詩是一首詩的遺址

每日好詩|留在紙上的詩是一首詩的遺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關注中國詩歌網,讓詩歌點亮生活!

每日好詩|留在紙上的詩是一首詩的遺址

留在紙上的詩是一首詩的遺址高鵬程

時間帶走了它的氣息、溫度和光澤。

只留下一具軀殼。(不久以後,也許會化成骨殖,腐爛

也許,有的部位會成為化石)

之前,它們曾經焦灼於他的胸腔、頭腦,充滿

血絲的眼球

存在於他寫下它們時

筆畫的輕重,每一行字的緩急

以及敲擊鍵盤時的噠噠聲中。

其中一部分,在試圖誕生之前

他就讓它們消失了。

那是最隱秘的,它抿緊了嘴角。

一首留在紙上的詩

是一首詩的遺址。他帶走了其中的快感、痛苦和絕望。

時間和雨水帶來了荒草

他渴望有人能夠找來,但卻在沿途

布下了重重迷霧。

而合格的讀者是一個考古學家

穿過荒草、時間和雨水

他打開了語言的封土

文字的墓磚

最後他打開了修辭的棺蓋

它還在那裡

一首成為骨骸的詩,兀自顫動它的骨指。

專家點評

從詩題來看,這是一首與時間有關的作品,詩人卻通過空間的描述來展示。整首詩的內文實際是在介紹一首詩從積澱、醞釀至書寫,再到最後完成的整個過程。與通常「一首詩的誕生」之呈現不同,作者將這個過程暗喻成一具肉身的形成、消亡並重生的各種變化。令我驚訝的是,他(她)某種外科醫生似的冷靜、沉著,不帶感情地陳述羅列「骨殖」、「胸腔」、「頭腦」、「眼球」等,彷彿它們已經脫離了血肉,孤立地存在,並孤獨地離開詩的結局。這首詩寫出了很多詩人的感覺,那就是成形的作品與當初的設計和期待留下了一大段距離,我們寫下的只是詩的片斷,雖說有所逼近,但不曾根本性抵達,許多美妙的元素在「寫」的過程中流失和隱匿了,包括與之相伴的那些快樂、痛苦、希望和沮喪。於是,詩人發出了「詩的遺址」的感慨。所幸,我們還有合格讀者的存在可以滿足詩人內心的遺憾,他像一名出色的考古學家,打開墓穴,剝開塵土,掃去修辭的枯葉,從中可以捕捉到詩復活的可能性。

特邀點評:汪劍釗

詩人簡介

高鵬程,1974年生於寧夏,現居浙東某地。詩文見《人民文學》《詩刊》《天涯》《星星》《北京文學》等。浙江青年文學之星。獲得第三屆人民文學新人獎、第四屆紅高粱詩歌獎、第三屆國際華文詩歌獎一等獎,李杜詩歌獎、徐志摩詩歌獎、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等獎項。著有詩集《海邊書》《風暴眼》《退潮》等。詩刊社22屆青春詩會成員。魯院21屆高研班學員。

專家簡介

汪劍釗,1963年10月生於浙江省湖州市。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興趣:中國現代詩研究、俄語詩歌研究和比較文學研究。出版有著譯若干種。

往期精選

點評專家

陳先發、陳衛、曹宇翔、耿占春、馮雷、顧北、顧建平、谷禾、洪燭、霍俊明、賈鑒、簡明、蔣浩、雷武鈴、冷霜、李少君、李海鵬、李建春、李犁、李壯、劉向東、李雲、梁曉明、盧輝、羅振亞、馬知遙、莫真寶、任毅、榮光啟、師力斌、樹才、譚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詩、汪劍釗、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強、吳投文、西渡、向以鮮、楊碧薇、楊克、楊四平、楊慶祥、楊墅、余怒、葉舟、臧棣、張德明、張清華、張定浩、張光昕、茱萸、張偉棟、周偉馳、周瓚等

欄目主持:孤城

"中國詩歌網"是國內最大的詩歌網站,國家重點文化工程。由中國作家協會 ·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管,《詩刊》社主辦,是以建立「詩歌高地 詩人家園 」為宗旨的互聯網出版平台。品牌欄目「每日好詩」(稿酬500元),每天推薦一首原創好詩,並邀請詩壇專家點評。其中每周四為詩友點評,向廣大網友徵集評論(300元稿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我向共和國獻首詩」徵稿啟事
90後詩選|吳文星《祖母的牙》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