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誕辰125周年|腳下千秋史,馬上一首詩
關注中國詩歌網,讓詩歌點亮生活!
七律·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腳下千秋史馬上一首詩
朱向前
毛澤東的《七律·長征》由於及時而真切地描繪了紅軍長征這一偉大事件,其詩史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首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極其典型地體現了詩人的豪邁大氣,把「遠征難」和「只等閑」這一組悖論平實而又神奇地組合在一起,給全詩定下了鮮明輕鬆的基調,然後漸次展開闡釋「等閑」的涵義。
頷聯「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顯示了詩人納天入懷、視宇如芥的氣度與胸襟。不管多少崇山峻岭,都被其「等閑」藐之。以小喻大,化巨為渺,成為本詩的重要修辭。頸聯「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雖浪高水急,卻給詩人以「 暖」的感覺,化兇險為溫暖也是等閑視之吧。紅軍「飛奪瀘定橋」是中國革命史乃至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但詩人只用一「寒」字以蔽之:是手觸鐵索之寒? 還是令觀者心寒? 抑或讓敵軍膽寒? 甚至是讓後人吁寒氣、冒冷汗?兼而有之吧。這兩聯首先都是將龐然大物宏觀藐之「(騰細浪」、「走泥丸」),意象出奇;然後再將萬水千山的代表性地名( 五嶺、烏蒙) 與向死而生的絕險之戰( 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 自然串連,成就妙聯佳對。
尾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面對可能成為壓垮紅軍最後一根稻草的雪山大翻越,詩人胸中噴薄而出的只是苦盡甘來的豪邁與樂觀。
腳下千秋史,馬上一首詩。《七律·長征》是長征精神的高度概括和藝術表達,是長徵文化的標誌與象徵,更是紀錄長征的偉大史詩。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雄渾大氣之作
陳 晉
在軍事上,毛澤東說他在紅軍長征途中指揮的「四渡赤水」,是「平生得意之筆」;湊巧的是,正是在二渡赤水、襲取遵義婁山關後,他寫下了自稱「頗為得意」的詞作《憶秦娥·婁山關》。
戰鬥是在特別緊張壓抑的心理情緒中開始的。沒有光昌流麗的色彩,若明若暗的晨月彷彿已被濃霜給封凍起來,在罕見的凝重氣氛中,給人一種引而不發的情緒積累。灰濛濛的長空中偶爾傳來一聲雁叫,似乎帶來一種殊死搏鬥前的威懾和震撼。
沒有嘹亮宏大的聲音,只有「 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馬不是在狂奔,而是走著又急又細的步子;軍號也不敢吹得太響,只能壓得像哽咽的喉嚨發出的啞聲,彷彿是某種巨大的即將炸裂的東西被使勁地捂住了: 依然是殊死搏鬥前的壓抑和沉悶。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戰鬥結束了,長風掠去烽煙,夕陽立馬高山。晚霞抹紅了無盡的天空、綿延的群山,也斜照在詩人身上,灰色軍裝透出罕見的桔黃。《憶秦娥·婁山關》下闋的描繪,視野放得開闊起來,但依然是在雄渾中透出急悶和悲壯。沒有戰鬥勝利後的喜悅,全詞甚至沒有一字寫勝利本身。
佇立婁山關的毛澤東,體會的是「 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沉重,這是只有悲壯苦戰後的統帥才有的特殊感覺,更是這首雄渾大氣之作充滿金屬質感的內在旋律。
※90後詩選|向茗《在圖紙上規劃一個圓》
※漢詩英譯|我想讚美的事物一般都很輕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