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憨山大師:士貴乎志,志貴乎修也

憨山大師:士貴乎志,志貴乎修也

憨山大師:士貴乎志,志貴乎修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士修字說

鄭生尚志問字於予,予字之曰「士修」。蓋志於道,非修不足以盡道。然道在吾人,本來具足,無欠無餘。良由物慾葑蔽,而失其固有,以致六鑿相攘,六官失職,此愚不肖者所不及。即有志者,又或賢者行之過,智者知之過。聖人所以折衷之,抑其太過,引其不及,歸於大中至正之體,以完其本有,不失其天真。故謂之修耳,非舍此之外別有修也。故曰:修道之謂教。

是知聖人教人,非有益於人也。但就其所賦而裁成之,因其所志而引發之,以至於日用見聞知覺之間,起居食息之內,無非本明獨露之地。苦於夙習而障之,故即其所明以通其蔽。如目為色蔽,即色以通之;耳為聲蔽,即聲以通之;舌為味蔽,即味以通之;鼻為香蔽,即香以通之;身為觸蔽,即觸以通之;意以知蔽,即知以通之。洗其夙習,而發其本明。譬如磨鏡,垢凈明現,然鏡明本具,非因磨洗而增益之也。以其所習者道,故用志以啟之。

苟無專一不拔之志,必為習染所奪,而日流於顛瞑,邈然而不知返,不足以為人矣,又足以稱士哉?故予曰:士貴乎志,志貴乎修也。為士修說。

來源:《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憨山大師:一切眾生受生死之苦,皆愛欲之過
南懷瑾老師:樹神說法的故事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