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聖誕節,講三個關乎自由與仁愛的小故事

聖誕節,講三個關乎自由與仁愛的小故事

文章來源: 

諶旭彬

短史記(ID: 

tengxun_lishi)

文 | 諶旭彬

說三個與聖誕節有關的歷史故事。

第一個故事:自由與聖誕老人


每年的12月25日被稱作「聖誕節」,但耶穌的生日並不是這一天。按照瑪麗安妮·梅林(Mehling,Marianne)的說法,公元3世紀初,教皇將耶穌的生日強行定在12月25日,目的是「希望以此來排除其他所有(在這一天舉行的)種種祭禮」①。

也就是說,聖誕節的誕生,始於一種隱蔽的權力鬥爭。

公元4世紀,基督教成了羅馬帝國的官方信仰,聖誕日也成了官方節日。

官方希望在這一天的慶祝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權威。但對民眾而言,在新節日里延續舊風俗,繼續快樂地向地位更高者索要禮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儘管主教阿斯提留將索要禮物這一習俗斥為貪得無厭、唯利是圖的骯髒行為,官方也實施了種種查禁措施,但民眾我行我素,整個中世紀,禮物的贈送始終與聖誕節息息相關。

到了12世紀,一位已去世了近700年的主教聖.尼古拉斯,成了聖誕節禮物贈送活動的代言人。傳說中,這位主教曾幫助過一位窮困潦倒的父親,在三個夜晚向他的窗戶扔進去三袋金子,使其不必將自己的三個女兒賣身為奴隸和妓女。這是官方樂於接受的一種變化。

當然,他們也沒有忘了藉機

彰顯自己的權威,他們給聖.尼古拉斯追加設定——在聖誕節,他不僅僅負責贈送禮物,也負責拿鞭子和棍棒抽打異教徒和為惡者,包括行為不端的孩子;同時還制定了宏大莊嚴的

聖.尼古拉斯

(由人飾演)

出行儀式。

下面這張

聖.尼古拉斯肖像畫,是

12世紀的俄羅斯教會官方繪製。

他那威嚴的相貌,顯示他不僅僅是一個禮物贈送者,同時也是一個信仰的督責者和權力的實施者。


圖:12世紀俄羅斯的一幅官方繪製的聖.尼古拉斯肖像畫

16世紀宗教革命引發的上層權力鬥爭,嚴重衝擊了民眾在聖誕節索要禮物這一古老的快樂。

對新教改革者而言,聖.尼古拉斯不屬於自己的陣營,自然很難容忍他繼續擔任聖誕節的禮物贈送者。馬丁.路德曾選擇用「聖嬰」來壓制尼古拉斯的節日地位,他16世紀晚期的信徒則致力於徹底摒棄尼古拉斯的存在。一些加爾文派地區,則乾脆廢除了聖誕節,嚴禁孩子擺出鞋子或者襪子來接收禮物,慶祝聖誕將被收監。作為應對,包括

妖怪、女巫、羊皮男

在內的其他神話人物,成了民間新的「聖誕禮物贈送者」。

進入19世紀,北美人終於有機會通過出版物塑造自己心目中的「聖誕禮物贈送者」。他不再是威嚴的聖.尼古拉斯,也不是天使、聖人、妖怪這些「尼古拉斯的替代品」。他是一個駕駛著馴鹿雪橇的慈祥老者,不再有宗教官員的權威;他從頭到腳裹著厚厚的毛皮衣服,不再身著主教長袍;他不再拿鞭子和棍棒監督受贈者的信仰,他愉快地鑽煙囪,身上沾滿煤灰,只為讓受贈者開心,不求取任何回報。②

他有了一個新名字「聖誕老人」。

他脫離了權力的控制,帶來一種自由自在的快樂。


圖:1848年北美出版物中,早期的聖誕老人形象

第二個故事:仁愛與狄更斯


宗教改革曾一度讓聖誕節在一些新教地區瀕臨滅亡。

沒有人會喜歡一種僅供權力彰顯存在感、卻不能讓自己享受禮物快樂的古板節日。在英國,「《泰晤士報》在1790年至1835年間從來沒有提及過聖誕節!人們覺得這個節日是一種又傻又落後的傳統,不想為此花費精力。」③

如果沒有狄更斯對「聖誕精神」的重新發掘,聖誕節在今天,很可能會是另一番面貌。

1843年12月,他出版《聖誕頌歌》,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富有的商人斯科魯奇冷酷無情,自私至極,乞丐都不上門。聖誕夜,三個聖誕精靈來訪,帶他的靈魂遊歷了過去、現在與未來。在過去,他重溫了童年時代姐姐帶給他的關愛、學徒時代老闆帶給他的快樂;在現在,他去到一個僱員家中參觀聖誕聚會,這個僱員薪水少得可憐,他們的聚會沒有禮物沒有火雞,但每個人的臉上都透露著幸福;在未來,他見到了衰老後卧病在床的自己,於聖誕節也無人聞問的悲慘境況。斯科魯奇由此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體會到真正的聖誕精神是同情、仁慈與愛心,進而變成了一個好人。第二天,當他做出改變,對僱員和親戚釋放出愛的善意時,眾人也以善意回報,他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快樂。④

狄更斯撰寫這本小說,最初的目的是改善經濟狀況,用他自己的話說,乃是「一個小小的圖謀」。但在寫作過程中,他「深深地被這本小冊子迷住了」,「一刻也不願放開它」。作品本身對作家產生了「不可思議的控制」,在寫作過程中,狄更斯經常「一會痛哭流涕,一會兒哈哈大笑,一會兒轉喜為悲」。最後,他在出版時放棄了改善經濟狀況的「小小的圖謀」,決定親自動手設計精美的裝幀,且將價格定得極低,以便讓儘可能多的讀者能夠買得起這本書。這也使作品暢銷後的他,仍身陷困頓之中。


圖: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1812~1870)

《聖誕頌歌》深受讀者歡迎,受到鼓舞的狄更斯,此後又連續四年,在聖誕節推出了《快樂鐘聲》等四個中篇聖誕故事。

小說中的聖誕樹、桷寄生、讚美詩與火雞等元素,永久地成為了節日風俗;小說中的博愛、仁慈、寬容與善意,也成了新的聖誕精神。

時人評價,《聖誕頌歌》「所培育的仁愛,所激發的善舉,比1842年聖誕以來,基督教世界所有的講道壇和懺悔室所做到的,還要多。」⑤

1870年,狄更斯去世。法國作家莫洛亞後來在《英國名人研究》之「狄更斯篇」中如此寫道:


「當狄更斯的死訊傳到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家庭中時,人們就像死掉了親人一樣。

一個小孩問道:『如果狄更斯先生死了,聖誕爺爺是不是也會死呢?』

支持狄更斯撰寫《聖誕頌歌》的思想源泉是「人道主義」。在20世紀,「人道主義」遭遇了許多批判。不過,在喬治·奧威爾看來,這恰恰是狄更斯偉大的地方。他如此評價狄更斯及其重塑的聖誕精神:


一想到聖誕節往往不由自主地想到查爾斯·狄更斯

,這種情況有兩個非常合理的原因。首先,狄更斯屬於少數幾位真正描寫過聖誕節的作家。雖然聖誕節是英國最重要的節日,然而描寫這個節日的文學作品卻少得令人吃驚。……其次,

狄更斯描述……的幸福感令人信服

,因為聖誕節每年只有一次。他們的幸福感令人信服,也因為這個節日可以用不完美來形容。

凡是試圖描述永久幸福的努力,註定要以失敗告終。

」⑥


圖:2009年依據狄更斯小說改編的電影《聖誕頌歌》海報

第三個故事:人性與1914年聖誕停戰

沒有人知道,1914年聖誕節停戰的起點。即便到了今天,也無法確定停戰是在一個地方先開始然後傳播到其他地方,還是在許多地方同時爆發。唯一可知的是,在西線戰場,1914年的12月25日前後,數以千計的英國、法國和比利時士兵,與他們的敵人德國士兵,自發地度過了一個寒冷而美好的聖誕節。那一天,很多對峙的前線沒有戰事,只有歌聲往來與食物交換。⑦

後來成了著名作家的亨利.威廉姆森(Henry Williamson),當時是倫敦步槍旅的一名19歲士兵。他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


「親愛的媽媽,我在戰壕給你寫信。現在是早上11點。……我的煙斗里裝著德國煙草。哈哈,你肯定會說是來自俘虜,是在敵軍的壕溝中發現的。親愛的媽媽,煙草確實來自德國士兵,但不是俘虜。昨天,德國人和英國人在戰壕之間的地區見面並握手,交換了紀念品。聖誕節那天,整天如此。很奇妙,不是嗎?」⑧


圖:Henry Williamson寫給母親的書信,左上角的愛國別針是他的母親作固定書信之用

愛爾蘭皇家步槍隊的羅伯特·帕特里克·邁爾斯上尉(Robert Patrick Miles)則是這樣說的:


「星期五(聖誕節)。我們正在度過一個難以想像的最特別的聖誕節。我們和對面的朋友(指敵對的德軍)之間,存在著一種缺乏約束、缺乏授權但卻被理解並嚴格遵守的休戰。有趣的是,這種休戰只存在於我們這部分戰線,可以聽見左右兩側還在正常交火。事情發生在昨晚,一個寒冷的夜晚。黃昏後不久,德國人開始向我們喊『聖誕快樂,英國人』,我們也對他們喊『聖誕快樂』。……部分人在戰線中間的地區相遇,然後交換香煙……」

2001年去世的英國老兵Bertie Felstead,生前也留下了一段回憶:德國士兵在不到100碼遠的地方唱著平安夜之歌,與英國士兵隔空互動。第二天,他們在戰壕中間的空地上即興來了一場足球賽(也許是以罐頭之類的物品充當足球),球賽持續了大約半個小時,直到一名憤怒的英國軍官突然出現,勒令英軍士兵回到戰壕,並要求他們「殺死那些匈奴人,不要與他們交朋友」。⑨

1914年的聖誕節停戰,實質上是普通士兵人性中的善良,對當局的權欲失控的一種抗議。

事件發生後,曾有新聞禁令不許外傳,所以在長達一周的時間裡沒有報道,直到12月31日美國《紐約時報》將之披露。當年的英國媒體,曾將此事評價為「戰爭中令人驚訝的最大驚喜之一」。多倫多大學的歷史學者莫德里斯.埃克斯坦斯(Modris Eksteins)也感慨,「1914年聖誕節士兵們所顯露出來的人性,簡直難以想像」。參與其事的士兵,當年備受當局譴責,甚至面臨軍法審判的命運;如今,在英國,1914年聖誕停戰事件卻已有了由王室參與揭幕的紀念碑。⑩

介紹這三個聖誕故事,其實是想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文明,它們發端於不同地區,分屬於不同的民族、宗教或者國家,呈現出各不相同的外觀,但追求自由、主張仁愛、尊重人性,卻是所有文明共同的內核,也是文明抗衡權力的侵蝕、助力民眾獲得幸福的必由之路。

有誰會拒絕幸福呢?


圖:1915年1月9日,倫敦新聞畫報所繪英軍士兵和德軍士兵在聖誕節交換雪茄的情景


①(德)梅林(Mehling,Marianne)/著、曹乃雲/編譯,《聖誕節探源》,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第72頁。


②關於「聖誕老人」的歷史變遷,主要參考了(加)蓋瑞·鮑勒(GerryBowler)的《聖誕老人傳》的第一、二兩章(許世鵬、孫力周翻譯,學林出版社,2008)。


③Terry Deary、Martin Brown,《絕密的聖誕報告》(Horrible Christmas),接力出版社,2013,第54頁。


④可參見:狄更斯/著、汪倜然/譯,《聖誕頌歌》,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⑤牟雷,《霧都明燈:狄更斯傳》,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第90~91頁。


⑥(英)喬治·奧威爾/著、董樂山 賈文浩 賈文淵/譯,《獅子與獨角獸》,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第214~215頁。


⑦《Remembering a Victory For Human Kindness》,華盛頓郵報2004年12月25日,網址: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articles/A25206-2004Dec24.html


⑧網址:http://www.henrywilliamson.co.uk/first-world-war/57-uncategorised/158-henry-williamson-and-the-christmas-truce


⑨《Bertie Felstead:Last survivor of a famous first world war Christmas truce》衛報,2001年8月13日。網址: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2001/aug/03/guardianobituaries1⑩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articles/A25206-2004Dec24.html



在這個話題無孔不入且熱愛閱讀的新媒體編輯部,我們經常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公眾號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眾、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鮮玩意兒。




現在,它們都將一一出現在這個欄目里。




我們也隨時歡迎您的參與,留言向我們推薦您讀到的低調好文。




本文由公眾號「短史記」(

ID:

tengxun_lishi

)授

權轉載,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訪問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儒雅、內斂、謙遜,國家寶藏的香水禮盒來了
古代馬桶里的那些秘密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