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千年的沉睡後,這件文物遭遇大劫,碎成50多塊依然彌足珍貴

三千年的沉睡後,這件文物遭遇大劫,碎成50多塊依然彌足珍貴

在天津博物館琳琅滿目的展品中,有一件文物不算現眼,但它卻有著不尋常的經歷。現在看起來,它完好無損,其實卻飽經風霜。它就是西周夔紋銅禁,一種只出現過三件的文物,它的身上,遍布了時代的烙印,也是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標記。

如果第一次接觸,您肯定對它很陌生,其實它叫作銅禁,實際上就是西周時期用來擺放酒器的案幾。鄭玄在《儀禮·士冠禮》為之作註:禁,承尊之器也。

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呢?史學界和考古界仍然存在爭議,但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西周初年,為了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統治者曾下令禁酒,還曾頒布了著名的《酒誥》。但《酒誥》也規定在祭祀時貴族可以飲酒,為了提醒他們飲酒莫貪杯,便將盛放酒器的案幾叫做銅禁。這就是「名之為禁者,因為酒戒也」的由來。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件文物是呈規則的長方體狀,中間是空的,它的上面有三個圓形的口子,這就是用來安放酒器的。酒禁這種器物只出現在周朝,歷代都沒有發現實物。後來出土發掘了三件,這件長126厘米,寬46.6厘米,高23厘米,是三件之中最大的。因為整個器物的周圍都帶有夔狀花紋,所以被命名為西周夔紋銅禁。

現存的三件西周夔紋銅禁中,有兩件在解放前被發現。其中有一件已經流落到海外,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這一件也飽經風霜,遭遇了多次險情,差點也不復存在。

最早找到它的是一名叫做黨玉琨的小軍閥,他原本是古董店的學徒出身,後來落草為寇再投奔當時軍閥首領郭堅,並在陝西鳳翔一帶盤踞。利用自己一星半點的文物知識,黨玉琨瘋狂盜掘三秦大地上的商周秦漢古墓。西周夔紋銅禁就是他在寶雞鬥雞台盜掘的珍貴文物之一。

當時,這件文物就引起了轟動。據說同時出土的還有兩件銅禁,一大一小,可惜早已不見影蹤。盜墓賊黨玉琨也沒有得到什麼好下場,很快在軍閥混戰中被擊斃,他盜掘的文物,變賣的變賣,收繳的收繳,這件銅禁被宋哲元所獲,並運送到西安,後來又保存在天津的家中。

不料,在日軍侵略中國的時候,天津宋公館被查抄,掠去了不少財物,銅禁也在其中。宋哲元的家人得知後,心急如焚,到處託人找關係,疏通打點,終於贖回了銅禁,沒有讓它流失到海外。宋哲元的三弟宋慧泉就成為了文物的新一任主人。

直到解放之後,文物部門在宋氏家屬府內一個放煤球的箱子中,找到了這件銅禁。可惜,不知道是戰火還是什麼緣故,它已經碎成五十多片,而且還有一塊未能找到。據宋氏家屬回憶,那一塊已經當作廢品賣掉了。文物專家跑遍了天津的廢品回收站,終於將它找回。

珍貴文物遭到如此大劫難,確實是令人遺憾的事情。幸好,在國家有關部門的關心下,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由高英、張蘭惠等老師的精湛技術修復下,西周夔紋銅禁終於完好無損地出現在世人面前。它保持了出土的狀態,看不出一絲修復的痕迹。這件文物對西周禮儀制度等研究,依然具有很重要的學術價值。

如今的西周夔紋銅禁,仍然靜靜躺在天津博物館的展廳,每天參觀它的人絡繹不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它本身就在無言地訴說著遠古的輝煌以及近代中國不堪回首的往事,同時也在見證著當前日新月異,生機勃勃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唐朝詩人的集體炒作,將一件兵器變成了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徵
清朝為什麼有三個皇帝稱「祖」,開國皇帝反而卻是稱「宗」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