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對「人類的搖籃」解讀可能有誤?南非人族化石記錄存在空白

對「人類的搖籃」解讀可能有誤?南非人族化石記錄存在空白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洞穴沉積物研究顯示,南非早期人族的化石記錄偏重於氣候較乾旱時期,而這一重要發現暗示可能存在化石記錄空白,很可能模糊了演化模式,從而影響了科學家們對該地區早期人族的生境和飲食行為的理解。

對「人類的搖籃」解讀可能有誤?南非人族化石記錄存在空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南非早期人族化石最集中的地方,在約翰內斯堡西北部的洞穴,那裡也被稱為「人類的搖籃」。2015年,科學家在約翰內斯堡西北大約50公里處一次性發現的原始人骨骼化石,就有1550多塊,被判定分別屬於物種的幼年、成年及老年個體,對了解人類的起源和進化有重要意義。但是,由於洞穴沉積物崩塌混亂,更多的化石的年份,科學家一直難以準確測定,因而也無法評估它們的演化歷史。

南非開普敦大學研究人員羅本·匹克林及其同事此次另闢蹊徑,對包圍在含化石沉積物外面厚厚的流石進行分析。這些流石的年份可以利用微量放射性同位素測得。流石包括鐘乳石和石筍,由洞內的溶解礦物質沉積在流水中形成。

研究團隊發現,他們所分析的流石在320萬年至130萬年前發生沉積,中間分為6個間隔期。他們認為這意味著當時氣候較潮濕,因而存在較多的水可以沉積流石,洞穴更有可能阻擋外進的沉積物和人族遺骸,從而使流石的形成不被中斷,但是也因此留下了化石記錄的空白。

當氣候變乾旱之後,植被消失,增強了表面侵蝕,使洞穴向外部沉積物打開,人族遺骸得以保存下來。雖然此前潮濕的氣候期可能留下了化石記錄空白,不過研究人員認為,現在對流石的分析,仍可以為理解過去的氣候變化提供寶貴的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第三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在北京舉行
山西舉辦智慧醫療與健康論壇,運動養生專家趙之心等分享健康秘訣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