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當上皇帝後夜觀天象,突然說:我命不久矣,沒過幾天真的死了
公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駕崩,其嫡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並且,朱高熾更是第一位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登基大典的明朝皇帝——從這個角度講,他才是紫禁城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任主人。令人意外的是,繼位第二年五月,明仁宗即突然暴斃,死因成謎。
自繼位至暴斃,在位時間不足十個月,明仁宗之死充滿謎團。民間對於仁宗之死,瀰漫著陰謀論的味道,猜測不一。
根據《明史》記載,在仁宗暴斃前兩日,他還時常處理政務,身體看不出任何異樣。然而,誰料兩天後,即猝然離世,令人匪夷所思。一切來得太過突然,無論是民間還是皇室,都有些慌亂無措。
那麼,明仁宗到底因何而死?莫非是患惡疾暴斃不成?
這種說法盛行一時,卻與史書記載所不符。明人黃景昉曾言:「實無疾驟崩」。既然如此,那麼真正的離世原因又是什麼呢?對於這點,史書中卻沒有任何提起,似乎是有意隱去。
歷代學者進行研究時,皆認為仁宗之死背後必有隱情。若是正常患疾而死,史書中不至於沒有任何記載。這種反常行為,值得學者們重視。有人稱,明仁宗死於縱慾,此說法並非空穴來風。眾所周知,明仁宗生性好色,時常沉湎色慾,對身體造成了極大損耗。
當時朝內有一大臣,名為李時勉,上言勸告仁宗節慾。他稱:「目前陛下還處於為成祖守喪時期,身邊不應該有那麼女人。否則,若是被百姓得知,必然會引發民間惶惑。」這本是忠義之言,明仁宗聽後卻龍顏大怒,把李時勉囚入大牢。
後來,仁宗還不解氣,命人對李時勉動刑,險些造成其喪命。至明仁宗彌留之際時,仍舊不忘昔日之恨,喃喃念道:「時勉廷辱我。」從這點可看,明仁宗確實是好色之人,李時勉一番話顯然正中其痛處。不過,如此耿耿於懷,也從側面說明,明仁宗是難堪大用的皇帝。
明仁宗死後,明宣宗繼位,執政一年後,有人把當年李時勉觸犯先帝之事,告訴了宣宗。宣宗當即大怒,命人把李時勉抓來,準備親自定罪,殺之而後快。
不久後,李時勉被押入殿中,明宣宗嚴厲質問道:「你這個佞臣竟然敢頂撞先帝,快老實說來,你究竟在奏摺內說了什麼。」李時勉說道:「微臣當時覺得先帝身體患病,不應過度寵幸妃子,應該經常把太子帶在身邊。」聽到這些,明宣宗態度有所緩和。
隨後,命其把曾經所說的六件事,全部交代出來。
李時勉忙道:「時隔一年有餘,微臣恐怕不能全部記得。」明宣宗微微點頭,說道:「確實很難完好說出,不過,你不是還有摺子的草稿嗎?」李時勉回答稱:「微臣早已燒掉。」明宣宗輕嘆一聲,當即把李時勉釋放,並准許其官復原職,作翰林侍讀。
縱慾過度說,最早出自於《病逸漫記》,其中,有記載稱:「但宗皇帝駕崩甚速,疑為雷震,又疑宮人慾毒張後,誤中上。予嘗遇雷太監,質之,雲皆不然,蓋陰症也。」其中的「陰症」說法,是作者通過宮內太監口中所知,比較具備說服力。
且作者直接否定了「雷劈說」、「下毒說」,認為,明仁宗是由於縱慾過度,受到陰風入體,身虛患病。後來,又誤服東西,最終,使病情加重猝然離世。這是目前最貼合真相的說法,至於仁宗生前誤服何物,有人猜測應該是治療「陰虛」的特製藥房,結果弄巧成拙致中毒而亡。
以此為基礎,民間陰謀論甚囂塵上,覺得是朝中奸佞之輩利用藥中下毒,害死的仁宗皇帝。當然,這些都是民間流傳的說法,不具備參考依據。
也有記載:明仁宗朱高熾明於星象,一夜忽見有星變,忙召賽義、楊士奇等人來說:「天命盡矣。」於是,嘆息說道:「我建國之後,被讒言邪惡所擾,心之憂危,我們三人相同。依賴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後,誰還能知我三人之心呢?」
邊說邊留下了眼淚,賽義、楊士奇也留下了眼淚。不久,朱高熾猝死於宮內欽安殿(此欽安殿非御花園中欽安殿),終年47歲,有七個妃嬪為他殉葬。
其實,明仁宗身上的缺點並非只有好色,他還比較怯懦性溫,懶理政務。明成祖在世時,多次對仁宗的行為表達不滿,但是,由於禮制、祖例的原因,他只能立嫡子仁宗為太子。明仁宗長子名為朱瞻基,性情完全與其父相反,朱瞻基善於心計、熱衷權謀,且絲毫不加掩飾。
明仁宗生性雖荒淫,但卻頭腦精明,他知曉長子對於權力的渴望,為了防止宮內生變,他及早把朱瞻基立為太子。明仁宗本以為這樣就能穩住長子,卻低估了長子野心。根據《宣宗實錄》記載,朱瞻基早已籌劃著篡位之事,並準備命人加害仁宗。
公元1425年四月,朱瞻基受命出京祭陵。臨走前,曾吩咐潛伏在仁宗身邊的親信擇機動手。同年五月,仁宗猝然離世,距朱瞻基離京約有一月整。仁宗死後不久,朱瞻基自南京返回。剛至北京,就有大臣勸說稱:「人心洶洶,不可掉以輕心。」
朱瞻基卻說:「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況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這段話說明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那麼,仁宗之死必然與其有著關聯,或許這正是他籌劃的「弒父篡位」陰謀。
參考資料:
『張廷玉《明史·本紀第八·仁宗》、《明實錄·仁宗昭皇帝實錄》』
※此人即將餓死屬下立馬割一塊大腿肉,當他當上國王屬下竟自焚而死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