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第一部珠算書-《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鑒》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本文作者為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除耳熟能詳的火藥、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四大發明外,中國的古代在數學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視的。
中國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用來計算的算籌,至公元前一世紀,更是出現了《周髀算經》這一部數學著作,而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勾股定理在此書中就已提出,在此之後的《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四元玉鑒》等數學著作進一步將中國古代數學發展帶向新的高峰,但在進入明清之後,隨著封建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對思想的管控也愈發緊,帶來的直接影響便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緩慢,而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發展更是受到衝擊,在明代之後逐漸出現斷層,但直至《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鑒》的被發現,才讓世人了解明代數學發展的水平。
勾股定理演化圖
王文素,約生於1465年,字尚彬,山西汾州人,出身於晉商家庭,或許是出身於商人家庭,因而王文素對於珠算十分感興趣,在成年之後,對於數學的研究,可謂是手不釋卷。至明朝武宗八年(1513年),其曠世著作《古今算學寶鑒》終於問世,可惜的是由於資金的不充裕,因而未能大量刊印,嘉靖元年(1522年),已六十歲的王文素對《古今算學寶鑒》重新修訂並命名為《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鑒》,二年後在他人的資助下終於得以大量印刷。《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鑒》,全書共四十二卷,二百零三條,三百一十七訣,一千二百六十問,訂為十二冊。該書對瓔珞圖、連環圖等數字排列縱橫圖進行了大量的複雜研究,其中的一些研究方法如正等測圖法更是超越了同時期的研究,而在一些問題的運算方法上,較前代數學家不同的是,王文素強調以演算法為中心,即首先將問題整理分類,但在對問題進行計算時卻以運算方法為分類根本。該書最大的特色就是書中的例題全部來源的現實生活之中,加、減、乘、除直至複雜的開方全部是由王文素採用珠算計算,因而《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鑒》也被稱為中國的第一部朱算書。
王文素
王文素的《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鑒》由於內容涵蓋量之大,運算方法之先進,被現在數學研究者公認為明代數學研究的最高水準。由於研究之費心,成書之困難,王文素自言道:「諸家算籍甚差訛,暮玩朝參已證磨。有意刊傳財力寡,無人成就恨嗟多。魯麟直得逢尼父,楚璧須還遇卞和。良馬若非遇伯樂,鹽車困死告誰何。」但經歷明末戰亂以及清末民初的軍閥混戰,《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鑒》險些失傳,直至1935年,在北京圖書館的舊書堆中被人發現,由此《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鑒》才重新回到世人眼中。
《算學寶鑒校注》
參考資料:
[1] 劉澤民.《山西通史》卷五,明清卷
[2] 呂凌峰,李亮.《明朝科技》
[3]趙擎寰.明代王文素《算學寶鑒》淺析[J].珠算與珠心算,2009(04):53-56.
[4]李培業.我國第一部珠算書——《算學寶鑒》[J].珠算,1997(01):2-5.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王雪慧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