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你一定不想知道,沒有珊瑚的世界是何等可怖

你一定不想知道,沒有珊瑚的世界是何等可怖

造就第399位講者 黃暉

中科院女科學家

中國海底人工修復珊瑚礁第一人

有沒有人想過,當有一天,大海里的珊瑚都不見了,是一幅什麼樣的情景?

我有幸近距離體驗過珊瑚的美,也目睹過它被破壞殆盡的慘狀,20多年來我所做的,就是對珊瑚的研究、保護和恢復。


世界上最艱難的工作

說到辛苦,我們想到的往往是我們人類自己,烈日炎炎下的勞作,科學家的長期野外作業。

其實大自然里的動植物們也一樣。比如珊瑚。

沒人會覺得珊瑚不美,五光十色,絢麗多彩。但這種美是用了億萬年時間,不斷沉澱、堆積、衍化的結果,許許多多的造礁生物、鈣化生物相互擠壓,慢慢變成我們看到的珊瑚礁。

這張照片里的珊瑚礁欣欣向榮、色彩斑斕,周圍聚集了大量的魚蝦貝藻和其他生物。它被譽為海底熱帶雨林,它的生物多樣性之高也令人驚嘆。

但就像上面說的,這是時間和磨練的成果。

這張照片里的珊瑚礁一片死寂,魚啊、蝦蟹啊都已經看不到了,很慘,但這就是現在珊瑚礁的現實。

我們來看一些和珊瑚有關的數據。

據統計,全球範圍內19%的珊瑚礁已經消失,在10到15年之間,珊瑚覆蓋率從百分之五六十下降到了百分之十五到二十。

珊瑚覆蓋率就像我們說的綠化覆蓋率一樣,是一個衡量指標,是活珊瑚的覆蓋面積比例。

近岸珊瑚礁的損失最大,在過去的30年里,消失和退化了80%。

換個方向看,過去的30年,我們國內的漁船數量增加了8倍,可單位漁獲量卻下降了三分之二。

過度捕撈,漁業資源嚴重衰退,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所導致的全球變暖,都是海洋現在面臨的現實威脅。

以我們的南海為例,過去的幾十年里,表面溫度已經提高了將近1度。

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被譽為海洋生態三大系統,但我們國家的紅樹林已經有73%遭到破壞。

在近海,也已經有3萬平方公里的海洋不再適合游泳或者水產養殖。

全球變暖最知名的一個現象叫厄爾尼諾。上圖是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條柏油馬路,在氣溫異常升高的影響下,道路融化,斑馬線也變得扭曲模糊。

厄爾尼諾還會引發氣候異常,比如頻繁的大洪水、風暴,這個圖片就是在厄爾尼諾影響下突然成了一片「水鄉澤國」的美國南部地區。

當發生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的時候,海洋表面的溫度會深受影響,這對珊瑚礁來說,就是一個災難性的破壞。

曾經發生過3次大規模的厄爾尼諾事件。第一次是1998年,全球珊瑚受影響,集體白化,16%的珊瑚死亡。第二次發生在2010年的印度洋。

第三次破壞最大,2015—2016年,在厄爾尼諾的影響下,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水變暖,導致澳大利亞舉世聞名的大堡礁67%的珊瑚都死亡了。

殘害珊瑚礁的兇手

雖然整體上,珊瑚礁的破壞可以歸因於全球性的氣候變化,但數據統計和研究顯示,具體到我們國家的珊瑚礁退化,人類破壞的作用遠大於全球變暖的影響。

上圖是對三亞常駐人口、旅遊人口數量、GDP、珊瑚覆蓋率變化的一個統計,可以發現,隨著旅遊人流量、GDP的快速增長,珊瑚覆蓋率呈現快速的下降趨勢。

可以說,人類對珊瑚的破壞非常明顯。除了生活和工業污水的大量排放之外,還有破壞性捕撈、過度的商業開採,等等。

大法螺是長棘海星的天敵,對大法螺的過度捕撈,會直接導致長棘海星的過度繁殖,而長棘海星又以珊瑚為食,它就像蝗蟲一樣,會對珊瑚礁造成大面積的毀滅性破壞。

我2006年在西沙群島時,有一次租船出去考察,漁船上一桶一桶的魚,他們告訴我,這些魚都是用炸魚的方式捕撈上來的,類似的捕撈手段還有電魚、毒魚。

這些捕撈方式都很容易對近海海底的珊瑚礁造成大規模破壞。舉個例子,西沙群島曾經有著美麗的海底珊瑚,但是在2008年遭受了十分嚴重的破壞。

主因之一就是長棘海星的爆發。天敵被人類捕撈過度後,長棘海星大量繁殖,對珊瑚的啃食就像蝗蟲過境一樣,吃了個精光。

人類捕撈大法螺,是出於商業買賣的原因,前幾年在海南非常出名的一個小城裡,大法螺的工藝品加工是被當作本地支柱產業的,類似的還有硨磲貝的過度捕撈。

這種大規模捕撈不僅破壞了當地完整的生物鏈,更會對珊瑚礁造成直接的毀滅性破壞。

比如開採硨磲貝,實際上就跟在草原上採挖髮菜一樣,必須把它附著其上的珊瑚礁犁開,因為硨磲貝是鑲嵌在珊瑚礁石裡面的。

這實際上已經把珊瑚礁大片大地、完完全全地

打 碎

殺 死

人類的很多破壞性的捕撈,其實就是典型的殺雞取卵,和修復珊瑚礁、恢復生態平衡所必需的成本相比,和珊瑚礁對人類的保護作用相比,它帶來的經濟效益簡直是九牛一毛,得不償失。

珊瑚礁實際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保護海岸。如果珊瑚礁沒有了會怎樣?

這個圖片是印度洋的一處沿海城市。由於近海的珊瑚礁被破壞殆盡,無法對海上災難形成削弱,當海嘯來臨時,這座城市也就失去了珊瑚礁的緩衝和保護,只能被毀得一塌糊塗。

如果珊瑚礁不遭破壞,完全能削弱來勢洶洶的大海嘯,等它爬上岸時,破壞力也已經降低到了人類城市能夠抵擋的程度。


我在海底種珊瑚

歷經億萬年才能形成的珊瑚礁,破壞它很容易,但修復起來卻非常難。我的工作就是去研究並實施珊瑚礁的人工修復,同時我們必須摸清它周邊的情況,也就是說,珊瑚礁的連通性怎麼樣?

比如,珊瑚礁周圍附著著哪些生物?它們的生存狀況怎麼樣?珊瑚礁附近有沒有排污厲害的污染源?這些都直接關係到修復珊瑚礁的可能性。

除了一些主動的珊瑚礁生態修復工作,我們還開發人工礁的培育技術。我們必須關注和珊瑚礁有關的框架生物的人工培植。增加框架生物的多樣性和數量,珊瑚礁的恢復才能得到保障。

我們還必須增加其他造礁生物的量,使它形成一個真正的自然恢復的狀態。這包括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珊瑚什麼時候產卵?精卵結合後的珊瑚礁幼蟲怎麼長大?了解清楚它們的整個生長過程,我們也能像植樹造林一樣,去人工培育它們。

目前我們已經在西沙、南沙群島做了大量類似的調研和修復工作。而且幸運的是,最近幾年社會各界逐漸意識到了這點,2016年海南省就出台了珊瑚礁和硨磲貝的保護條例。

必須強調的是,保護珊瑚礁其實是一項系統性的社會工作,無論是過度的漁業捕撈、過度開採、不合理的經濟開發,要想從源頭上杜絕這些,做好珊瑚礁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必須社會各界一起努力。

保護海洋環境必須是一件從社會學、經濟學、生態學多個維度一起努力的事情。

文字:張少軍

校對:其奇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台,發現創造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就 的精彩文章:

如果我們用完全一樣的方式教育男孩和女孩,社會會發生什麼變化?

TAG: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