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人的吃飯文化
01.吃是一種文化
最近朋友的90 後女兒想求職華為,問其原因,是被朋友圈瘋傳的華為美食所吸引,看來飯勺子真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最近網路上有一片圖文並茂的文章,介紹的是華為南京研究所的吃,題目為《南京華為食堂曝光! 看完我淚流滿面!》,不就是幾盤菜嗎?作者居然「淚流滿面」,看來,天下吃貨真的很多,真不懂吃貨的心!
華為的吃是很厲害的,吃文化、搬家文化和床墊文化,合稱華為三大家居文化。
在華為早期,任正非就非常重視吃的問題。雖然有時員工拿到手的工資是白條,但在吃的方面絕不缺斤短兩、將就應付。
華為搬到哪裡,餐館老闆們就如影隨形,華為人憑工卡還能打八折,讓其他公司的人心生不平:華為的工資那麼高,為什麼吃飯還打折?但由於華為對餐館的要求高,外部的餐館基本是火一個就倒一個。
想當年,新進華為的員工,大都先被公司食堂豐盛的菜式弄得眼花繚亂,川、粵、湘、魯、淮揚各大菜系花樣翻新,另加各色麵食糕點,洋洋大觀,不管你是什麼口味,保管吃得稱心如意。
「吃」在華為受到高度重視,被提到安定團結、上下溝通的高度上。從開始時家庭式的小食堂到記賬式的「大鍋飯」再到今天無紙化先進管理的大餐廳,華為不斷改進的管理方式輔以不斷更新換代的餐飲設施,令員工可以大飽口福。
吃文化是華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在20 世紀90 年代中後期制定的第一版的《華為員工守則》里就有專門一條:「公司提倡『吃文化』,上下級和同事之間互相請客吃飯、吃麵條,在飯桌上溝通思想、交流工作。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兩個以上華為員工,也就形成了溝通的機會。生產協調委員會及其分會為興趣相投的員工打開了又一扇溝通之門。」
華為的幹部們大多是吃文化的倡導者,不僅自己吃出了個中深味,而且不斷進行總結和推廣,影響下屬也用心去「吃」,一邊吃一邊溝通交流。員工們心領神會,大面積的推廣和實踐自然就開始了,幹部和員工都大獲裨益。
02.吃是為了工作
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場合,任正非多次提到要繼續發揚光大華為吃文化:
「你感覺自己進步了,就自己請自己撮一頓;你要當好領導嗎,那麼,多請部下吃幾盤炒粉吧,在輕鬆自由的氛圍里,很輕易就做到了上下溝通,協同工作,部門的效率也就提高了。你想做大秘書,也要多請客,你的工作經過溝通開放了,大家幫助你,互相又了解,你就能成為『大秘』;搞管理的,更要經常這樣在一起聚餐。」(引自《邊談邊吃》,作者石文金)
在2008 年的一次講話中,任正非鼓勵幹部請下屬吃飯:「記得當年在北京,我請三個小青年吃飯。我開了個玩笑說,你們年底盤算,誰請客付錢最多,他一定是老大。
十幾年過去了,事實證明,他們三個人的差別,是上百倍的差別。老大吃虧了嗎,那飯能吃多少錢,你說中午,大家幾個人跑到凱賓斯基,吃飯喝酒,有什麼不好的。」
任正非是軍人出身,深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後勤服務一直是任正非關注的焦點。很多第一次在公司見任正非的人,都覺得他像個大師傅。
某老員工回憶:「我第一次見任正非就是在食堂里。當時我們正在排隊打飯,就看到一個微胖的中年人站在隊伍旁邊,一邊看大家打飯,一邊大聲地叫著:『我看誰打肉多,誰就是新來的。』
那個人頭髮亂亂的,臉上鬍子拉碴,身上穿的衣服皺巴巴的,我以為他是食堂做飯的師傅,所以也沒怎麼理會。過兩天開會,才知道這個人是任正非,華為的老闆。」
為了讓員工吃好,任正非還多次組織食堂大比武,並擔任評委。
為了鼓勵研發人員晚上攻關,任正非曾親自送夜宵,慰問一線將士。如果問任正非最喜歡的飯什麼,答案是:「葉門飯。」
10 年前在《上甘嶺是不會自然產生將軍的,但將軍都曾經是英雄》一文中,任正非講道:「葉門飯這麼好吃,任何一個用服兄弟從前方回來,我們就歡迎他,吃頓葉門飯,他激動得不行,其實是我們饞了想吃。
葉門飯代表不怕艱苦,但也要想想,人人都饞的,至少我是個饞人,不給我吃,以後我就不來蘇丹了。我至今還懷念『葉門飯』,它也許是我吃過的世界上最好吃的飯。不知什麼時候還有機會再吃一次。」
10 年後,任正非再次提到了葉門飯。
2017 年2 月15 日,任正非在那篇被刷屏的講話,又是以葉門飯結尾的:「我鼓勵你們奮鬥,我自己也會踐行。謝謝在敘利亞、葉門……奮鬥的員工,至今我、徐直軍、陳黎芳、彭中陽……都認為葉門飯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飯。」
葉門飯是否真的那麼好吃,不得而知,我也沒有看到美食家的有關推介。我感覺,任正非口中的葉門飯,是個象徵,是個比喻。葉門飯代表著華為員工全球營運的四海為家的狀態,同時也反映著任正非在全球行走奮鬥的狀態,反映出任正非與海外員工一起享受各國美食的快樂!
2017 年8 月2 日,華為七星湖數據存儲中心在貴安新區開工。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出席開工儀式,在談及選址理由時,除了生態環境好、用風冷散熱能省電和沒有地震之外,第四點就是:「好吃的太多,員工來了不想走,他們都會變胖的。」
03.與眾不同的吃
我對任正非吃飯的印象:
第一,吃飯速度快。軍人出身,被餓過的人,不難理解。往往我剛吃一半,他就已經吃完了,在旁邊看著我吃。這時候除了狼吞虎咽,別無他法。然後違心地摸著半飽的肚子,說聲吃飽了,再偷偷溜到食堂點倆菜,否則,下午沒法繼續艱苦奮鬥了。
第二,不講究。任正非吃飯基本上以馬斯洛的第一層次需求為基礎,以填飽肚子為原則,以方便工作為標準。出差時經常出沒於大排檔,點菜基本上沒有品位,既不關注營養,也不關注衛生,更不關注品位和豪華。
早年,他曾連續兩個月晚飯吃麵條,因為保姆一直認為他喜歡吃麵條,任正非後來發牢騷:每天都做麵條,我還能吃別的嗎?這一特徵,在華為干群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點菜吃龍蝦」是華為三大傻之一。
談到自己家裡的吃,任正非是這樣說的:我們在家裡吃菜主要是吃蔬菜,別的菜吃得少一點,肉也吃得少一點,其實我們家生活上的開支是比較少的,甚至我們家吃飯的錢還不如保姆的工資高。
第三,愛買單。華為有條不成文的規定,誰的官大,誰的工資高,誰買單。所以,有他在場,不用惦記買單。2013 年《華為公司改進工作作風的八條要求》第二條規定:「有上級參加的非因公就餐應由上級付賬(AA 制除外),更不允許以公費名義報銷因私就餐費用。」
2013 年10 月19 日,華為開幹部大會,最後一天一直開到晚上9 點,任正非與田濤先生和我一起在丹桂軒吃晚飯。經周密策劃,我先斬後奏地買了一次單,最後被還是被其以「幹部八條」為由,很不體面地向服務員要回了餐費。
有當時的微博為證:「開完振奮人心的大會,已經是晚上9點多,與『他』還有田總一起吃飯,本來想買一次單,被他以『幹部八條』為由,拒絕了。一點成就感都沒有,鬱悶!」任正非每次吃完飯的標準動作是,刷卡,簽字,撕發票。
2017 年4 月,任正非踐行了他以前的諾言,請公司前三個公開部分個人職級的部門吃飯。「我很久前曾說過,前三個個人職級公開的勇敢部門,無論天涯海角,我都會去請他們吃飯。」
有人在微博上透露:任正非是自駕車,現場刷卡買單。我不清楚任正非請的是廣州代表處的全體員工,還是員工代表,要知道廣州代表處是個大代表處,員工人數眾多。
第四,喜歡給小費。幾乎每次吃飯,都會給小費。有時候,給的小費數額會超過餐費。當我吃完了而沒吃飽的時候,心中會默念:你可以給小費,也應該讓我們吃飽吧。
他給小費的理由是:餐廳服務員不容易,對底層的人更應該關愛,給點小費,他們會給你提供更好的服務。
第五,喜歡請客。「喜群居,愛雜食」是華為的傳統,即使是在公司,任正非的中午飯基本上也不是一個人吃,一般是請高管一起吃,邊吃邊談工作。有時請周圍的秘書和員工吃飯,在其辦公室,由A1 餐廳送餐,目前價格為120 元一位,老闆買單。
餐廳宰老闆也夠狠的,從來不手軟。每當辦公室傳來中午飯老闆請客的消息時,大家都立馬動腦筋,找借口,避之唯恐不及。我曾提議,採用抽籤制,誰抽到誰去老闆辦公室赴宴。老闆後來改了,點名邀請,不想吃也躲不過去。
第六,喜歡美食。華為的一名員工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他隨任正非去俄羅斯訪問,在某處擺放著一隻北極熊的樣本,任正非非常喜歡,長時間撫摸熊掌。該員工問任正非:您喜歡北極熊?任正非答曰:我沒吃過熊掌!
吃飯是一種分享,一種溝通手段,任正非喜歡和大家一起分享,華為的分享機制,從其吃飯也可以看出來,或者反過來講,任正非的吃飯本身就是一種分享機制。
任正非分享思想的起源:
(1)他是長子,不能不與六兄妹分享。
(2)他的童年與青年是在飢餓和貧窮中度過的。
(3)他的軍旅生涯——軍隊是個分享組織。
(4)他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對知識擁有者很敬重。
(5)他被人騙過,鄙視不勞而獲的掠奪。
任正非的這種分享價值觀和實踐,是華為利益共享機制的前提與條件。沒有分享,特別是企業創始人的分享,何來全體員工的共享,所謂的共享經濟更是鏡中花,水中月,空中之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