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事件,北洋海軍泄露了電報秘密,為甲午戰爭失敗埋下伏筆
文/王國棟
1886年8月,中國北洋水師在李鴻章的指示下,由水師提督丁汝昌率領四艘鐵甲艦,對日本進行一次頗具爭議的訪問。同年8月13日,當中國軍艦停靠在日本長崎港時,中國水兵與日本民眾發生爭執,最後演變為一場有預謀的血腥的屠殺。雖然在英國和德國駐日本公使的調停下,日本政府對中國給予了經濟賠償,但是中國海軍卻由此暴露了電報密碼,為8年後的甲午戰爭失敗埋下了伏筆。
01、頗具爭議的訪問行為
1886年7月,滿清政府的藩屬國朝鮮發生內亂。日本、俄國、英國都想在朝鮮發展自己的勢力,企圖推翻親中國的朝鮮王朝。在這樣複雜的政治環境下,李鴻章認為必須出兵支持朝鮮政府,於是除了從陸路派遣清軍入朝,還命令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艦隊主力赴朝鮮展示勢力,以幫助當時參加中俄關於吉林東界勘定談判的清政府官員吳大澄和俄國談判。丁汝昌、琅威理接到命令後立即率「定遠」、「鎮遠」、「濟遠」、「威遠」、「超勇」、「揚威」等6艘軍艦前往朝鮮東海岸海面操演。任務完成後,丁汝昌又奉李鴻章的命令率率鎮遠、定遠、威遠、濟遠四艦前往位於日本長崎的三菱造船所進行檢修,並展開對日本的「親善訪問」。而留下了「超勇」、「揚威」兩艦在海參崴待命。當時日本和中國關係已經非常緊張,開戰已是無法避免的事實,只是遲早的問題。李鴻章讓亞洲最強大的海軍訪問日本,本來就是一種武力威懾而已。
02、軍紀渙散造成重大流血事件
1886年8月1日,中國北洋艦隊到達長崎港,對日本進行訪問。8月13日,一些中國水兵上岸尋花問柳(註:威海海戰中,威遠號管帶林穎啟和來遠號管帶邱寶仁在戰爭最緊要的關頭上岸嫖妓,導致兩艘軍艦被日軍魚雷艇偷襲炸毀,可見北洋艦隊的軍紀之差),並酗酒鬥毆,隨後被日本警察平息。多名情緒激動的清兵前往警署繼續鬧事,並以軍刀將一名日本警察刺成重傷,肇事水兵也受了輕傷並被逮捕。中國水兵在長官的鼓動下,聚眾400多人,直撲警察局而去,而艦上的12寸巨炮則調轉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這下日本可沒脾氣了,面對堅船利炮,只能乖乖的放人,還要道歉賠償。《長崎快報》對此作了報道,英國駐長崎領事也將事件寫進報告。李鴻章承認:「爭殺肇自妓樓,約束之疏,萬無可辭」,但又說:「弁兵登岸為狹邪游生事,亦系恆情。即為統將約束不嚴,尚非不可當之重咎,自不必過為急飾也。」在李鴻章看來因嫖妓引起的衝突只能算是小事,但事態被擴大,終釀「長崎事件 」。
8月15日,李鴻章授意全艦隊放假一天,並允許450名水兵自由觀光。為了防止這些驕兵悍將惹是生非,水師提督丁汝昌下令不得攜帶武器上岸。丁汝昌原本是好意,卻不想這一命令最終釀成了悲劇。
前幾天日本警察被中國水兵刺傷,而且中國軍艦還將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逼得日本當局道歉賠償。很多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和浪人早已安奈不住怒火,要找中國水兵報復。現在中國水兵不帶武器上岸遊玩,這就給了這些日本人報復的機會。在一條巷子內,數百名手持武士刀的日本警察將手無寸鐵的中國水兵兩頭包圍,肆意砍殺,中國水兵也奮起還擊。群毆的結果是日本警察死5人,傷30餘人,而中國水軍死10人,重傷6人,輕傷44人,失蹤6人。鬥毆事件波及很多無辜市民,受傷者也有數十人。
事件傳到水師指揮部,副提督琅威理認為這是戰爭行為,立刻命令四艘軍艦退去炮衣,準備戰鬥。按他的說法:「即日行動,置日本海軍於不振之地。」當時日本海軍才剛剛起步,絕非中國海軍的對手。而提督丁汝昌不敢向日本人開戰,請示李鴻章如何處置。李鴻章得知「長崎事件」後很生氣,召見了日本駐天津領事波多野,語帶威脅地說:「開啟戰端,並非難事。我兵船泊於貴國,艦體、槍炮堅不可摧,隨時可以投入戰鬥。」話雖然這樣說,卻在日本人的巧言令色之下同意和平處置長崎事件。
1887年2月,在英國、德國駐日本大使的調停下,中日雙方簽訂協議,對各自的死傷者互給撫恤,日本賠付中國52500元,中國賠付日本15500元,長崎醫院的醫療救護費2700元由日方支付。至此,長崎事件算是處理完畢了。
03、不慎泄露了電報密碼
長崎事件發生後,日本人在軍事實力上不如中國海軍,於是採取委曲求全的策略,由政府官員親自上軍艦向中國水兵賠率道歉。對面日本人的懷柔政策,任何人都不會拒絕。但是日本人上了中國軍艦後,卻盜取了中國海軍的電報密碼。
一個名叫吳大五郎的日本人在登上中國軍艦後,在指揮室竊取(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北洋海軍軍紀是多麼的糟糕)了一本清軍的小字典(一說是截獲了清軍的電報)。小字典內的漢字縱橫兩側,標註了0、1、2、3、4、5、6、7、8、9的小數字。日本的電信專家立刻判定這是中國人電報用漢字譯電本,從譯電本中數字的組合方法,明白了中國人製造密碼的方法。 到1894年6月22日,日本外相陸奧宗光設圈套,故意將所謂「第一次絕交書」譯成漢文,遞交給中國駐日公使汪鳳藻。次日,汪鳳藻向清政府發了一封很長的電文,時任電信課長的佐藤愛麿憑以往的破譯經驗,結合在長崎事件中獲知的製造密電碼的方法,仔細對照研究清國密電的內容構造,成功破譯了中國公使館的電信密碼。由此日本在甲午戰爭前夕的外交戰以及後來《馬關條約》談判期間順利掌握清廷決策者的意圖,從而使其應付清朝得心應手。
1895年的甲午戰爭中,雖然從表面軍事實力來看日本並不對中國佔有多少優勢,卻可以將中國軍隊(包括北洋海軍和陸軍)打得一敗塗地,大輸特輸。為什麼呢?因為中國軍隊的一舉一動都被日軍提前獲悉,根本就沒有什麼軍事秘密可言,這仗要能打贏才怪了。
※老照片,卧虎藏龍的東北野戰軍,即使普通士兵也是士氣高昂
※郁達夫在文藝戰線堅持抗日,被日本兵殘忍殺害,至今找不到屍骨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