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蒙古政權橫掃歐亞大陸,兵強馬壯,到底組建了多少僱傭軍?

蒙古政權橫掃歐亞大陸,兵強馬壯,到底組建了多少僱傭軍?

在13世紀,北方的蒙古政權崛起,如同摧枯拉朽一般,迅速消滅了亞洲大陸上的很多政權,例如西遼國、西夏國、大金國、花拉子模國等等。蒙古軍隊橫掃歐亞大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蒙古人的數量有限,在蒙古政權逐步擴張的過程中,蒙古軍隊接納了大量的中亞和東亞官兵。這些戰士在蒙古政權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麼,蒙古政權到底擁有哪些僱傭兵呢?

一、中亞步兵在南下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13世紀初期,蒙古政權剛剛建立的時候,即使全民皆兵的情況下,也只能集結20餘萬軍隊。隨著蒙古政權的擴張,逐步佔領了大片的區域,僅僅依靠蒙古戰士當然不足以控制龐大的地區。每攻下一片地區,蒙古軍隊就會招募當地的官兵融入自己的部隊。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蒙古政權是依靠騎兵打下了天下。蒙古騎兵的戰鬥力確實很強,但是在進攻金國、南宋等政權城池的時候,蒙古軍隊需要步兵攻城。蒙古軍隊的步兵雖然不如騎兵出名,但也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蒙古軍隊在西征的過程中,招募了很多西亞和中亞步兵。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中亞地區的軍事科技並不遜色於東亞地區,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越了東亞各國。例如著名的回回炮,這是一種結構複雜的拋石機,能夠發射超過200斤的巨石。在威力和射程上,都超過了南宋軍隊的床弩。

南宋軍隊的戰鬥力明顯不如蒙古軍隊,因此,南宋軍隊充分發揮了自己城池的優勢,利用堅固的城市進行防禦。其實,缺乏攻城器械的蒙古軍隊確實一籌莫展。但招撫了西亞和中亞步兵之後,蒙古軍隊開始利用這些地區的裝備進攻南宋城池。例如著名的襄陽保衛戰中,襄陽的城牆被回回炮嚴重破壞。中亞和西亞的步兵人數有限,而且以技術兵種為主。蒙古軍隊數量龐大的步兵隊伍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渤海人、契丹人和高麗人。蒙古軍隊利用這種政權、種族與金國的矛盾,把很多人招募到了自己的軍隊中。在蒙古軍隊進攻金國和南宋城池的過程中,契丹、渤海的步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於高麗國,則是蒙古政權的盟友,蒙古軍隊南下,高麗國自然會出兵協助。不得不說,高麗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很不錯,後來,蒙古步兵還進行了仿製。

二、突厥騎兵是蒙古騎兵的主要助手

蒙古軍隊自己的兵力只有20餘萬,依靠這些人肯定無法滿足戰爭的需要。在蒙古政權不斷的擴張中,蒙古軍隊招募了大量的突厥人。突厥人生活在西亞地區,擅長重騎兵作戰。蒙古貴族們發現了突厥人的戰鬥力,把很多突厥騎兵都編入了自己的軍隊。蒙古騎兵擅長穿插、包圍式戰術,突厥騎兵則擅長兩側夾擊是戰術。兩種不同的騎兵相互配合,把騎兵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由於突厥人在蒙古統一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蒙古把突厥人劃為色目人,屬於僅次於蒙古人的等級。除了突厥人,蒙古高層對西夏國的騎兵也非常欣賞。西夏曾經與蒙古進行了長期戰爭,西夏的騎兵一直表現不俗。在成功消滅西夏之後,蒙古高層招募了一些西夏騎兵,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鐵鷂子部隊。不過,無論是突厥騎兵還是西夏騎兵,數量都有限,因此蒙古高層開始了北方漢人上想辦法。

北方的漢人也是非常彪悍的,尤其是燕趙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徵兵的主要區域。依靠數量有限的突厥人和西夏人無法滿足數量要求,消滅了金國之後,蒙古高層招募了好幾萬北方漢人,按照蒙古軍隊的訓練方式,把這些部隊訓練成了強悍的騎兵。這些漢人騎兵部隊的作用越來越大,後來成為了直接隸屬於大汗的武衛軍,地位僅次於著名的怯薛軍。蒙古內部曾經出現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的鬥爭,當時,忽必烈就是依靠這支漢人組成的武衛軍擊敗了阿里不哥。從這些實際情況來看,漢人並非缺乏戰鬥力,關鍵是看能不能發揮巨大潛力。在蒙古貴族的管理下,北方的漢人顯然達到了這一點。

三、南宋依靠自己的力量對抗整個亞洲的文明

蒙古軍隊在擴張的過程中,非常注意吸收各地區的先進技術。在官兵防禦方面,蒙古軍隊也超越了南宋軍隊。蒙古軍隊裝備了大量的鎖子甲,南宋軍隊還做不到這一點。在蒙古軍隊中,出現了中亞、西亞、北亞等不同地區的文明成果,南宋屬於依靠自己的力量,對抗了大半個亞洲的文明。其實,南宋之所以堅持了將近50年時間,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宋朝城市比較堅固,江淮、江漢地區水網彌補,很不適合騎兵作戰。第二,蒙古內部的局勢很不穩定,在忽必烈上台之後,蒙古的進攻重點並不是南宋政權。到了13世紀末期,蒙古軍隊渡過長江,包圍了南宋的首都臨安,宋朝小皇帝不得不出城投降。這位宋朝小皇帝的人生非常的傳奇,後來成為了吐蕃地區的高僧,與元順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替鏡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與清朝的大凌河大戰,4萬明朝軍隊,為何全軍覆沒?
齊國擁有20多萬軍隊,到底什麼原因,沒有機會統一六國?

TAG:興替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