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歐美遊戲人也不喜歡2018年,但他們組織了遊戲產業工會

歐美遊戲人也不喜歡2018年,但他們組織了遊戲產業工會

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遊戲人的2018年都算不上安穩。國內的遊戲行業剛剛經歷了為期9個月的版號空窗期,今天全行業懸著的心才稍稍落地。至於國外?對玩家來說,國外的遊戲產業看上去風平浪靜、大作頻頻——但是對於遊戲產業的從業者們來說,2018年就算談不上愁雲慘淡,也可以說是不容樂觀。

幾天前,外媒Gamasutra發布了自己的年終盤點。「這似乎是特別糟糕的一年」,文章這麼寫道,「遊戲行業中許多存在已久的問題在今年爆發了。」

裁員

關於「特別糟糕」,Gamasutra舉出的例子是Telltale的垮掉。這家創造了《行屍走肉》系列遊戲的工作室今年早些時候裁撤了250名員工,只留下25人完成最後的工作。玩家們惋惜以後再也沒有《行屍走肉》,業內人士開始討論管理策略對遊戲公司的影響——很少有人關心那被裁撤的250名員工,他們的未來將會如何。

據被裁員工說,管理層已經事先預料到了將要裁員,但公司沒有停止招聘。不少新員工才入職沒幾天,就被告知「公司不再需要你了」——他們剛剛辭去了別的工作,在美國房價最貴的地方置辦了住所,準備在Telltale Games一展身手。

Telltale沒有為他們提供任何遣散費用。

曾在拳頭工作了4年的馬蒂亞·斯雷曼憤怒地稱這種行為是「壓榨和剝削」。「這些員工有什麼追索權嗎?沒有。」他在自己的博客文章中寫道,「Telltale榨取了他們身上所有的水分,然後就把他們丟掉了。」

加班

除了被裁撤的危險,遊戲行業的員工們還面臨著高強度的無償加班——對於遊戲產業而言,這已經是常態。

2016年國際遊戲開發者協會曾進行過一次業內調查。調查中,65%的開發者(包含程序員、美工、動畫和策劃)表示曾被迫進行高強度加班。即使是表示沒有高強度加班的那些開發者中,也有三成認為自己的工作時間一直在被延長,只是名義上不算「加班」而已。

歐美遊戲人也不喜歡2018年,但他們組織了遊戲產業工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工作負擔過重在遊戲行業內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小作坊」或不正規的小公司里,那些家喻戶曉的大型遊戲公司也面臨這種情況。早至2011年,《上古捲軸5:天際》開發的最後階段,遊戲的主要程序員之一,讓·西莫內因為加班而睡眠不足、作息紊亂,患上了嚴重的胃病。

最近的例子是《荒野大鏢客2》,在遊戲發售前,Rockstar的一位管理層提到,為了在預定的時間發售,公司要求員工每周工作100小時(也就是每天工作14個小時),言談之間頗為驕傲。

製作出《巫師》系列的CD Projekt Red公司CEO馬爾欽·伊溫斯基認為,加班是遊戲業「不得不接受的弊病」。他指出「人們覺得做遊戲很容易,但這其實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

Telltale就踐行了這一宗旨。由於他們的遊戲大多是不斷更新的章回體,員工的加班也就永無止境。前員工用「一切都是火上澆油」形容不斷循環的加班周期,「我們每天工作14到18個小時,一周工作7天,一干就是一個月。」美國科技媒體Verge採訪到的一位知情人士這麼抱怨,「你永遠沒時間休息」。

當然了,激進的加班最後也沒能拯救Telltale的命運。

歧視和騷擾

還有一些問題,也許不像加班一樣會傷害員工的身體,但是危害同樣重大——在心理層面。

今年初,《底特律》的開發公司Quantic Dream遭到了多家法國媒體的指責,媒體稱公司內存在性騷擾、恐同問題,公司創始人對女性行為不端,還涉嫌種族歧視言論。

《英雄聯盟》的開發公司拳頭也深陷性別騷擾和歧視的醜聞。8月,遊戲媒體Kotaku採訪了幾十位公司員工和前員工,指出拳頭內部女性員工不被重視,在晉陞上面臨不公正對待,性騷擾之風也在公司盛行,運營主管帶頭騷擾員工。關於此事的後續消息前幾天我們也進行了報道。

並非壞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遊戲產業內的問題集中爆發,也並非全然是壞事。

無論是加班還是性別歧視,都已經存在很久了。媒體不報道,公眾不知曉,也不能讓這些問題變得不存在。Rockstar的「100小時加班」,讓業內外對加班文化的合理性進行了大討論,而對拳頭公司性別問題的指責,也改善了不少女性從業者的工作環境。

多個問題同時爆發,也讓遊戲業內不少人看出,遊戲業者們面臨的窘境有其根源——面對大公司時員工的弱勢地位。

這簡直是商業社會的常識了。我們都知道,面對資本,個體一向處在比較弱勢的地位。如果你不想加班,可以,請你離開;如果你覺得你的領導騷擾到你了,可以,請你離開;如果……

不管怎麼樣吧,總有人能夠取代你。誰也不是不可或缺的,連小島秀夫這樣的明星製作人,在科樂美公司的經營策略面前,都是「可放棄的一部分」,更不用說一個普通程序員、一個普通的美工了。

在遊戲產業內,這個常識還有一些演變。製作遊戲,可能是比拍電影更加接近「造夢機器」這個名頭的工作了。無數年輕人玩著遊戲長大,懷著「我也想做遊戲」的夢想進入遊戲行業。因此遊戲產業被很多人看做是一項「愛好」產業,接受多麼不合理的要求都是應該的。這就好像在說「你已經這麼幸運,能夠做遊戲,就別要求更多啦。」

簡單來說,「用愛發電」這個詞,在很多時候能說服遊戲業的員工,因為他們大多是真的很喜歡遊戲。在其他產業,這種情況要少見一些,畢竟很少有人真心喜歡挖煤、造汽車或者算賬。

這當然不公平。人們對遊戲行業的熱愛,反過來變成了制衡他們的弱點。

遊戲開發者們當然不甘心一直如此,今年三月的遊戲開發者大會上,遊戲工會(Game Workers Unite,簡稱GWU)正式成立了。

歐美遊戲人也不喜歡2018年,但他們組織了遊戲產業工會

GWU的口號簡短有力——為一個公平勞動的未來而戰鬥。

工會

GWU定義自己為「一個工人主導的基層民主組織」,代表並提倡遊戲行業從業員工的權利。遊戲工會將會為會員提供培訓,告訴他們如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對於大公司的員工,他們承諾組織起被侵害的員工,幫助員工們與管理層談判,組織罷工;遊戲工會也會通過媒體、政治等渠道呼籲更開放包容的招聘條件和工作環境。

GWU並非世界上第一個遊戲產業的工會組織,一年前法國的遊戲行業工會已經成立。而GWU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視野並不局限在一國一洲之地。

從成立以來,GWU飛速擴展著自己的分支機構。在美國多地(亞特蘭大、灣區等)都有GWU的分會。在世界範圍內,澳大利亞、西班牙和德國都有了自己的分支遊戲工會,甚至連巴西都成立了GWU的分會。

歐美遊戲人也不喜歡2018年,但他們組織了遊戲產業工會

目前,GWU還是主要分布在美國各大城市中

各個GWU分會的申請方式都列在GWU官網上。不同的分會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分會要求繳納會費,提供詳細的工作證明,有的只需要填表就行。

歐美遊戲人也不喜歡2018年,但他們組織了遊戲產業工會

GWU製作的鼓勵組織工會宣傳海報

2018年12月16日,英國的遊戲工會分支也宣告成立。這個分支將按照GWU的宗旨運作,在組織結構上則隸屬於英國獨立工作者聯盟(IWGB)——這個聯盟專門代表傳統上沒有工會組織的行業員工,比如清潔工、農民或者保安。

歐美遊戲人也不喜歡2018年,但他們組織了遊戲產業工會

「全英國遊戲從業者,聯合起來!」GWU英國成立宣言的標題很明顯借鑒了某些經典文獻。

GWU英國旨在幫助英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的獨立開發者、遊戲公司員工、外包從業人員,簡而言之,一切從事或者從事過遊戲行業的非僱主。他們希望解決資本對於員工的剝削、公司內工作中的歧視和騷擾以及零時工合同(zero-hours contract,指的是簽訂合同時不指明工作時間,導致公司隨意支配員工上班時間)。

歐美遊戲人也不喜歡2018年,但他們組織了遊戲產業工會

Karn Bianco是GWU英國的創始人之一


從我關注遊戲從業者工作環境開始,我就發現他們被認為需要忍受無償加班、性別歧視這一切代價」,GWU英國的一位創始人說,「現在我們有了修理遊戲產業壞掉部分的工具了,我們要創造一個道德的行業。

歐美遊戲人也不喜歡2018年,但他們組織了遊戲產業工會

GWU英國和英國獨立工作者聯盟的會員們的合影

GWU在自己的官方網站祝賀了英國分會的成立。看起來,他們並不打算就此停下腳步。GWU呼籲:「如果你發現自己周圍沒有分會,請考慮聯繫我們,幫助組織一個本地遊戲業工會」。官網指南中還指出,分會完全可以隸屬於當地的合法工會組織(就像英國的例子),GWU只是提供指導和培訓,對分會沒有實際領導權。

結語

2018年就要過去了。國內外的遊戲行業都存在諸多問題,它們複雜而根深蒂固,看起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

但至少世界上還有一群遊戲人,他們沒有放棄解決他們的問題,他們沒有放棄對一個更美好遊戲行業的追求。

希望我們也沒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游研社 的精彩文章:

那個把兒子的塗鴉改成精美插畫的父親,還在不停的更新
默默無聞的熊貓格鬥家,終於成為了最耀眼的明星

TAG:游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