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影響因素?
導言
世界上大約一半的人口存在幽門螺桿菌(Hp)感染,但其中僅有10%~15%出現癥狀性疾病(消化性潰瘍和胃惡性腫瘤)。1994年,Hp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歸類為I類致癌因子,即官方認定的胃癌主要危險因素。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家庭衛生習慣和社會經濟狀況(由職業、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決定)是Hp感染的重要影響因素,但最近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遺傳因素在Hp感染易感性中發揮作用。ABO血型作為一種遺傳決定性狀在個體和群體之間的多態性表達較為明確,因此成為備受關注的Hp感染的潛在影響因素。
既往研究結果顯示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O型血比例更高。由於90%~100%的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竇Hp感染有關,因此O型血也可能是Hp感染的風險因素。最近一項在Natr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的薈萃分析探索了不同血型人群的Hp感染風險,結果證實,與非O型血型相比,O型血型的Hp感染風險更高。
1
研究是怎麼做的?
本薈萃分析共納入30項研究,其中27項為橫斷面研究,2項為隊列研究,1項採用隨機對照試驗設計。共覆蓋12708例受試者,主要為年齡在18~74歲之間的成人(僅兩項研究針對15歲以下兒童)。
圖1O型血與Hp感染關係的Meta分析
2
研究中發現了什麼?
薈萃分析結果顯示,與非O型血人群相比,O型血人群Hp感染風險增加了16.3%,具有顯著性差異(見圖1);同時,與非B型血及非AB型血人群相比,B型血和AB型血人群的Hp感染風險分別降低了17%和29%,也具有顯著性差異。研究未發現A型血和Rh型血與Hp感染風險顯著相關的證據。
不同血型增加或降低Hp感染風險的潛在機制已經由ABO系血型、Lewis系血型(文末延伸閱讀了解關於Lewis系血型)和分泌表型的組織血液系統進行闡釋。攜帶分泌表型的O型血個體將1型前體寡糖轉化為1型H抗原,但由於不存在GTA和/或GTB糖基轉移酶,它們不能合成抗原A或抗原B。因此,它們將1型H抗原轉化為Lewis陽性個體(90%的群體)中的Leb抗原。該抗原在攜帶分泌表型的O型血個體的胃和十二指腸黏膜中高定量表達,可能通過提供更多受體而增加Hp易感性。本項薈萃分析的結果間接驗證了之前闡釋的生物機制。此外,在本研究中,與非分泌表型相比,分泌表型中Hp感染風險更高,這與Borén等提出的早期假設一致。Borén等的早期假設是,細菌會選擇附著於Lewis b抗原(Leb)上,這種抗原富含岩藻糖並在胃黏膜上皮細胞表面進行表達。
在薈萃分析中,大多數納入的研究沒有提供A型、B型、O型的分泌表型分布,但是研究表明,與其他類型相比,O型和Le(a-b+)表型表達更多的岩藻糖基化抗原,這導致此類表型的個體更易感染Hp,並影響Hp相關併發症的發展。儘管大多數流行病學研究未能報告與ABO型相關的Hp菌株的數據,但實驗證據顯示BabA黏附素更偏好Leb取代的MUC5AC糖型的菌株,這可能有助於明確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中的個體差異。
3
研究得出什麼結論?
這項薈萃分析表明,與非O型血人群相比,O型血人群Hp感染風險增加。但仍需後續高質量的隊列研究來進一步明確這種因果關係,從而理解Hp的感染機制並發現潛在的預防策略。例如,如果O型血和Hp感染之間的關聯得到證實,則O型血可被列為Hp感染危險因素之一,而ABO血型則可能成為Hp感染風險評估多重策略的一部分。
※推薦將AFP>20μg/L作為診斷和篩查原發性肝癌的閾值
※漫畫圖解:消化科的「感冒」——消化不良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