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論書:「轉束」二字,書家妙訣也
明,董其昌書,紙本,行書,縱28cm,橫190cm。
鈐「董其昌印」印。鑒藏印鈐「師言齋珍賞印」、「爽鄰」以及乾隆七璽、乾清宮殿座印等。
此卷內容乃董其昌數段論書之語,均見於《畫禪室隨筆》。據董氏自己跋文所記,該卷書於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為其中年之作,用筆頗生拙古樸。因是隨意書寫,故字之大小、行距之疏密不甚講究,但同時又流露出自然淳樸、無拘無束的韻味。卷後有董其昌在20年之後,即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復見此卷所寫的跋,記其書寫此卷的前後經過。跋中言其所書與蔡襄書風頗為相似。與前面所寫論書內容的書法相比,董氏的自跋運筆墨更加自然,個人風格更加鮮明,反映了其時書法藝術已走向成熟。
全卷欣賞
作書之訣,在能放縱,又能攢捉。每一字中,失此兩竅,便如晝夜獨行,全是魔道矣。
作書所最忌者,位置等勻。且如一字中,須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處。王大令之書,從無左右並頭者。右軍如鳳翥鸞翔,似奇反正。米元章謂:「大年千文,觀其有偏側之勢,出二王外。」此皆言布置不當平勻,當長短錯綜,疏密相間也。
書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則直率而無化境矣。
用墨,須使有潤,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穠肥,肥則大惡道矣。
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蓋信筆,則其波畫皆無力。提得筆起,則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轉束」二字,書家妙訣也。今人只是筆作主,未嘗運筆。
作書最要泯沒棱痕,不使筆筆在ㄌ素成板刻樣。東坡詩論書法云:「天真爛漫是吾師。」此一句,丹髓也。
晉唐人結字,須一一錄出,時常參取,此最關要。吾鄉陸儼山先生作書,雖率爾應酬,皆不苟且。常曰:「即此便是,寫字時須用敬也。」吾每服膺斯言,而作書不能不揀擇。或閑窗遊戲,都有著精神處。惟應酬作答,皆率易苟完,此最是病。今後遇筆研,便當起矜莊想。古人無一筆不怕千載後人指摘,故能成名。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未有精神不在傳遠,而幸能不朽者也。
捉筆時,須定宗旨。若泛泛塗抹,書道不成形像。用筆使人望而知其為某書,不嫌說定法也。
筆畫中須直,不得輕易偏軟。
余嘗題《永師千文》後曰:「作書須提得筆起,自為起,自為結,不可信筆。後代人作書皆信筆耳。」「信筆」二字最當玩味。吾所云須懸腕、須正鋒者,皆為破信筆之病也。東坡書筆俱重落,米襄陽謂之「畫字」,此言有信筆處耳。
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余見米痴小楷,作《西園雅集圖記》,是紈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人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本幅有董其昌跋:「辛卯余以道館師田公之喪請告還,時韓館師曾使朝鮮,有高麗黃箋一卷贈余行。壬辰春還朝,紙已裝潢。舟中多暇,隨意拈筆,大都論書畫法,委棄篋中不知。奴子輩何從復拆作橫卷,浮傳人間,且二十載矣。今日撿舊時書,忽友人吳太學士以相質,如見故吾爾。時率意點染,頗似蔡君謨書,余未嘗學蔡書,偶相合耳。此紙亦有畫粉本,惜亦散落。庚辰九月七日,新安江舟次書。董其昌。」鈐「太史氏」、「董玄宰」印。鑒藏印鈐「荔江」、「程茂蒓江鑒賞」等印。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