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賀淦蓀論樹石盆景摘錄

賀淦蓀論樹石盆景摘錄

盆景是以樹、石為主要用材,藉以表現自然、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活的藝術品。中國盆景源遠流長,它以飽含詩情畫意、講求神韻和意境的藝術特色,聞名於世。因此我們主張動勢盆景的造型應該是「創意為先、以動為魂,」在深化單體造型的基礎上,沿著「樹石」、「叢林」、「組合多變」的方向發展。

大自然氣候和地殼運動所形成的大幹世界、景象萬千。作為有生命的樹木花草和它賴以生存的水土石岩,風晴雨雪的魚水關係、息息相關,是永存而不可分開的。盆景製作,雖可一樹一石的單獨製作和欣賞,但大自然的丰姿神采,常常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只有樹與石的結合,形與神的交融,才能豐富自然景觀、全面展現天趣。諸如「懸岩百丈冰,有花枝俏」能展現險峻之美。如沒有懸岩百丈冰之險÷怎展斗雪花枝之俏?「楊柳岸,曉風殘月」能顯清逸之神,如沒有芳草長堤,怎托楊柳迎風之韻。只有樹石結合,才能各領風騷。在盆景製作中累見樹石結合,惟妙惟肖,堪稱佳晶。如「石旁樹根奔騰」,想是山洪過後。「石上樹動枝搖」方知山雨欲來,皆用樹石刻畫物象內在聯繫,展現大自然之丰姿神采。

人們熱愛樹石、表現樹石、頌揚樹石、寓情於樹石蔚然成風。通過寫形、寫性、擬人、移情、以達到抒情、傳神的藝術境界。樹石文化是祖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它將科學、美學;將植物栽培、園林藝術、造型藝術和文學融於一體。以樹石為題材,文學去描寫它,繪畫去描繪它,盆景去反映它,使詩、書、畫、盆景融於一爐,諧調統一,獨具民族特色。翻開歷史,無論散文、遊記、詩詞歌賦,還是繪畫的論述,盆景的製作,樹石結合的實例,信手拈來,比比皆是,不勝枚舉。諸如「層巒聳翠,上出重霄」(王勃)。「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陶淵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詩歌中的「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灝)。繪畫理論中的「蓀木當先,峰巒居後」。「山為骨格,林木是山眉目」,「山為骨、水為血脈、樹為衣裳」「山因水活,樹使石生」。可見人們欲表現自然景觀、無不將樹石緊密相連。

盆景的藝術創造和藝術鑒賞都由人民大眾來開展。但盆景的審美意識、製作技藝和鑒賞標準,都受歷史的局限性影響,存在許多需待改進問題。如選材上追求奇特枯古,貪大、求稀;造型上拘泥於固定模式、規則式和象形式;題名上的搬弄詩文、名實不符:對創造意境美不知所措、或神乎其神。品評上,用老的清規,嚇唬新人。樹石盆景最能充分表現大自然的丰姿神采、滿足人們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審美心態。樹石造景最具有自然景觀的直觀性,可接受性,給人以真實感和親近感。

將虛實相宜、輕重相衡、疏密相間、聚散合理、動靜結合、險穩相依、剛柔相濟、雄秀結合、奇正相存、巧拙並用,遠近相適、冷暖互輔、主賓相應、爭讓不紊、顧盼有情等原則的綜合運用,提高我們創造樹石盆景藝術美的能力。在把握「達意」、「傳神」這個主旋律的前提下,將樹石的形態、特徵、比例、結構、色彩、質地、方位變化、透視變化、空間關係、呼應關係和內在聯繫等現象,在錯綜複雜、矛盾交織的變化中通過造型法則的運用和處理,像交響樂那樣,得以諧調統一,從而達到「神形兼備、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豐富和發展了「和為美」的美學思想。

綜上所述:樹石組合盆景能充分表現自然美、高度創造藝術美和意境美,傳自然之神,作者之神手一體,融作品思想性、藝術性於一爐、既弘揚民族文化,又展現時代精神,是中國盆景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盆景藝術創新的主攻方向,是讓盆景藝術真正步入藝術殿堂的捷徑。

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匠園藝 的精彩文章:

馬云:房價熄火,2020年或再現一個「暴利」行業,將造就一波新的財富傳奇
這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TAG:致匠園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