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楊冪劉愷威正式宣布離婚。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消息一出,微博瞬間炸了。

2014年1月,楊冪和劉愷威的婚禮曾轟動一時,同年6月,楊冪生下女兒「小糯米」,原本郎才女貌一對璧人,沒想到婚姻最終走到盡頭。

有人贊同,覺得感情不再了,婚姻也沒必要苦苦支撐;

有人反對,認為離婚對孩子傷害最大,為了孩子,也要堅持下去。

離婚,真的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嗎?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孩子要的,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家

前段時間,晚上11點多了,表姐突然打來電話,哭得泣不成聲。

本以為她又是和姐夫吵架跑來訴苦,卻不曾想是小外甥的一句話把她弄哭了。

他們一家三口白天和朋友們一起去森林公園野炊,一路上,別人家都是爸爸背著包,抱著娃,有說有笑的,而他們家則是表姐背著包,領著小外甥往山上走。

小外甥走累了,也想讓爸爸抱,姐夫一邊嫌棄孩子矯情,一邊又抱怨表姐「大熱天的,不在家吹空調,非要跟傻子似的出來找罪受」。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用餐的時候,別人家一片歡樂,他們家則總是氣氛很緊張,姐夫不是嫌棄表姐沒帶啤酒,就是嫌棄表姐帶的黃瓜不夠吃。

晚上,表姐哄小外甥睡覺的時候,小外甥突然跟表姐說:


媽媽,你跟爸爸離婚吧,你看甜甜的爸爸對她媽媽多好啊,我也想要那樣的爸爸。

雖說童言無忌,但是卻深深刺痛了表姐的心。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這些年,姐夫似乎總是對錶姐冷冰冰的,多少次聽著表姐說他們沒完沒了的爭吵,大到買房子,小到一句話,都能引發一場戰爭……

她也不是沒動過離婚的念頭,但是一想到孩子就狠不下心,她總說「為了孩子,還是忍忍吧,孩子需要一個完整的家」。

我們總是自以為孩子需要一個完整的家,卻不曾留意,那個冷漠的家,那些無休止的爭吵,早已一點點摧毀孩子對親情的信賴,甚至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家,而是一份真實而溫暖的愛。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沒有愛的婚姻,對孩子傷害更大

父母關係不好,總是吵架,會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網友wickvan回憶說:


父母總在晚上以為我已經睡著的時候,吵得不可開交。這些「不想讓我知道」的爭吵,讓我一直有很強烈的焦慮症。直到現在,我一和人有爭論就會非常暴怒,會變得暴跳如雷,會講很多攻擊別人的話,非常難聽,但我卻沒法控制。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還有一位匿名的網友說:


對童年,對家的記憶,只有爸爸爺爺奶奶對媽媽無休止的咒罵、毆打和媽媽撕心裂肺的哭泣聲。媽媽常說要不是為了我早就離婚了,那時我覺得媽媽的一切不幸都源於我。正常家庭長大的人理解不了,我這樣長大的人活得有多痛苦,從記事起我就有自殺的想法,想要解脫。長大後,我渴望愛,渴望有很多很多的愛,想要有個家,卻又害怕結婚,害怕婚後的生活會跟我的父母一樣……真的就是這麼矛盾。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孩子都是敏感的,如果父母生活得不快樂,他們也快樂不起來,身上只會背負著害怕、自卑甚至是負罪感。

心理學家李雪認為,孩子與社會的關係,就是自己和父母關係的投射。

在爭吵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把父母的相處模式內化為自己與世界的相處方式。

長大後不自覺地用這種不良模式去對待他人、對待婚姻,甚至會對待自己的孩子。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孩子,終將會長成父母的樣子

一個家庭最幸福的模樣,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愛著寶貝,寶貝也愛著爸爸媽媽,一家人甜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綜藝節目《少年說》中,女孩彭丹妮「吐槽」父母在情人節的時候竟然「拋棄」自己和妹妹,偷偷跑去海南玩。

最後,她站在天台上認認真真地問爸爸「下次去海南玩,可不可以帶著我們,絕不打擾你們秀恩愛」。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而爸爸的回答又塞了一把狗糧,勉強答應女兒後,說有個條件,竟然是「你們不要太黏我們」。

一問一答中,滿屏都是爸爸對媽媽的寵愛啊。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愛會傷人》里寫道:

爸爸、媽媽和孩子其實是個情感的三角關係。爸爸和孩子、媽媽和孩子、爸爸和媽媽這三個關係同等重要。假設這三個關係都是充滿愛的、和諧的,那麼孩子就會形成非常健康的愛的模式,等他長大後,就會將這個愛的模式投射到自己的愛情和家庭中。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在愛的浸潤中長大的孩子,見過愛的模樣,也會懂得去愛別人,會像小太陽一樣散發出愛的光芒,給愛人滿滿的愛和溫暖。

終有一天,當他們長大了,會不自覺地成為「父母的樣子」,去盡情地愛著自己的家人。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最好的婚姻,是彼此成全

台灣一位爸爸在女兒的結婚典禮上曾說:


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結婚之後,你們兩個要各去掉一半的個性,才能組成美滿的家庭,婚姻不是佔有,而是結合。

最好的婚姻,是彼此成全。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鱷魚愛上長頸鹿》系列繪本中,身高相差243厘米的鱷魚和長頸鹿相愛了,但在一起後遇到很多問題。

最初,他們搬進鱷魚的小房子里生活,可是在那裡,高高的長頸鹿走到哪都會撞頭,無論是坐還是站,都不舒服,甚至沒法舒服地伸個懶腰。

後來,他們決定搬進長頸鹿的大房子,可是小小的鱷魚又遇到了各種麻煩,餐桌太高,樓梯太高,連馬桶都太高了……

最後,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在花園裡建了一個游泳池。在水中,兩個人高度相同,終於可以彼此對望,愉快地生活了。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柴米油鹽的婚姻生活中,日子久了,褪去了最初的甜蜜,兩個人難免磕磕碰碰,需要彼此多多理解,帶著一份「在一起」的初心,彼此成全,找到最舒適的狀態。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好聚好散,是對孩子最溫暖的愛

這世間,從來就沒有完美的婚姻。

即使最幸福的婚姻,也曾有1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

如果可以,婚姻中請「且行且珍惜」,珍惜那場盛大的遇見,珍惜那些平凡日子裡積攢起來的溫情,好好說話,好好溝通,給孩子一個「在完整有愛的家庭中成長」的機會。

如果兩個人的婚姻真的走到了盡頭,兩個人真的不愛了,最終選擇了離婚。

那麼,也請放下對彼此的怨恨,一如既往地好好愛那個孩子,讓他在愛的浸潤下長大。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加拿大一位媽媽和丈夫離了婚,兩個人卻依然爭吵不休,6歲的女兒把媽媽叫到一邊,語重心長地跟媽媽交談:

「媽媽,你準備和爸爸做朋友了嗎?既然做朋友了,那你就要試著不那麼高姿態。」

「我不希望你和爸爸兩個人被換掉,然後兩個人還變得很刻薄。」

「我希望大家都和和氣氣的。」

……

「我希望大家都和和氣氣的。」這句話讓人聽了不禁潸然淚下。

爸爸媽媽無休止的爭吵,對孩子的心靈造成的傷害遠遠大於離婚!

相反,即使爸爸媽媽離婚了,只要繼續能感受到他們的愛,那麼孩子心中那個家就一直都是完整的,愛也是完整的。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畢淑敏在《家問》中寫道:


問孩子,家是什麼?他們回答:家是媽媽柔軟的手和爸爸寬闊的肩膀,家是可以耍賴撒謊當皇帝,也得俯首聽命當奴隸的地方,家是既讓你高飛,又用一根線牽扯的風箏。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離婚,而是這件事

願我們的孩子,可以一直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家庭中,有媽媽柔軟的手,也有爸爸寬闊的肩膀。

而當有一天,我們父母不得已選擇分開,也請真實的面對我們的孩子。

不要一邊說著「都是因為你,我才不離婚」,一邊無休止的爭吵,這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更大;

更不要假裝相愛,在暗流涌動中隱忍著,自以為是的給孩子一個愛的環境。

無論何時,無論我們大人做出怎樣的選擇,請一如既往地給孩子滿滿的愛,讓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意。

自己和孩子都快快樂樂地生活著。

作者:杜小艾,一個少女心滿滿的媽媽,自由撰稿人,專註兒童心理學研究,跟孩子一起快樂成長。本文來源:凱叔講故事,有書少年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5個大丫鬟告訴你:5條女性潛規則
六小齡童,你怎麼活成了這個猴樣?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