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80年代的《舌尖》,美味不減當年
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在B站觀看《中國の食文化》
每年聖誕節,總有幾部老而經典的電影要被大家拿出來複習,但是今年食帖君突然偶遇了這位「老朋友」,一下子就被它的風格和內容吸引住了。
《中國の食文化》
,是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日合拍
的一部關於中國美食文化的紀錄片,一共有五集,分別介紹了北京、江南(江浙滬)、廣州、四川
等地的飲食文化和料理技巧。2018 年,它的豆瓣評分還是穩穩噹噹的 9.3 分。
有網友說它是
「 80 年代的《舌尖上的中國》」
一點都不過分,儘管目前能看到的畫質過於「感人」,但是這種復古的質感和充實的內容在 30 年後的今天看起來卻格外珍貴。
而且《中國の食文化》不僅會介紹飲食相關的內容,還會涉及到一些風土人情,從這部紀錄片的窗口往回看,迷人的 80 年代彷彿就近在眼前。
打頭陣的第一集就是
北京
,平民美食和宮廷御膳
都能在這一集里見到,如果要用它來代表北方料理,那少不了的一個關鍵詞就是「麵食」
。
隆福寺周邊的自由市場
,從明清時候就已經存在了。當時的家庭大多都是
「雙職工」
:早上早早起來,找個地方好好吃頓早餐,就得趕去上班了。隆福寺小吃,
每天進進出出的食客能有一萬三千人
,最正宗地道的北京小吃、早點都能在這裡找到。
雙色饅頭
,蒸好之後還會開裂出漂亮的形狀。
焦圈兒
,炸制出來的面點,焦香酥脆,豆汁兒的最佳拍檔。
油條
,北京甚至是全國人民早餐桌上的常客,外酥內軟。
豆漿
,油條泡進豆漿里,不要太香。
豆汁兒
,綠豆製作粉絲後的余料,第一次嘗試的人恐怕要:引起不適。
豆腐腦
,綿軟滑嫩的豆腐淋上濃稠咸香的芡汁。
小豆粥
,也就是紅豆粥,作為「稀飯」拿來搭配燒餅包子都可以。
而基於平民美食,北京的飲食文化中最特別的一部分,或許就是這裡的
「宮廷料理」
了。紫禁城裡的吃食傳出宮來,到了民間,人們才知道,原來當年的皇帝都是這樣吃飯的。
清朝的乾隆皇帝,被史學家認定為是一等一的美食家
,不僅好吃,而且會吃,看看曾經他一日三餐的飲食記錄就能略知一二。
北海公園一角,就有一家
仿膳飯莊
,寓意就是「模仿宮廷御膳房」
,在這裡便能品嘗到當年皇宮裡的美食。宮廷料理的口味關鍵在於,沒有油膩和辛辣,主要是精細的滋味和柔和的舌感。
比如燕窩,要先將燕窩用冷水和熱水發制好,再注入雞湯,才能使雞湯的味道吸附其中。
芙蓉燕菜
,在蛋白裡面加入鹽和酒,再加入湯拌勻後蒸制,最後淋上芡汁。
紅燒熊掌
,雞鴨蔥姜蒜熬制上湯,熊掌切開蒸制後淋上湯汁。不過到了 80 年代末,
國家開始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這樣的食材就不再出現在餐桌上。或許這也是紀錄片最大的意義之一:記錄了那些已經消失的,呈現給現在的人們看。
鳳尾魚翅
,用鵪鶉蛋作為裝飾。
烏龍吐珠
,海參和鵪鶉蛋。
蛤蟆鮑魚
,雞絞肉和鮑魚,做成了蛤蟆的樣子。
金魚鴨掌。
一品豆腐。
小窩頭
,加栗子粉是慈禧太后時候的「專利」。
豌豆黃和芸豆卷,
宮廷點心。
燒佛手
,製成佛陀手掌樣式的面點。
出了皇宮,要說
北京的代表性料理
,不管是採訪國內其他城市的人,還是外國友人,有兩樣絕對跑不了:一是北京烤鴨,二就是涮羊肉。
這兩種料理通常都是全家一起來享用,歡歡樂樂圍坐一桌,好不熱鬧。
北京烤鴨
,極其考驗師傅的功力,對火候的掌握、對烤制角度的熟悉程度,決定了一隻烤鴨最後的風味。
上桌之後,專門的片鴨師父會給
烤鴨切片,用肉片和蔥蘸上甜麵醬,裹進薄餅里,
油脂香味讓人分外滿足。
等烤鴨上桌的功夫嘴也不會閑著,用鴨掌、鴨肝、鴨肉做成的
扒三白
,也是經典的鴨子料理。
炸鴨胗、鴨肝、鴨腿。
宮保鴨心。
而
涮羊肉
則是北方人民冬天離不開的一種「大餐」,80 年代最有名的東來順,銅鍋涮肉,實實在在的手切羊肉,單是一碗麻醬就要用 7 種調料來配置。
芝麻醬,醬油,黃酒,辣椒油,韭菜碎,腐乳,蝦醬
除了烤鴨和涮羊肉之外,還有在當時很有特色的
「烤肉苑」
,有師傅專門用大鐵板來烤制羊肉,再端上桌,方便多人食用。羊肉先用醬油、黃酒、砂糖、蒜汁和薑汁腌入味,再和大蔥、雞蛋、香菜一起倒在鐵板上面烤制,最後淋上麻油增香。
而和北方
「硬菜」
有著天壤之別的「江南菜」
,孕育於魚米之鄉
,從古至今就有著「江浙熟,天下足」
的說法,當年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不是沒有道理的。魚米之鄉,不同於北方的「麵食」為生,
以漁獲和稻米為主
,在鎮江的自由市場
上,能見到各種各樣剛剛打撈上來的魚鮮:黃鱔、鱖魚、青魚、鮰魚、刀魚、白鰱……
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糧油、副食、蔬菜,看起來真的像是「天下糧倉」。
江南的菜,是典型的精美和別緻,注重味道的同時,出彩的造型也不可或缺。
松鼠鱖魚
,將魚肉片成松果狀,再裹上栗粉,下鍋炸,讓尾巴立起來。用醋、砂糖、番茄汁和水澱粉製作芡汁,最後淋在魚上。
干在鍋邊的米飯,取出來就是香脆的
鍋巴
,炸好之後加入
番茄蝦仁汁
,便又是一道江南特色菜。當年乾隆下江南,隨行的御廚就學會了這道菜,將其帶回了北京,而它的發源地正是江南一帶。
虹橋贈珠
,火腿和鴿子蛋,做出了橋的造型。
三色河蝦仁
,用三種調味炒制的河蝦。
炒鱔糊
,炒好的黃鱔絲,淋上滾油激發杭椒的香氣。
剛才說到的都是
蘇州名菜
,到了中國第四大湖——太湖
周邊,還得有點不一樣的。活熗蝦
,上了桌的蝦都還在盤子里跳舞。
八珍活魚
,活著的鯉魚直接下鍋炸制,上桌前再澆汁。
鬆脆銀魚
,像是小吃的一道菜。
紅燒划水
,「划水」指的是青魚的魚尾鰭,這個部位平時擺動的最多,所以最好吃。
再向南一點,到了
西湖
,位於杭州
,蘇東坡
曾經是這裡的太守,杭州的每一景每一物都讓人難以忘懷。西湖出品的料理,叫的上名字的頭一道便是
西湖醋魚
,魚煮熟後,用酒、醬油和姜調味,再用酒、醬油、砂糖、醋和水澱粉製成芡汁,淋在魚上。
叫花童雞
,「叫花」就是乞丐的意思,所以這道菜也叫做乞丐雞,聽起來有點寒酸,但是製作起來卻一點都不含糊:
在雞肚子里塞入調料,用豬油網包裹,先用大荷葉包一層,再用玻璃紙包住鎖住味道,繼續用兩層荷葉包住捆好,最後用紹興酒罈封口用的粘土密封起來,蒸烤 3 小時。
杭州還盛產蒓菜,
蒓菜湯、蘭花春筍
,是杭州人
「順應時節」
的代表性料理。而說到了紹興酒,就不得不提
江南四大特色:龍井茶、紹興酒、鎮江醋、金華火腿。
金華火腿
,到今天也是逢年過節的饋贈佳品,做起料理來更是錦上添花。
蜜汁火方
,火方大多數時候用來調味,或增加顏色,像這種用整塊火腿經酒和桂花調味之後加上糖蜜蒸制,出來的則是上品美味。
龍井茶
,杭州特色,中國種類豐富的茶中的佼佼者,不僅能用來細細品味,還能入菜,增添全然不同的風味。
龍井蝦仁
,龍井茶和河蝦的完美結合。
紹興酒
,中國的酒通常分兩種,
一是蒸餾的高度白酒,二是以糯米為基礎的釀造酒「黃酒」,紹興酒就屬於第二種。
紹興是魯迅的故鄉,因此他的文學作品中常常出現紹興酒的身影。
用紹興酒做成的
醉蟹
,就是將活的螃蟹和多種香料加入紹興花雕入瓮腌制。
如果沒有醉蟹可吃,那就務必要在吃蟹的時候配上一壇紹興酒。
金九銀十,吃蟹的最佳時間,剛剛打撈上來的湖蟹正是最為鮮美的時候,直接上鍋蒸熟,配點醋,便是節氣最佳吃食。
而對於水邊生活的人們來說,蟹的吃法可不僅僅是這麼簡單。
芙蓉蟹斗
,將混合雞蛋的蟹肉放進蟹殼裡,加上蛋白泡蒸制。
蟹球
,蟹肉蛋白製成。
炒蟹黃油
,只用蟹膏製作,
不就是《風味人間》中看一眼就讓人食指大動的禿黃油嗎?
吃蟹的醋,一定要用
鎮江醋
,和紹興酒一樣同樣是以糯米作為基底,釀出來香醋色澤濃郁,味道醇厚。
鎮江本地的
水晶淆肉
,配在一邊的鎮江醋,便是絕對的點睛之筆。
吃
小籠包
的時候也別忘了淋進包子里一點。
而鎮江除了有名的醋,本地的料理也同樣滋味豐富,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白汁鮰魚
,將鮰魚切成塊狀,只用蔥姜、湯、豬油燒制,鹽和酒調味,顏色並不顯眼,但是味道卻保留了最原始的魚鮮味。
孔雀雞絲
,雞肉絲砌成的料理。
紅燒獅子頭
,剁碎的豬肉製成的丸子。
汽鍋水魚
,在蒸汽鍋中料理的魚鮮。
蟹黃湯包
,餡料加入蟹黃。
五彩乾絲
,豆乾等 5 種材料,味道清淡,營養豐富。
這滿屏的穿越美食僅僅是《中國の食文化》前兩集的內容,美食之都廣州和四川的重頭戲更是看得人慾罷不能。
最重要的是,紀錄片中的很多料理和風情如今已經難以得見,能用影像的方式再度經歷,邊看邊覺得,幸運!
所以食帖君忍不住在聖誕節的夜晚趕來安利了!或許你也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份回憶。
你今天有經歷什麼小幸運嗎?
edit.歐文 | photo. bilibili截圖
感謝何執記字幕製作
商務合作|職位應募:witheating@foxmail.com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食帖君
喜歡的食譜想要記錄下來
每一次有關於食物的聚會都要留作紀念
點擊【閱讀原文】,立刻入手料理手賬!
TAG:食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