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婦科檢查有多重要?腫瘤專家告訴你怎麼把癌「篩」出來

婦科檢查有多重要?腫瘤專家告訴你怎麼把癌「篩」出來

女人一生要承受很多痛,每月一次的「開門紅」,一生可能不止一次「十月重」。月經痛、分娩痛,還有最容易被忽視的婦科病痛。

由於缺乏婦科知識,很多女性對於這方面並沒有足夠的重視,甚至有一些認知誤區。《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可關注)邀請專家,告訴你婦科檢查的重要性。

受訪專家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 吳小華

中國醫促會婦產科分會的主任委員 陳春玲

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婦科主任醫師 經 燕 劉寶琴

婦科病的3個常見誤區

有些女性總覺得婦科病是很難以啟齒的事情,也就不關注這方面的健康問題了。不但不願意去了解,反而會產生一些錯誤的觀念。

1

少女不會得婦科病

婦科病是跟年齡一點都不相關的,很多小女生即使沒有性生活,也可能因為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導致外陰感染,需要父母引起重視。

女生初潮時,可能出現月經量少,周期不穩定等問題。經過初潮三年以上時間,卵巢功能基本上發育已經完善了,這個時候如果月經還出現這種情況就要重視了,要來做一些檢查。

比如說激素的測定,還有婦科B超檢查,及早發現內分泌的異常,免得對今後的生育造成影響。

2

結了婚才會得婦科病

雖然沒有結婚,但是一旦有了性行為以後,陰道菌群就有可能會被破壞。

過早開始性生活、事先不採取避孕措施、事後服用緊急避孕藥、不注意性衛生等,都容易導致盆腔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堵塞等婦科疾病,致使意外懷孕、宮外孕、宮頸癌頻發。

3

宮頸糜爛很嚴重

宮頸糜爛不能被稱作是一種疾病,去做體檢,幾乎十有八九的女性會被診斷為宮頸糜爛。早在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中就取消了「宮頸糜爛」病名,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生理現象取代。

宮頸炎症和宮頸糜爛的區別

宮頸炎不僅有糜爛樣的改變, 還會有分泌物增多,性生活出血,肚子痛等癥狀,如果有宮頸炎症就需要及時治療。女性千萬不要把宮頸糜爛當成一種很嚴重的疾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3種婦科檢查手段

女性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因為怕難為情,對於有些婦科檢查項目會很抗拒。其實,這些檢查的用處很大,女性應該科學對待婦科檢查,因為它們很可能成為揪出某些真正癌症的關鍵。

常規婦科查體

通過常規查體,醫生能清楚看到陰道和宮頸,觀察陰道黏膜是否光滑,質地是否正常,有無炎症、畸形、出血點、色素沉著以及分泌物的量、性質、顏色、異味等,還能觀察宮頸大小、顏色、外口形狀,有無糜爛、出血、囊腫、息肉或腫塊等。

「三合診」檢查

這項檢查讓很多女性難以接受,因為醫生會將食指放入陰道,中指伸入直腸,另一隻手放置於腹部用力下壓,目的是對子宮和附件進行檢查。但對宮頸癌患者來說,通過「三合診」來判斷宮旁情況,是決定能否手術的關鍵。

陰道鏡檢查

一旦宮頸細胞學篩查異常,或有可疑癥狀和體征,或高危型HPV檢測確認為陽性等,則需要考慮進行陰道鏡檢查。

陰道鏡是宮頸病變規範化診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可以在強光源下,觀察宮頸和下生殖道病變,將其放大4倍以上,發現肉眼不能識別的病變,確定病變範圍,指導活檢,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讀懂6種性激素

除了上述三種檢查手段外,還可以通過檢查性激素六項來分辨很多病症。

雌激素(E)

如果雌激素水平小於73.2皮摩爾/升(pmol/L),則提示卵巢功能下降;超過293.6說明生育能力下降;超過367說明基本無妊娠可能;如果8歲前的女孩血清中雌激素含量大於275,且出現第二性徵發育,即可診斷為性早熟。

催乳素(PRL)

催乳素與生活作息和習慣有密切聯繫,飽食、寒冷、熬夜、情緒波動等均會使其升高,所以發現催乳素升高,可複查2~3次後再做判斷。

孕酮(P)

P在黃體期(月經周期28天的女性,大概在第21天)有很重要的作用:若黃體期P大於15.9納摩爾/升(nmol/L),則提示排卵;若小於15.9,提示黃體功能不全。

此外,孕婦也應關注孕酮,若孕12周內水平低,則早期流產風險較高;多數異位妊娠患者的血清中孕酮含量會小於47.7。

卵泡雌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

FSH和LH常一起用來判斷卵巢情況。

如果連續兩次檢測FSH大於40單位/升(IU/L)、LH大於40。提示卵巢功能衰竭。如果發生在40歲前,即可明確為卵巢早衰。

連續兩周期FSH大於12提示卵巢儲備功能不足。

如果黃體生成素與FSH的比值大於2~3,且平時月經不準、身體多毛等,要引起注意多囊卵巢綜合征。

此外,LH和FSH均小於5提示下丘腦或垂體功能減退。

睾酮(T)

女性睾酮高多見於多囊卵巢綜合征及腎上腺皮質疾病。

性激素檢查最佳時間是月經來潮第2~5天,超過2~3個月未月經來潮者可隨時檢查。檢查前至少1個月不能使用激素類藥物,如黃體酮、雌激素、避孕藥。

本期編輯:張一迪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一份最實用「冬季選鞋指南」,讓你「踏踏實實」過冬天
膳食纖維「種草」攻略!它可不只減肥這一種好處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