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古人喜歡用「九齡」來起名字?背後的真實原因很殘酷

為何古人喜歡用「九齡」來起名字?背後的真實原因很殘酷

俗語云:人的名,樹的影。名字不僅是單純的指稱符號,它還具有很深的社會烙印,一個人的名字往往能反映一個時代的歷史與文化。自古以來,國人對起名就非常重視。在過去,嬰兒出生三個月就由父母起名,供長輩呼喚。農村地區更是流行給嬰兒起「二狗」、「狗子」、「狗剩」之類的賤名,據說更容易養活。

古人起名字的種類雖然多樣,但是總結起來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都存在一定的聯繫。一種是名與字相近,能起到互為解釋的作用。比如屈原,其名平,字原;諸葛亮,字孔明,「亮」與「明」的字義十分相近,曾國藩,字子城,子城指月城、翁城等這類附著於大城的小城,正對應藩。

還有一種是名與字的含義正好相反,韓愈字退之,愈的意思是「痊癒、越來越好」之意;北宋詞人晏殊,字同叔,「殊與同」就是意義相反;這類名字雖然不多,但細細品味也別有一番意思。

眾所周知,即便是在古代,我國人口數量也是很龐大的,起名字難免會出現重名的情況。有的重名是無意重名,比如西漢初年有兩個韓信,一個是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還有一位是韓王信。有的是有意重名,比如「九齡」這個名字,唐代玄宗朝名相叫張九齡,唐末宋初,有位詩人叫李九齡,《全唐詩》錄存二十三首;明朝有周九齡、清朝有吳九齡、王九齡;古龍武俠小說《繡花大盜》人物之一,苦瓜大師的師弟名金九齡等等。

為何過去人起名字為何對「九齡」情有獨鍾呢?其實,以「九齡」來起名字,寄寓著一番美好的寓意。

「九齡」是一個典故,出自《禮記註疏》卷二十〈文王世子〉:「夢帝與我九齡」,東漢經學大師鄭玄註:九齡,九十年之祥也。後引申為長壽之意。

過去醫療條件差,極易出現感染的情況,嬰兒出生夭折率很高,故有「七天風,八天扔」的說法,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富豪貴族,幾乎每家每戶都有早夭的嬰兒。

父母給孩子起名「九齡」,正是基於上述殘酷現實,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將來無災無難,平安長壽。「九齡」兩字寄託著父母們殷切的希望和美好祝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下 的精彩文章:

王昭君是因為被畫丑,才去和親的嗎?畫師被冤枉了兩千多年
此國挖掘出兩千多具木乃伊,僅次於埃及,被贊媲美秦皇兵馬俑

TAG:文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