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14位國學大師,個個身懷絕技,表現不俗!
中國近現代能被稱為國學大師的人本來就不多,有些還存在爭議,這裡就選擇些比較被公認的14位國學大師供大家參考,學習。他們每人都獨創出了一些富有思想和時代內涵的東西,這些文化精髓只要我們好好學習,繼承,肯定能帶來巨大的人生受益和不一樣的生命提升。
都哪14位呢?一起來跟隨哲學詩畫快速進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1.章太炎
(1869~1936)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改名絳,號太炎,浙江餘杭人。其主要國學著作有《國學概論》、《國故論衡》等,被稱為國學第一人。
章學誠首次明確提出「六經皆史」。章太炎作為傳統學術向現代學術轉型過程中的代表人物,明確讚賞「六經皆史」之說。作為清末民初的樸學大師,他一生治學尤重經史。
2.梁啟超
(1873~1929)「國學」一詞提出者,被公認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一生著述宏富,在文學、史學、哲學和佛學等幾乎所有的學術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主要著述有《飲冰室文集》16冊45卷和《飲冰室專集》24冊104卷,共149卷,1000多萬字。
一門三院士,這在中國科學史上絕無僅有,即便是放之於世界,也是屈指可數。三院士是誰?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他們的父親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啟超。梁家滿門俊秀,自然與梁啟超的言傳身教息息相關。對子女的教育上,梁啟超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3.馬一浮
(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紹興人,隱士,與梁漱溟、熊十力合稱為「現代三聖」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學、文學、佛學和書法,無不造詣精深,被梁漱溟稱為「千年國粹,一代儒宗」。
馬一浮是現代新儒家早期思想的代表之一,作為一位學者兼詩人,他的詩學成就甚高。雖然生於亂世之中,但他始終保持一顆積極樂觀之心,以「逍遙」之心處世,這種心態處處體現在他的詩詞創作之中。
4.陳寅恪
(1890~1969)江西修水人,被譽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之一,是唯一同時兼任跨三學科(中文、歷史和哲學)的教授,所以又被譽為「教授之教授」。他學貫中西,通曉三十多種文字,著作等身。
陳寅恪是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鮮為人知的是,他更是一個「移動圖書館」,他一輩子有多愛書,從陳丹青作的油畫《國學研究院》就能看出來:畫中,陳寅恪是五位大師中唯一手持道具的人,而這個道具就是幾本書。陳寅恪在畫像中都不忘抱上幾本書,可見他對書的喜愛。
5.錢穆
(1895~1990)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江蘇無錫人。國學著作太多,不一一介紹。
國學大師錢穆不但在學術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且在修身與養性方面也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6.王國維
(1877~1927)初名國楨,字靜安、伯隅,號禮堂、觀堂,浙江海寧人,新史學的開山鼻祖。在教育、哲學丶文學丶戲曲丶美學丶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較深造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國學大師王國維是中國近代的國學大師和享有國際聲譽的學術泰斗。他一生鑽研學術,他的翻譯作品也涉獵多個領域。
7.季羨林
(1911~2009)字希通,山東聊城人,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著有《季羨林文集》共24卷。
季羨林享年98歲,但他的先天條件並不好,一直體弱多病。他出生於貧寒之家,小時候缺衣少穿。六歲到濟南後,他患了天花,差一點死掉。痊癒之後,他的身體一直不好。在清華園讀書期間,他經常患傷風感冒,流鼻涕、眼淚,還患了胃潰瘍。中年之後,他仍是體弱多病。「文革」中,季羨林受到「四人幫」迫害;晚年又連遭人間不幸,老伴、女兒和女婿相繼去世。
8.梅貽琦
(1889~1962)字月涵,為梅曾臣長子。自1931年出任清華校長,直至在台灣去世一直服務於清華,被譽為清華「終身校長」,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共同被稱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
在他的主持下,西南聯大在極其艱苦的抗戰年代創下了空前絕後的奇蹟,培育了無數的棟樑之才。梅貽琦不僅有高深的學術造詣,而且有著令人折服的師德。他認為:老師不僅要「以己之專長之特科知識為明晰講授」,而且要為學生的「自謀修養、意志鍛煉和情緒栽培」樹立榜樣。
9.熊十力
(1885~1968)原名繼智、升恆丶定中,號子真丶逸翁等,湖北黃岡人,著名哲學家丶國學大師,新儒家開山祖師。著有《新唯識論》、《原儒》、《體用論》、《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釋》《乾坤衍》等書。
熊十力作為中國現代思想史上最富有原創性的哲學家之一,其一生之形跡與學問歷來為人所折服。他學崇二王,泛濫佛老,標榜自強不息的生命精神。因其生命的真實與恢宏所陶鑄成的獨特人格形態,故而在他整個治學問道的生命中無處不彰顯著「熊氏體用」關係的風格特點。
10.梁漱溟
(1893~1988)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著名學者和國學大師,主要研究人生和社會問題,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儒家」之稱,著有《鄉村建設理論》、《人心與人生》等。
這位素有「中國最後的大儒」之稱的國學大師,一生的經歷傳奇多彩,他的愛情與婚姻生活也如同他的整個人生一樣傳奇且耐人尋味。
11.馮友蘭
(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陽人,著名哲學家和國學大師,其哲學作品為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馮友蘭是中國傑出的哲學家,人生四境界說是其人生哲學體系的核心。將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劃分成四個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從自然境界到天地境界,表現了因「覺解」程度的不同而逐漸遞進的關係。
12. 饒宗頤
1917年生於廣東省潮安縣,幼承家學。1930年曾短期就學於省立金山中學。1935年應中山大學之聘任廣東通史館專任纂修。1940年完成成名作《楚辭地名考》,並先後出任中山大學、廣東文理學院、華南大學研究員、教授。1949年後在香港、日本等地大學任教,從事學術活動。1968年後出任新加坡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教授。
2018年2月6日去世,享年101歲。錢鍾書說他是「曠世奇才」,季羨林說「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金庸說「有了饒宗頤,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國外把他譽為「東洲鴻儒」、「漢學泰斗」、「東方達·芬奇」,國內更稱呼他為「第一國學大師」。
13.南懷瑾
南懷瑾,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全身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
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 、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 、武術家。歷任台灣政治大學、台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14.牟宗三
(1909-1995),字離中,山東省棲霞人,祖籍湖北省公安縣,被譽為近現代中國最具「原創性」的「智者型」哲學家,現代 新儒家 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牟宗三認為,身處「無體、無力、無理」的時代中,現代人身心痛苦成為一種常態,這種狀況是現代人在征服外在物質世界過程中科學一層論、理智一層論導致的,真正的生命的學問更加關注人的精神需求問題,只有道德才能提升人的生命向內轉,向上走。
TAG:哲學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