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徐州推出可複製可推廣經驗
從「一城煤土半城灰」到「一城青山半城湖」,昔日的採煤塌陷地徐州實現了華麗轉身。
近年來,徐州以產業、城市、生態「三大轉型」引領徐州全面振興轉型,為新一輪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今年6月份,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來徐州調研時強調,徐州要緊扣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創造更多經驗和典型。
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徐州正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旋律、以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為主抓手,堅定不移做好轉型發展這篇大文章。
從「塌陷地」到「集聚區」
作為江蘇唯一的煤炭基地,半個世紀以來,國家先後在徐州部署建設了煤炭、機械、化工等近千家國有企業,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和裝備製造業等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偏重的產業結構給徐州留下巨大傷痛,城市空氣質量不佳,水體污染嚴重,特別是採煤造成耕地的塌陷。
近年來,徐州在關閉礦井和治理採煤塌陷地的基礎上,從產業、城市、生態等三個轉型入手,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徐州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不動搖,把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新經濟」作為新的主攻方向,尤其精心培育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大健康四大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搶抓「換道超車」新機遇。
今年上半年,徐州交出高質量發展成績單: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1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6.6億元、同比增長10%,12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高於全省。
周鐵根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徐州主動「走出去」,從鄭州、成都到深圳、東莞,對標國內一流城市的產業、功能,提升城市定位,以思想的「破冰」帶動行動的「突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徐州把營商環境建設作為推動徐州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舉措,以系統思維全面優化政務服務、投資開放、要素供給、創新創業、誠信法治、人文生態等六大環境。
在徐州政府眼中,營商環境尤為重要。「人家看你的城市,不僅看你的經濟發展,還要看人的素質,還要看政府的治理水平、治理能力和服務環境。」周鐵根說。
目前,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物流園為主體的產業平台,綜保區、保稅物流園、開放口岸等開放平台,江蘇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創新谷、潘安湖科教創新區等科技創新平台,寬頻網、大數據、雲計算中心、國際互聯網專用通道等信息平台,金融集聚區、多層次資本市場等金融服務平台……全市各類平台載體建設不斷加快,發展要素特別是高端要素加快集聚。
徐州市科技局高新技術與新興產業發展處處長喻明輝告訴記者,這兩年徐州精心搭建與培育的 「一城一谷一區一院」重大創新平台,已經越來越具有品牌影響力。其中,江蘇淮海科技城,已集聚超過3000家科技型企業;徐州科技創新谷,已進駐院士團隊4個、省「雙創」人才15名;徐州產業技術研究院,已建成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安全科技等產業創新研究院所15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4個。
創新平台的培育和人才的引進促進了產業的集聚。比如,僅在邳州一個縣級市,就有20多家企業聚精會神搞半導體裝備製造。這裡專門建立了歐洲半導體海歸人才創業園,集中了諸如魯汶儀器、實為半導體等8家半導體材料與設備產業,匯聚成為產業創新的科技高地。
高質量發展的徐礦案例
在徐州的高質量發展中,徐礦集團是一個典型案例。
徐礦集團是華東地區重要能源供應基地,江蘇唯一省屬實體能源企業。隨著煤炭黃金十年的終結,加之徐州本部煤炭資源枯竭、礦井關閉等因素疊加影響,企業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2017年,徐礦集團實現利潤6.5億元,扭轉了多年的虧損局面。今年一季度,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利潤、稅費、職工收入同比增加30%。一個在徐州本部關閉6對礦井,核減產能790萬噸的百年老企如何實現華麗轉身、逆勢而上?
徐礦集團黨委工作部副部長、徐礦報業傳媒董事長、黨總支書記趙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徐礦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面對本部煤炭資源枯竭的困境,到富煤省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去建立能源基地。同時,利用自身的品牌、人才和技術優勢,到富煤省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以技術和管理為主的外包服務。
目前,徐礦布局了「蒙電送蘇」、「陝電送蘇」、「晉焦入蘇」、新疆煤電一體化、「一帶一路」能源服務基地和省內清潔能源基地等六大基地。自有和託管礦井煤炭產量近5000萬噸/年;控參股電廠17個,權益裝機容量807萬千瓦。
徐礦集團是擁有136年煤礦開採歷史的百年老企業,擁有各種複雜條件下的煤炭開採工藝和技術,光爆錨噴、安全預控等做法國內首創。徐礦在轉型發展上利用這一優勢積極走出去。
徐礦不僅在國內大力布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取得了很大收穫。比如,去年徐礦成功簽約孟加拉國煤礦第三期2.6億美元的外包合同,今年又成功簽約總價7800萬美元的土耳其煤礦項目。
一年來20個境內外煤炭電力服務外包項目,創收15.94億元,創利3.17億元,走出了一條關閉礦井轉型重生新路,破解了「礦關了,人怎麼辦」的行業難題。
主動參與地方生態修復治理,協同打造宜居之城生態濕地,是徐礦集團盤活存量資源的又一力措。徐礦集團在徐州採煤形成的塌陷地共計24.2萬畝,按照宜景則景、宜居則居、宜商則商的原則,累計投入生態治理和村莊搬遷資金42.47億元,建設濕地公園、水源涵養區和新農村特色小鎮,礦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6%。
趙剛告訴記者,他們把採煤塌陷區的修復作為一種財富。「以前,對由於採礦造成的採煤塌陷地我們的做法是一畝賠償地方政府2萬元。現在我們把採煤塌陷地拿來自己修復和治理,在達到建設用地標準之後,再拿到省國土資源廳作為土地指標和地方政府一起開發,現在每畝的價格是原先的10倍以上。」
「下一步徐礦要建設國際化、特大型省屬能源集團。江蘇是個能源大省,每年需要煤炭的量是兩億噸,現在整個徐州每年只能提供2000萬噸不到。保障好江蘇的能源安全是我們作為省屬能源國有企業所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趙剛說。
徐州經驗的重大意義
徐州的高質量發展還體現在借用外力、對接高端資源上,尤其是科技資源的對接上。
近年來,徐州積極藉助北京、上海等地人才、科技優勢,積極主動對接北京、上海的大院大所、科研機構、科技型企業等,加強人才引進、深化科技合作、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
比如,今年先後赴北京、上海、深圳分別舉辦徐州(北京)科技招商暨「一城一谷」招商推介會,以「智匯徐州、科創未來」為主題的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對接合作懇談會,2018徐州(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專題招商推介會,推介徐州科技創新情況和優惠政策。
其中,在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對接合作懇談會上,成功對接了105個重大項目,33個重點校企、校地建設項目上台簽約。
近年來,徐州還高度重視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通過搭建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台,積極引進海外先進科技成果,提升徐州創新能力,助推徐州產業轉型升級。
2018年,徐州先後舉辦了第二屆中加國際技術轉移對接會、2018徐州中烏國際技術轉移對接會、俄羅斯院士徐州行暨俄羅斯高新項目推介會、2018德國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路演暨落戶徐州簽約儀式、2018美國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路演暨落戶徐州簽約儀式等活動。
據統計,2018年徐州市引進國外先進科技成果在徐州市轉移轉化6項,孵化企業6家,建設中美、中德、中英、中法跨境孵化器4家。
徐州處在國家戰略布局的交匯點和中心,南邊是長江經濟帶,東邊是江蘇沿海開發經濟帶,北面是京津冀,西面是中原經濟區,中間是「一帶一路」。周鐵根表示,「徐州作為老工業基地和資源枯竭型城市,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上如果做好了,對全國其他的老工業基地可以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意義。徐州的中心城市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如果做好了,能夠服務和促進國家戰略的實施和推進,能夠帶動蘇北乃至淮海經濟區的發展。」
※一文讀懂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變化:首套房認貸、租金扣除額提高
※百年不遇!失去海外市場的美國14億磅乳酪滯銷堆冰庫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