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清宮戲常聽到的「大學士」,到底是個什麼官職

看清宮戲常聽到的「大學士」,到底是個什麼官職

我們在讀有關清代的歷史書籍的時候,那些身居高位的大臣,在介紹其職稱和職位之時,總是會提及到其中的職稱之一為某某大學士,例如乾隆皇帝寵臣和珅最風光之時,爵位是一等忠襄公,職稱為文華殿大學士,職務就更多了,首席軍機大臣、各部尚書、內務府總管以及領侍衛內大臣等等。絕對是身居要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問題是清代中樞要臣都有大學士頭銜,並且似乎都不太一樣,也搞不清楚這些「大學士」頭銜之間的官階高低之關係。所以本文就來掰扯掰扯這清代「大學士」頭銜,解了你的一頭霧水。

首先要說「大學士」這個頭銜由來已久,從唐朝中宗李顯時期就設立「大學士」一職,主要工作是輔助皇帝處理公文事物,相當於皇帝的機要秘書。等到了宋朝沿用唐朝「大學士」制度,地位也與唐朝時期相當,通常由宰相監管。「大學士」雖然品級不高,但是由於參與擬定一些國家機要文件,所以「大學士」實際地位還是比較高的。而且大學士是由宰相監管,對於限制皇權有一定作用。

圖1 朱元璋(1328年—1398年)

而「大學士」一職真正開始「突飛猛進」是從明朝開始。在明太祖老朱皇帝將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宰相胡惟庸滿門抄斬之後,似乎再也沒有分離和限制皇權之人了。老朱在心裡美滋滋之同時也遇到了人生職場一大難題,那就是工作量太巨大了。以中國之大,上至國家大事,下到家長里短,各類事情都指著老朱一個人來決斷,可想而知他的每天過著什麼日子。實在沒有辦法,老朱皇帝想到了使用秘書,幫助自己做一些文字工作,以減輕自己日益繁重的工作量,於是效仿宋朝制度,明朝就有了「大學士」一職了。開始的時候,「大學士」就是一些年輕人組成的皇帝秘書班子,品級五品上下。別看大學士品級不高,但由於他們參與機要文書工作,是會掌握大量內幕信息的,且他們直接歸皇帝領導,只要他們在皇上面前說你點壞話,以老朱皇帝的脾氣,恐怕你失去的不僅僅是仕途,所以封疆大吏都不敢小看這些「芝麻官」。

由於這些「秘書」確實為皇帝所需要,再加之其重要性已經很明顯,成祖皇帝朱棣起始組建內閣,招攬「大學士」入閣。又在高宗和宣宗時期,「大學士」已經是國家重臣來擔任,內閣主要班底就是這些由天子近臣的「大學士」們組成,也就是說此時「大學士」已經進入朝廷中樞。由於各種原因,明朝皇帝開始不學無術,整體素質呈斷崖式下降,尤其始於武宗時期。明朝皇帝經常性不上崗,但是國家日常事務需要處理怎麼辦?於是內閣權力驟升,組成內閣的大學士也有了一個稱謂「閣老」,而資歷與職階最高的閣老又稱為「首輔」,實際上職權已經類似於宰相了。

圖2 清代的官場

等到了清朝時期,以「大學士」組成內閣的輔政形式被沿用,但是較之明朝時期是又有很大變化。

早在大清還沒有入主中原之時,太宗皇帝皇太極就效仿明朝制度設立「大學士」職位,主要是以「內三院」冠名,主要工作其實就是皇帝的參謀+秘書,多由皇帝信任的滿漢文臣組成。待到順治時期,大清王朝入主中原之後,很多政體制度沿用明朝,其中以「大學士」組成的內閣以及「內閣擬票」制度也被沿用。但由於受到「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限制,在順治初期「內閣擬票」幾乎沒有什麼發揮,或者僅參與一些稀鬆平常而無關要緊之事。待多爾袞薨世之後,以其為首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也開始被皇權瓦解。順治皇帝親政之後開始重視「內閣擬票」制度而削弱議政王大臣之權力。由於皇帝對於「大學士」之倚重,其地位自然也上升,順治十五年,「大學士」正式以「四殿兩閣」形式存在,即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和武英殿這四殿,以及文淵閣和東閣此兩閣。但在順治十八年之時又被變更為太宗時期的「內三院」之形式,這也是功臣派對於權力鬥爭之結果,應該說是一種倒退。

圖3 鰲拜(?—1669年,滿語:Oboi)

康熙親政在扳倒鰲拜之後,康熙皇帝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專政之後,內閣對皇帝輔佐之重要作用又再度凸顯,「大學士」職銜又更改為「四殿兩閣」之形式。康熙皇帝為了自己與內閣之間做到上通下達,避免政體制度對皇權的限制,於是成立了一個機構——南書房。南書房並非正式機構,名義上它只是皇帝讀書研究學問的地方。皇帝會選擇信賴的內閣近臣,掛職「南書房行走」,這樣皇帝就可以以講學之名義,繞過朝堂之上的繁複程序和避開眾多耳目直接與內閣大臣溝通,可以說康熙皇帝這招確實高明。

更高明的是康熙皇帝的兒子雍正皇帝,雍正皇帝改革就是單刀直入,直接改了流程程序。什麼內閣擬票,什麼議政王議會統統不要,直接成立軍機處,大小事務由軍機處單線直接彙報給皇帝。而且這軍機處辦公地點就在皇帝寢宮大門旁邊,重要軍國大事軍機大臣可以隨時報告,在大大加強皇帝集權同時,也極大的縮短了走流程時間,效率提高了數倍,可以說這軍機處確實是好處大大的。

隨著軍機處的重要性越來越大,組成軍機處的班底自然也是「越來越重」。雍正時期,軍機處主要以親王領銜,怡親王胤祥就是軍機大臣之一,其次就是各位位高權重的大學士們,例如保和殿大學士馬齊、張廷玉等都是雍正朝軍機處班底之中流砥柱。

圖4 清朝軍機處內景之一

雍正朝「大學士」職務、職稱方面主要還是延續康熙時期,還是「四殿兩閣」之格局,乾隆皇帝在此基礎上做了改變。乾隆十三年,將「四殿兩閣」更為「三殿三閣」,這也是定下了大清王朝之後「大學士」官銜職位的大調子,一直沿用至大清滅亡。這「三殿三閣」較之前的「四殿兩閣」主要改變是:裁撤中和殿而增設體仁閣。論官銜品階,這「三殿三閣」大學士都是文臣最高品階——正一品,但是不同職位大學士之間還是有等級之差的,具體如下:

整體結構是「殿」居上、「閣」位下,也就是說「三殿」大學士等級要高於「三閣」大學士。同時,「三殿」大學士也有等級之差,由高到低依次為:保和殿、文華殿和武英殿;同樣「三閣」大學士也有等級之差,由高到低依次為:文淵閣、東閣和體仁閣。所以至此以後,這大學士官銜以保和殿最為尊貴。因為尊貴所以極難問鼎,自乾隆十三年改「三殿三閣」,僅有富察-傅恆一人享此殊榮,所以這保和殿大學士之職相當於清朝給文臣們畫的一塊「餅」,成為終身奮鬥而難以匹及的「終極標準」。

除「三殿三閣」之外,為了大學士人才儲備著想,特設「協辦大學士」一職,其品階為從一品,較「三殿三閣」大學士低半格。

圖5 保和殿

經過上文敘述,可以總結為:清朝「大學士」內閣制度始於太宗崇德朝,初步成型於順治、康熙朝,完善於雍正朝而定型於乾隆朝。「大學士」官銜作為大清王朝文臣之最高官銜,擁有參與朝政的權力,所以他們是對中國歷史乃至今日社會之發展,都具有一定影響力。

雖說,大清歷史上的大學士之中,不乏和珅這樣的貪官污吏,和傅恆這樣的「關係戶」,但是大學士們整體素質還是有目共睹,值得後輩之人傳頌。

文:王金百

參考文獻:《清史稿》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究竟得了什麼病而死呢
為什麼金庸武俠小說中,有關清朝的情節大多是貶斥和譏諷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