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硬核科技:就是一道光,黑到你發慌!
烈
日之下的烏干達,一個老姐姐似乎在做著不可描述的事情:
猛騎單車,但就是原地不動,難道是在練習起飛?
尼羅河畔,兩個小老弟實乃硬核電器鬼才,頭頂柴油發電機,莫非是在準備用愛發電?
還有高山之巔舉著天線的兄嘚,到底有什麼想不開,非洲人怕不是集體失了智變沙雕?
其實在廣袤的非洲大地之上,很多地方並未開通電網。
於是,就出現了我們之前提到的這些奇異景象,他們並不是在搞行為藝術,只是走上了自己搞電的征途。
如果你在非洲的一個村子裡擁有手機,就好好祈禱它的電量能夠撐到附近城鎮吧。
因為這裡的日常是,手機擁有者們要走上好幾英里,抵達充電站,支付電費之後,才能繼續做一名驕傲的低頭黨。
充電路邊攤
專門的手機充電及修理站
這裡的日常是,理髮前很感動,理髮時不敢動。
這裡的日常是,雖然沒有華麗的南瓜馬車,沒有王子與公主的童話,但有的是為孩子親手打造的南瓜獨輪車,一路車轍,是顛簸的快樂。
這裡的日常是,全露天商務摩托艙,田野的陣風,掩藏不住的笑意,以及飛一樣的感覺。
有一天晚上,攝影師 John Stanmeyer 在陪友人散步,突然間他看到一幅奇異景象:
吉布地的海邊,月光之下,很多非洲移民聚集在此,高舉手機,就像在用現代科技產品,做一場虔誠的禱告。
攝影師不解,問及友人,對方並不覺得有什麼奇怪,只是很自然地說:
這些人啊,在找信號。去黑市買一張索馬利亞的SIM卡,站在沙灘上,不斷揮手,運氣好的話,就能收到索馬利亞那邊的信號,那兒的蜂窩網全世界最便宜。
這樣,就能連上Skype,找到海外的親人。
聽聞這番解釋之後,攝影師心內百般滋味,立刻按下快門,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張獲得 2014 年荷賽獎一等獎的攝影作品:《信號》,一張既科幻,卻又讓人傷感的照片。
即使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科技成果似乎也並不總是能夠眷顧到所有人。
發達地區的人們已經開始吐槽和反思智能手機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甚至主動屏蔽掉手機訊息。
而在同一片星球之上,另外一些地方的人們,為了給自己的手機充滿電,卻需要把自己生生變成一個人形自走充電站。
撒哈拉以南的 49 個國家中,手機用戶有 7 億,卻有超過 6 億人無法獲得穩定的電力。
那些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甚至有些「沙雕」的畫面,就是他們每天不得不面對的日常。
這個喧鬧世界,有時讓人感到生機勃勃,有時也使人心煩意亂。層出不窮的黑天鵝事件,常常會讓人產生錯覺:這一切到底是真實,還是魔幻?
其實,新聞之外,科技之內,還有很多人在努力生活,即使外在的差距有如鴻溝,但大家從科技中所獲得的快樂卻不謀而合。
孩子們在夕陽下的土路上玩耍,鄰居們在街邊做飯聊天,夕陽餘暉下的簡陋科技,也在印證著人們無差別的快樂。
看久了,你就會發現他們並不沙雕,並不土氣,因為那裡有最鮮活的人間。
當然,我還會想像著,百餘年後,當後人研究歷史,或許會在一個小小公眾號的角落裡發現:
2018 年的世界,不僅僅有黃背心、敘利亞化武、世界盃、貿易戰、Facebook 數據泄露等等全球性事件,還有普通人執著緩慢,卻也自得其樂的生活片斷,這是這個時代的另一面——
也可能是更加真實的一面。
E
n
j
o
y
Y
o
u
r
L
i
f
e.
世界生生不息,科技願作嫁衣
- S
e
e
Y
a
-
※盛名中外的江湖俠客……露餡兒了……
※一秒都不能等,才是對感情最長情的告白
TAG:有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