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一個好醫生就要讓窮人看得起病!
「杏林」是中醫界常用的一個辭彙,用來稱頌醫家。相傳三國時東吳董奉醫術高明,為人治病,從不取人錢物,唯一的要求就是患者被治癒之後,如果願意,可在診所附近栽種數量不等的杏樹作為回報。10年之後,董奉的診所附近有了10萬餘株杏樹,鬱鬱蔥蔥,蔚然成林,成為當地一景。杏果成熟後,董奉又將杏果賣出,換來糧食周濟廬山附近貧苦百姓和南來北往的災民。一年之中,被救助的百姓就多達兩萬餘人。董奉去世後,廬山一帶的百姓便在杏林中設壇祭祀董奉。後來,「杏林」一詞漸漸成為醫家的專用名詞,人們往往喜歡用「杏林春滿」「譽滿杏林」一類的詞來讚美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的大夫。
重慶璧山區丁家鎮醫院中醫師楊大義,就是這樣一個在中醫職業上勤苦躬耕、發揚杏林精神大義的好醫生。
楊大義(右)在查房
迷上中醫的年輕人
1945年出生在璧山農村的楊大義,是個有「大義」的人,他從小親眼目睹鄉里的鄉親們缺醫少葯的困境,也看到過不少中醫治病救人、幫助病人減輕痛苦的感人場景,他懂事之後,就想有個機會能夠學習中醫,就這樣,年輕時的楊大義對中醫著了迷。
楊大義從1962年就開始從事中醫工作,學醫以來,他就立志躬耕鄉里,為鄉親們治病。
當時,恰逢璧山名中醫李祝遐在縣城辦培訓班,給了楊大義一個求之不得的學習機會。4年的學習,從臨床醫學到理論研究都有涉及,楊大義可能不是最有天賦的,卻是學得最認真的一個。他對理論的鑽研、藥方的探索非常刻苦,這也為他以後治病救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66年3月,楊大義從中醫培訓班結業後,就要求到基層衛生院工作,至今一直堅守不棄。他先後在三合、健龍、丁家衛生院當鄉村醫生,用一顆仁心,竭心儘力服務鄉里。
楊大義家住健龍鎮,在丁家鎮醫院工作期間,他每天要步行16公里上下班。雖然路途遠,卻不從未遲到早退,還經常在回家的路上,被病人或家屬半路攔截,上門診療。有一天,他被一個病人家屬「半路劫持」拉進村裡,村民們知道有醫生來了,有點病痛的都一窩蜂來找他看病,他連續為20多位病人治療,直到天黑月出才回家。
從這以後,楊大義意識到,當地還有許多病人缺錢或不方便,無法來找他看病,他便常常當上「赤腳醫生」,抽時間去村裡上門為鄉親們治病。
1979年9月,他參加四川省選拔中醫藥醫師考試,合格後成為一名中醫師。在幾十年的中醫臨床工作中,楊大義不斷錘鍊自己,工作精益求精,盡職盡責,以良好的醫德醫風和精湛的技術深受鄉親們的歡迎和信賴。
他平時很少休假,堅持年均出診在350天以上,年接診門診人次達2萬人次以上,深受當地百姓的讚譽。
專攻醫術顯特長
「醫學學問無止境,學習研究無止境。」楊大義行醫一生,學習一生,研究一生,不斷追求醫術上的提升、創新。
為學習新知識、新醫術,他長期訂閱《四川中醫》《湖北中醫雜誌》,認真學習和鑽研《金匱要略自學輔導》《脾胃論》《醫學衷中參西錄》《內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名著。通過反覆的臨床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知識和經驗。
他還熟練地運用「四診八綱」,診治內科、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重症;對治療急慢性肝炎、中風偏癱、小兒腹瀉、眩暈、乙腦、流腦、急慢性胃炎、膽囊炎、急慢性支氣管炎等病症有獨到的見解;通過臨床實踐觀察,他運用補氣活血法治療中風偏癱、冠心病、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取得了好效果;他撰寫的論文《補氣活血法治療中風偏癱36例報告》,為中醫界同道所讚許;他對荊防敗毒散的運用頗有心得,在他看來,以荊芥和防風兩味葯為主,根據病情對藥量進行調整加減,可以幫助病人恢復得更快。
在醫院,楊大義常常到病房巡床,對一些長期住院的「老病號」進行仔細診療。有一次他在病房裡發現一個病人住院長達20天,病情還是反覆發作。「可能是西醫的診療方法不合適。」他細心研究病情後,用中醫的方法治療,病人的病情明顯好轉。這也讓醫院裡更多的醫生對中醫產生興趣,開始學習。
雖然中醫難學,需要文字基礎好、記憶力好的人,但楊大義依然對中醫的傳承充滿信心。他常說,中醫作為祖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包含著大愛大善、平等誠信等中華美德。於是,他把中醫藥的簡、便、廉、驗等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解決當地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上樹起了一面旗幟。
熟悉楊大義的人都知道,他開的葯不貴還管用。「鄉親們都窮,能為他們省一點藥費就省一點。」這是楊大義一貫的準則。直到現在,他開的每服中藥的價格,配齊也只要30元左右。
不計得失顯仁心
2005年,楊大義退休。當時醫院業務量大,缺少醫生,需要他回來繼續工作。他二話沒說,回到單位,一干又是12年。
周圍的人都說,憑他的醫術,出去「自立門戶」早就發財了。他說,很多人還不富裕,病人中農民多、窮人多,我留下就是想為他們做點事。「一個好醫生就是要讓窮人看得起病,能花10元解決得了的問題,決不能讓病人掏11元。」
楊大義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不僅絲毫沒有「單幹」的意思,還多次謝絕了朋友、親戚的邀請,不去外面坐診,回到丁家醫院,繼續奮鬥在臨床第一線,用自己的高超醫術、高尚醫德為患者解除病痛,造福鄉里。
躬耕杏林50餘載,楊大義堅持「只看病情,不看背景」的看病原則,在他的眼裡,病人沒有貧富、貴賤之分,都是需要救治的患者,他眼裡只有病人,他敬重的只有生命。
這位有著半個世紀醫齡的老中醫,在重慶市內外享有較高的威信和聲望,得到群眾和各級黨委、政府的認可:1995年被重慶市政府授予先進工作者;2002年被璧山縣衛生局授予「名中醫」;2004年被璧山縣委宣傳部、縣衛生局授予十佳醫德醫風標兵;2005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農村基層優秀中醫;2012年被重慶市科委授予「名中醫」。
楊大義懷著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無限忠誠,以堅定的信念發展中醫事業,以精湛的醫術造福廣大患者,以高尚的醫德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深受當地群眾的愛戴和好評。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中國中醫」,作者/陳麗,編輯/山柰。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青年中醫 好文選讀
-商務聯繫-
-轉載原創聯繫-
TAG:中醫同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