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曆皇帝君臨天下,卻不能立愛子為太子,真是被大臣所逼?

萬曆皇帝君臨天下,卻不能立愛子為太子,真是被大臣所逼?

明朝萬曆年間的頭等大事,便是持續數十年之久,無數重臣參與其中的「「國本」事件。表面看,這只是因為萬曆皇帝朱翊鈞偏愛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厭惡宮女所生的皇長子朱常洛,而文官大臣們要堅決維護「國立長君」的禮法和祖訓而引發。


皇長子:朱常洛

萬曆皇帝君臨天下,卻不能立愛子為太子,真是被大臣所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皇三子:朱常洵

萬曆皇帝君臨天下,卻不能立愛子為太子,真是被大臣所逼?

文臣官僚們維護的是「立儲以嫡,無嫡立長」這條約定俗成的皇位繼承秩序本身。從他們的角度,皇位繼承順序,必須在娘胎里就定好,才能避免皇室紛爭,再引發類似明成祖靖難之戰,明武宗時寧王起兵那樣的國家內戰,以致戰火紛爭。

事實上,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實權皇帝,當真連換個太子也不能隨心所欲,會被所謂的「嫡庶之別」「長幼之分」所限制了。嫡不嫡,庶不庶,後不後,妃不妃,對實權皇帝來說,沒有改不了,只有願不願,不過是一言一念而已。

比如漢武帝劉徹出生時,只是漢景帝的庶出第十個子,按禮法皇位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可是漢景帝偏愛這個幼子,因此廢掉無子的薄皇后,改立劉徹的生母王夫人為皇后,這樣劉徹就變成了他的嫡子中最年長的了,因此便順利立為太子,此後繼承皇位,這就是「母以子貴,子亦以母貴」。

而類似漢武帝這樣因母親被改立為皇后,而變成太子第一人選的例子,歷史上不勝枚舉。比如漢明帝劉章、唐敬帝李弘,都是如此,甚至在明朝本朝,就有現成的例子。

明宣宗宣德帝,不喜歡祖父明成祖給他指定的胡皇后,偏愛孫貴妃,有意廢后,大臣們不但不加反對,甚至主動幫忙,內閣所謂」三楊「之名相楊榮,空口白話,開列胡皇后二十條大罪,連稍有天良的明宣宗自己都看不下去,大罵「怎麼能這樣說?你不怕宗廟神靈怪罪么?」


【(楊)榮懷中出一紙,列中宮過失二十事,進呈,皆極誣詆。曰:「即此,是廢之因。」上覽二三事,遽拂然變色,曰:「渠曷嘗有此言?宗廟無神靈乎?」】

即使明代宗景泰帝這樣的藩王入繼大統,政治基礎遠不算鞏固,廢掉髮妻汪皇后,而改立杭皇后,也不過是一念之間。 何況是萬曆帝這樣從小就被立為太子的正統天子?

何況萬曆帝的王皇后(孝端皇后),並非如唐高宗王皇后那樣出自世家大族,更沒有長孫無忌那樣的元老重臣撐腰,本身也根本不是什麼賢德之人,她不但長年酗酒,更喜歡無故毆打宮女,致死者多達百人,可謂殘暴不仁。

因此,若萬曆帝真的非常想讓皇三子,也就是福王朱常洵來做太子,繼承他的皇位,那麼廢掉這樣一個劣跡斑斑的王皇后,而立鄭貴妃為後,對他而言又有多難?


鄭貴妃

萬曆皇帝君臨天下,卻不能立愛子為太子,真是被大臣所逼?

這樣一來,生母變成皇后的福王,就變為名正言順的嫡子,成為太子是理所當然,此前反對的大臣就再無任何反對的借口。甚至他們可能全都會轉變立場,而成為皇三子的支持者,否則便將為天下人風評所不容。

大臣們其實並不當真在乎下任皇帝是皇長子朱常洛還是福王朱常洵,諸如皇長子與皇三子個人的品性賢愚,這對他們而言完全無足輕重,而就是「立儲以嫡,無嫡立長」這個大明王朝的程序正義。

甚至如果萬曆帝實在不願廢皇后,那麼就給隨便加個諸如忤逆、不孝之類的罪名,把他據說一直很討厭的皇長子朱常洛廢為庶人,剝奪其繼承資格,而皇次子朱常漵生下來便夭折了,因此,皇三子朱常洵做為剩餘皇子中的最長者,被立他為太子,也同樣符合程序正義,足以令所有大臣無話可說。

萬曆帝有生之年不願廢后、易儲,只能說明他對鄭貴妃和朱常洵的喜愛,尚遠遠不及明宣宗對孫皇后罷了。而不是當真被大臣們限制了權力,當真連個自己真正心儀的儲君都立不了。

那麼,萬曆帝非要這麼折騰幾十年,真正原因是什麼?本質是萬曆皇帝拋出的一個強化君主集權、分化打擊官僚集團的誘餌。其實就是效其祖父嘉靖帝「大禮議」之故智,籍著「大禮儀」案清洗朝堂那樣,培植出一個真正效忠自己的文官勢力。

萬曆皇帝:朱翊鈞

萬曆皇帝君臨天下,卻不能立愛子為太子,真是被大臣所逼?

舉歷史上一個著名類似例子,東吳皇帝孫權,立太子孫和、卻同時故意寵愛魯王孫霸,挑起「二宮之爭」,最後廢孫和、殺孫霸,將捲入爭儲的兩派朝臣盡數打擊、甚至誅殺,包括丞相陸遜都被他氣死,才暴露出孫權只為藉此打擊東吳士族的本心。


孫權與陸遜

萬曆皇帝君臨天下,卻不能立愛子為太子,真是被大臣所逼?

同樣,萬曆帝的如意算盤,也是希望能以皇儲之位為誘餌,將文官集團分化成「皇長子黨」和「福王黨」,就如當時年輕的嘉靖帝,將文官集團分化成了楊廷和為首的「護禮派」和張璁、桂萼為首的「議禮派」,終於趕走了大權在握的首輔楊廷和,並牢牢將權力掌控在手。

但是萬曆帝料想不到的是,滿朝文臣飽讀經史之人,前車之鑒如此,又怎會輕易中計?只要看看議禮派諸臣張璁、桂萼、楊一清等,乃至於王守仁之門徒,他們在幫助嘉靖帝鬥倒了楊廷和父子後,又落得了什麼好下場?

文官集團們同樣汲取了前車之鑒,吃一鑒長一智,不再上當,而是死死地維護宗法「立嫡立長」,誰都不敢去當「福王黨」,因此光明正大,理直氣壯,無懈可擊。大家支持的從來不是皇長子,而是帝國的秩序正義;反對的從來也不是福王,而是萬曆帝破壞秩序正義的企圖。

萬曆帝不按正常程序去廢后立儲,意圖無外乎是希望有不顧禮法、不要節操、唯其是從的朝臣組成「福王黨」,但文官集團們經過嘉靖「大禮儀」案的慘痛教訓後,這是註定難以實現的事了。

一直到他孫子天啟帝任用魏忠賢,「九千歲」門下聚集一幫毫無廉恥的文臣,組成所謂「閹黨」,才算是達成了萬曆帝的未了心愿,然則此時的大明,君主固然可以為所欲為,士風亦從此徹底敗壞,大明之亡國亦成定局了。

理由很簡單,士大夫集團變得毫無廉恥,為了權力而無節操跪伏於朱家皇帝的時候,這些人反過身去將王朝與國家賣給闖軍的李皇帝、滿清的愛新覺羅皇帝,當然也是同樣毫無顧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狐狸晨曦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為何成為女皇?只因李世民的子孫幾乎被她殺盡!
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千古之謎,只因兩個最親密女人的背叛!

TAG:狐狸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