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女版「喬布斯」覆滅記!矽谷美女CEO被曝百億美元大騙局

女版「喬布斯」覆滅記!矽谷美女CEO被曝百億美元大騙局



遠讀重洋(ID:readabroad)授權轉載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在 2019 年,你可以心想事成,那你的人生巔峰最好可以混成什麼樣子? 



首先,應該有錢,有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比方說身家 300 億,公司市值 600 億,夠不夠?



其次,還要有顏,全國的大牌雜誌封面,排著隊讓你上——他們說除了影視明星,你就是最美的那顆星;


要有名,電視節目訪談、高端會議論壇輪番邀請你—— TED 演講至少也得去一次。



還要有愛,每一個家人都全心全意支持你的事業;心愛的伴侶身家過億,卻甘心來給你做二把手;



要有權,有 800 個手下聽你發號施令,唯你馬首是瞻——連美國前國務卿的親孫子都來給你打工;


還要有魅力,誰見到你,對你的第一印象都超好——真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有閨蜜,閨蜜還是希拉里·柯林頓的親閨女;



有人脈,馬雲同你高談闊論、柯林頓對你讚不絕口,基辛格祝你「生日快樂」,美國總統請你去參加國宴,傳媒大亨默多克上趕著給你投錢;



如果你擁有這樣的人生,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混得還不錯?



好了,該醒醒了。



這個人不是你,而是她——



有一個女人,曾經同時擁有這一切。


而今天,她離鋃鐺入獄只有一步之遙。



所有人棄她而去,因為她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她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伊麗莎白·福爾摩斯

(Elizabeth Holmes)





她過山車一般的跌宕人生,成了 2018 年我聽過的最精彩、也最讓人感嘆唏噓的真人真事。



而把她的故事寫下來的人,也正是把她從巔峰上推入萬丈深淵的那個男人。




△ 故事作者和伊麗莎白



如果說在 2018 年的中國,有沒有一本新書,是全民叫好又叫座的——你大概很難得到統一的答案。



但是在美國,這個答案很容易找到。


那就是這本《滴血成金》

(Bad Blood)



到了年底,誰家的榜單里沒有這本書,都不好意思說這是我們家的「年度榜單」:




  美國亞馬遜 2018 年度最佳圖書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2018 年度最佳圖書


 《時代周刊》2018 年度最佳圖書


 《金融時報》2018 年度商業類最佳圖書


 《華爾街日報》2018年度最佳圖書


 《華盛頓郵報》2018年度最佳圖書


  比爾·蓋茨 2018 年度推薦圖書


   Inc. 雜誌 2018 年度最佳圖書


   ……



在美國豆瓣上,這本書拿到了接近 9 分的高分,讀者留下的長書評多達 3000 篇。



這個成績對得起作者——拿過兩次普利策獎的王牌記者約翰·卡瑞尤

(John Carreyrou)





他用了 3 年半的時間,對 150 多人做了數百次的深入訪談,其中還包括 60 多個伊麗莎白的前員工。



他是第一個揭開伊麗莎白真面目的人。



而這個傳奇的故事還將繼續下去——



《滴血成金》改編的電影版權已經被傳奇影業重金拿下。



即將出演伊麗莎白本人的,是「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

(Jennifer Lawrence)






 如果說在 2018 年揮手告別的時候,



你給自己立一個新年 Flag:只讀一本英文書——



那我推薦你一定要讀這本《滴血成金》。



因為這樣的故事,真的是看一個少一個。



膚白 貌美 富家 名校


不愛科研 只愛錢



有人很好奇,伊麗莎白到底是幹什麼的?她怎麼騙得了那麼多人、那麼多錢?



其實她做的東西,解釋起來很簡單。



就是抽血的時候,少抽點血。



我們去醫院化驗,大夫會用大針頭在胳膊上抽靜脈血,有時候一抽就是好幾管兒。



有人怕疼,有人暈針,還有人暈血。



伊麗莎白

(以下簡稱「小伊」)

發明了一個東西,



不用大針頭,不用扎胳膊,不用抽好幾管兒。



輕輕扎一下手指頭,一兩滴血搞定。



能測出你幾百項生理指標。





關鍵是,它還很便宜,隨時隨地可以測。



在家可以測,在樓下的超市和藥店都可以測。



等個洗照片兒的工夫,就可以拿到你的檢測結果了。



多快好省一站搞定。



這就是小伊的創業項目。



聽上去是不是也沒有比登天更難?



就是這個生意,讓她的公司市值達到了 600 億人民幣以上。



也正是這個生意,讓她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



而一切惡果的種子,都還要從她在斯坦福輟學的原因講起。



17 歲那年,小伊如願以償,考上了斯坦福的工程學院。



和其他小朋友考上名校不一樣,小伊很清楚,她的目標遠不止是名校這一站。



7 歲那年,她想做一台時光旅行機,然後她把詳細的設計圖紙畫滿了一整個筆記本。



9 歲那年,姑姑問她:「長大了你想幹嘛呀?」



小伊一點兒都沒猶豫:「我想做億萬富翁

(billionaire)

。」



姑姑又問:「你不想當美國總統嗎?」



小伊說:「不想,總統會娶我的,因為我手裡有 10 億美金。」

(No, the president will marry me because I』ll have a billion dollars.)



9 歲的孩子,說出來的話,就像大明星一樣:「我不嫁豪門,我就是豪門。」




△ 小伊童年



 從高一開始,她就是全 A 的優秀生。如果想做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選擇斯坦福攻讀理工科是最好的選擇。



2002年,她被成功錄取,還成為總統獎學金的獲得者,每年有 3000 美金的經費支持她的科研項目。



在大學期間,父母問她要不要讀博,她斬釘截鐵地說:



「不要,爸爸,我對博士沒興趣,我想掙錢。」



她接受媒體專訪的時候說: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相信私人企業是產生影響力最好的方式,它是改變世界的工具。」




△ 小伊在斯坦福上學的時候



在上大學的時候,她廢寢忘食地做科研,斯坦福工程學院的院長錢寧

(Channing Robertson)

甚至破例讓她到實驗室給博士生幫忙。




△ 錢寧教授



2003 年的暑假,她跑到新加坡的實驗室做項目,那年正是非典

(SARS)

在亞洲肆虐的時候。她覺得當時對血液里 SARS 病毒的檢測手段太落後了,一定有更好的辦法。 



從新加坡回來,她把自己關在家裡,閉關 5 天,每天只睡 1、2 個小時,窮盡她所學知識,寫出來一份專利申請,是一種可以穿戴在胳膊上、釋放藥物的貼片。



當她把這個東西拿給錢寧院長看的時候,院長就震驚了。



他說:「我見過成千上萬的學生,沒有人像她這樣,能把理工科雜七雜八的知識融會貫通,用一種我都想不到的方式,創造出一個東西來。」



院長鼓勵她說:出去追求你的夢想吧!



2004 年,她選擇了輟學,離開了斯坦福。那一年,她 19 歲。



爸媽同意她把教育基金里的錢都拿去做生意。



她創辦了一家公司,董事會顧問是錢寧院長。



而她的第 1 號員工,就是錢寧院長的博士生。



公司的名字叫 Theranos ,是英語裡面的「治療」

(therapy)

和診斷

(diagnosis)

捏合出來的一個詞。



△ Theranos 標誌



可她選定的方向——微量血液檢測,也就是她的創業項目,並不被其他人所看好。



斯坦福一個醫科教授就給她潑過冷水:




僅憑指尖的一滴血,是沒法對大多數疾病做出準確檢測的。



因為手指被刺破的時候,細胞也會被刺破,這樣一來,包括細胞碎片之類的雜質,就會趁機混入細胞間質液當中,導致檢測結果不準。



好幾個教授都說她做的是無用功。



只有她自己和錢寧院長相信她能夠成功。



一家有著 15 年歷史、最高 600 億市值和 800 名員工的矽谷創業公司,就此拉開大幕。






名校生創業,飛一般的感覺



想創業,光靠父母給的念書錢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一個技術公司,小伊更需要大筆的融資。



和很多創業者一樣,她第一輪的融資來自身邊的親戚朋友。



她的鄰居就是一個風險投資人,曾經投過 Hotmail 。兩家關係很好,所以一出手就給她投了 100 萬美金。



她能給人展示的,只有一份 26 頁、薄薄的商業計劃書,跟人說我要用微型的針管做無痛抽血技術,然後通過無線技術傳輸血液分析數據,告訴醫生對症施藥的劑量大小。



總而言之,都是一些不懂醫藥和血檢技術、卻願意相信她的人給她投了錢。



她成功融到了 600 萬美金。



接下來的事情就像變魔術一樣,

你眼睜睜看著她怎麼把 600 萬美金,變成 600 億人民幣。





小伊心想:我要做這樣一款產品——



讓所有害怕打針抽血的人,都能輕鬆獲得自己身體的各項指標。



這其中有關鍵的 3 步:




怎麼無痛抽血?——盡量少抽


怎麼檢測所有指標?——全面的化驗分析


怎麼準確輸出結果?——前兩步的完美平衡




△ Theranos的抽血儀器



她的偶像是喬布斯,她要向喬布斯學習,對完美的要求毫不妥協。



但以她輟學生的能力,又憋不出來這麼個東西,可怎麼辦?



答案只有一個:造假。



一開始,她想做的是一個粘在胳膊上的小巧的貼片,用微針取血,她要測至少幾十項身體指標。



結果做不出來。她和團隊就做了一個「湊活」的版本——



一個大個兒的、血糖檢測儀一樣的東西抽血,只能測血糖。



如果想測量更多的指標,儀器就會更大、更笨重。



結果是造了一台只能在實驗室里用的大機器,抽出來的血,收集在一個厚厚的小盒裡,就像一沓厚厚的信用卡,把它塞進機器,可以開始分析。




△分析儀器和血盒



她沒想到,做這個東西會遇到這麼大困難。



因為當你取的血太少的時候,結果就是連化驗用的樣本都不夠。



怎麼辦?只能兌水,用生理鹽水稀釋。



結果就是你的血變成了一灘「血水」,不再「原汁原味」。



怎麼保證測出來數據還是準的?這對後續的化驗分析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他們發現,在那個厚厚的小盒裡,要精確地控制血液流向,控制好各種閥門。



而小盒裡的「血水」路徑一複雜,串來串去的時候還會發生相互污染。



這一通下來,所有的技術人員只有一個感覺:頭大。



我們中國人的老話是:按了葫蘆起了瓢。



一個問題倒下了,千千萬萬個問題站起來了。



這一個血盒的造價高達 200 美金,而且用 1 次就報廢,實驗室一禮拜就能報廢好幾百個。



600 萬首輪融資很快就燒完了。



到了 2005 年底,公司成立 18 個月,員工 24 個人,沒有什麼進項。



怎麼辦?她一邊接受一些媒體的採訪,繼續跟人鼓吹她的願景:讓天下沒有難抽的血!一邊去忽悠新的投資人,又融來了 900 萬美金。 



到這兒,有人可能會好奇:她就不能稍微多取點兒血嗎?



小伊她在這一點上決不妥協。因為她給人講了無數次她對針頭的恐懼。



她跟員工都這麼說話:「老娘我天不怕地不怕,天地間我只怕針頭

(needle)

。」



更何況,取的血變多了,就跟醫院抽血差不多了,她開創的事業就沒有意義了。



她還拿什麼故事去跟投資人講呢?



所以她堅持要求團隊,只取一兩滴血。





然後這一代產品就陷入了停滯,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



然後她就把做產品的人炒掉了。



換了另一個人,做了一款「劃時代」的產品。



花 3000 美金,從別家公司買了一個用來滴膠水的機械手臂,能把送進分析儀裡面的血水精確地進行分配。



然後在這個機械手外面套了一個殼子——新的分析儀就完成了,外頭看起來就像一台電腦的主機。



這個新員工問小伊:咱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好?



小伊說:我們失敗了這麼多次,就成功了這一次,我們叫它「愛迪生」

(Edison)

吧。



土土的膠水機械手,搖身一變成了「大發明」。



但是愛迪生沒有解決血液稀釋帶來的種種問題,只是一顆表面光的驢糞蛋而已。





△ 像電腦主機的Edison



後來當她發現愛迪生不能滿足要求的時候,她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計劃,叫「迷你實驗室」

(miniLab)



這時候市面上已經出現競品了,人家可以在 12 分鐘內測出 31 項結果,但還不包含全部檢測項目。



所以環境倒逼她,只能提出:我們家的什麼都能測。 這成了她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



當然,是停留在她想像中的稻草。



技術人員建議:我們可以先做個大而全的原型機,把所有檢測用到的東西都放進去,然後再想辦法一點點把機器縮小。



她不幹,她要一步到位,必須小,小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



而如果堅持做小,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問題。



比如溫度,一台機器運轉的時候會產生熱量。



在封閉的小機器內部塞進各種儀器,一旦運轉起來,內部的熱量積聚,會提高血液的溫度。



血液的成分、含量,還有檢測過程中的化學反應,都會發生不可控制的變化,導致檢測結果不準。



她不管。



她把技術人員逼到死胡同里,然後讓他們繼續往前走。



就在這時候,大客戶登門拜訪。





美國最大的連鎖藥店,沃爾格林

(Walgreen)



他們想把 Theranos 的血液檢測項目搬到他們的門店裡。



原來是小伊給沃爾格林他們發了郵件,毛遂自薦了 Theranos 的血液檢測產品。



然後人家還真看上了。



在展示 PPT 的時候,小伊甚至告訴人家,說我們只需要 1、2 滴血,就能做 300 多項檢測,包括血糖、電解質、腎功能,甚至癌症的篩查。



實驗室里能做的全套檢查,用我們的設備,能完成其中的 98% 以上。



等小伊給他們一通忽悠完之後,沃爾格林的高管們已經眼冒金光了。



他們回去以後,跟自己的同事都這麼說:




「你想想看,用上這個東西,女人都不用拍X光片,她就能檢查出來,自己得了乳腺癌。」



問題是,這麼好的的東西,它做出來了嗎?



並沒有。



當你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你就會變得魯莽。



你很難想像,沃爾格林大藥房的人,連產品演示和檢測結果都沒有實地去驗證,就直接跟 Theranos 簽下了 5000 萬美金的設備採購大單,還給 Theranos 貸款 2500 萬美金,要在全國的藥店網點全面鋪開。



因為他們害怕被對手搶了先,所以不敢錯過任何高速增長點,必須搶佔先機,快速決策。



他們毛躁得像一個急著吃棉花糖的小男孩。



緊接著,沃爾格林風風火火地,把一批門店都裝修了一番,專門辟出來一塊地方,作為門店裡的「健康中心」

(Wellness Center)

,其實就是給 Theranos 預留的寶地。



他們希望這種血液檢測設備入駐門店之後,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流,讓藥店的生意更好。




△ 沃爾格林的健康中心



他們不知道,當他們的「飯館」準備好開門迎客的時候,Theranos 的「後廚」已經火上房了——



實驗室里的測試都漏洞百出,更不要說給老百姓驗血了。



眼看著健康中心開幕的倒計時越來越緊迫,可是小伊成立的「迷你實驗室」

(miniLab)

毫無進展。



怎麼辦?又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要麼告知藥房實情,暫緩健康中心開業,等產品合格、可以民用的時候再開業;



要麼硬著頭皮上,拿實驗室里的半成品機器給老百姓驗血。



小伊選擇了第三條路。



既然「迷你實驗室」的新機器沒法用——



那咱們就用回「愛迪生」

(Edison)

好了。



你沒聽錯,就是那箇舊款的、塗膠水的機械手,改裝的簡陋機器。



小伊很清楚愛迪生「可憐」的本事,它只能測幾項血液指標,離承諾的 300 項差得實在有點遠。



所以聰明的她,還偷偷地準備好了「B 計劃」——買別人家現成的機器,來應付藥房的檢測。



比方說西門子的「ADVIA 1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 西門子「ADVIA 1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他們花了 10 萬美金買了 6 台西門子的分析儀,每台都是 1200 斤重的大傢伙。



也正是這件事,為 Theranos 後來的崩塌埋下了伏筆。



藥房本來的設想,正如小伊 PPT 里說的那樣——



應該是一台小機器,可以放在門店裡,現場給用戶在指尖抽血,現場機器做化驗分析,現場出結果。



結果是一樣都沒做到。



因為實際用到的西門子機器太大了,也不可能放在門店展示,所以老百姓抽完了血必須送回實驗室。



可小伊她們連「送血」回公司這件事都沒辦好。



很多老百姓在超市留下的血樣,是從超市快遞迴 Theranos 實驗室的。



快遞過程中沒有任何血液保鮮措施。



很多快遞的血樣到了機場,就躺在夏季高溫的柏油路上,變質了。



然後他們在實驗室里拿著變質的血樣進行化驗,出結果。



老百姓要等好幾天,甚至一周以上的時間才能收到檢測報告。



而無論是愛迪生,還是西門子,只要是刺破指尖抽血,血細胞破裂的問題就都沒有解決,無數次測試結果顯示,血液里的鈉和鉀含量都會異常地飆升。



當開幕倒計時把小伊逼瘋的時候,她做出了一個決定——



咱們在藥店里改成靜脈抽血吧!



對,你沒聽錯,就是跟醫院裡從胳膊抽血是一樣的。



所謂的創業,所謂的改變世界,所謂的血液檢測——



就是用別人家的機器,用醫院老套的靜脈抽血,用快遞以後變了質的血樣,給老百姓送上不靠譜的檢測結果。



還有一件事兒我沒告訴你。



就是西門子的機器分析的項目多,有幾十項,所以需要的血液容量很大。



它的原裝機器裡面就會預先把血液稀釋一次,但是藥店採回來的血樣還是不夠。



怎麼辦?



那就在送進機器之前,再兌一次水。



也就是當你的血送到 Theranos 以後,會「注水」稀釋兩次,再進行化驗。



有一些負責改造西門子機器、注兩次水的技術人員,他們無法說服小伊停手,可他們不想欺騙老百姓,無法忍受自己良心上的譴責,就辭職了。



藥店的項目還在繼續。



小伊通往成功的腳步絲毫沒有停下。



她繼續招攬更多的投資人,繼續誇下海口。





投資人來參觀的時候,她向人家演示,我們怎麼檢測血液。



當她把信用卡一樣的血盒,塞到分析儀里,電腦屏幕上就會進行「實時」顯示——



就像科幻電影一樣,你都能看到血液一點點流過血盒,進入分析艙的過程,數據是怎麼無線傳輸到伺服器雲端,又從伺服器返回輸出結果的。



簡直完美。



因為這是提前剪輯、錄好的錄像,它只是在屏幕上又播放了一遍,根本不是現場實時的圖像。



而當她給投資人展示 PPT 的時候,她拿著「自己家」的檢測數據,跟醫院裡的化驗數據進行比較,兩條線幾乎重合。



她說:你們看,我們的檢測結果多麼完美。



因為 PPT 上的數據,都是在買來的機器上做的,沒有一個是「自己家「的機器。



公司的 CFO

(首席財務官)

對她說:「不要這樣了,我們不要造假騙人了。」



小伊的臉色瞬間就變了:「你不是這個團隊的一員,我覺得你應該滾蛋了。」



然後 CFO 瞬間就被炒了魷魚。





到 2010 年底的時候,Theranos 獲得的投資已經超過了 9200 萬美元。



然後在 2011 年,她認識了對這家公司來說,最重要的一個人,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



那就是當時已經 91 歲高齡的前國務卿喬治·舒爾茨

(George Shultz)

,一個在冷戰期間扮演過重要角色的大政治家。




△ 喬治·舒爾茨



老人一直醉心於科學事業,他相信科技的力量可以改變世界。



由於某種不為人知的原因,他結識了伊麗莎白,很快喜歡上了這個精明強幹、雄心勃勃的年輕 CEO,並在 2011 年加入了 Theranos 的董事會。



這個老人的身份不只是前國務卿,他還是美國著名的胡佛研究院

(Hoover Institution)

的成員。



由於他的引薦,下面這些人也陸續加入了 Theranos 的董事會。




美國前國務卿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美國前國防部長 威廉·佩里(William Perry)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前任主席 薩姆·納恩(Sam Nunn)


美國前海軍上將 蓋里·羅海德(Gary Roughead)


美國前海軍陸戰隊將軍 詹姆斯·馬蒂斯(James Mattis)




△ 華麗的董事會成員



乍一看,你可能會誤以為,這是美國研究下一次發動戰爭的軍事委員會顧問團。



但它就是 Theranos 華麗麗的董事會明星陣容。小伊一個個搞定了他們,給他們股份。



他們就像一批貼了鬍子的洋娃娃,擺在 Theranos 精緻的櫥窗里。



對小伊同學來說,這是每次見投資人的時候,最響亮的一張王牌。



到了 2013 年,這個明星董事會陣容終於有了大放異彩的時候。



因為 Theranos 的公關宣傳開始緊鑼密鼓地張羅起來了。



2013 年 9 月,《華爾街日報》登出了關於 Theranos 的詳細報道,這是這家公司第一次在美國主流媒體公開亮相。



在文中,記者引用舒爾茨本人的話說:




「這個姑娘,就是下一個喬布斯,就是下一個比爾·蓋茨。」





而 Theranos 的血液檢測過程,被描述成「只需要幾滴血,就能得到比傳統化驗更便宜、更快、更準的檢測結果。」



從那天開始,伊麗莎白就成了全美國主流媒體的「掌上明珠」。



人們太喜歡這個故事了。



大美女,名校,輟學,19歲,創業,害怕打針,於是用一滴血來改變世界,迅速成為估值 10 億美金以上的獨角獸公司……



在她之前的著名女性企業家,有 Facebook 的 COO 謝麗爾·桑德伯格,有雅虎的 CEO 瑪麗莎·梅耶爾。

但她們都不是一家企業的第一創始人。



而伊麗莎白是第一個從 0 到 1 ,做到矽谷獨角獸的創業公司女性 CEO 兼創始人。



矽谷需要這樣一個故事,美國人需要這樣一個故事。



接下來,主流媒體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造星運動:



她登上了無數的雜誌封面——







《福布斯》(Forbes)雜誌把她評選為「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女性億萬富翁」;


她在 2014 年的「福布斯美國 400 富豪榜」(400 Richest Americans)上名列第 110 位;


《時代周刊》將她提名為「2015 年最具有影響力的 100 大人物」;


《魅力》(Glamour)雜誌將她評選為「年度女性人物」;


《財富》(Fortune)將她評選為「年度商業家」、「40位40歲以下精英」。



當她和馬雲、柯林頓坐在一起的時候,柯林頓就像欣賞著鄰居家可愛的女兒一樣:



「告訴大家,你自己辦公司的那年,多大年紀?」



她羞怯地說:「我才 19 歲。」




△ 柯林頓、小伊和馬雲



各大電視媒體輪番邀請她做客——CNN、USA Today、FOX 商業頻道、CBS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NPR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

、CNBC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

……



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命她為美國全球創業大使




哈佛醫學院邀請她加入享有盛譽的研究員委員會。



她以每周至少一次的頻率,參加各種媒體專訪和高端會議。



由於她聲稱公司核心技術屬於「絕密」,每次出行,她的身邊都環繞著 20 人規模的安保隊伍。



她的座駕,是一輛奢華的黑色奧迪 A8 轎車,被她命名為「獵鷹 1 號」

(Eagle 1)



她有一個專門的私人廚師,每天為她量身定做素食。

如果她需要長途飛行,她會乘坐她的私人飛機——灣流宇航

(Gulfstream)

商務私人飛機,這是民用航空中最快的飛機之一——



據說馬雲和劉強東分別以 3 億和 4 億人民幣的價格,購買過這一品牌的私人飛機。




△ 灣流宇航私人飛機



2014 年,她 30 歲的生日派對,是前國務卿舒爾茨親自為她張羅的,就在舒爾茨家裡舉辦。



舒爾茨讓自己的孫子為她用吉他彈唱,獻上生日祝福,基辛格同樣到場為她慶生。



她享受著這一切。



美麗的伊麗莎白女王。




△ 《福布斯》頒獎儀式上



憑著完美的公眾形象和誘人的市場前景,到了 2014 年,新的投資人加持之後,這家公司的市值終於登上了 90 億美元,接近 600 億人民幣的頂峰。



而伊麗莎白本人擁有公司一大半的股票,她的身家更是突破了 50 億美元。




△ 公司市值



她登上 TED 演講,向別人動情地講述她從小對針頭的恐懼,說起多少人做不了昂貴的血液檢查,說起她因為皮膚癌擴散以後,英年早逝的舅舅。



如果當年有及時的血液檢測技術,她舅舅就能儘早診斷出癌症,可能就不會去世。



她想活在一個新的世界裡:一個所愛之人長長久久、不必匆匆揮手告別的世界裡。



她想創造這樣一個世界。



所以她創辦了 Theranos 這家公司。



即便是今天,當我知道她是一個大騙子,她說的她一樣都沒做到的時候,



我依然會為她的演講而動容。



她有一種魅力——甚至可以說是魔力,



讓你相信,她說的未來就是真的。





△ 小伊在TED演講



幾乎每一個 Theranos 的前員工,都是被她的這種魔力吸引而來的。



然後他們在這兒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都不得不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



我被騙了。



然後就是同樣的戲碼輪番上演:



辭職、簽保密協議、匆匆離開,必須對這裡的一切守口如瓶。



好像只要她不低頭,王冠就不會掉。



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紙,是包不住火的。



那麼究竟是誰,親手扒下了「女王的新衣」?




草蛇灰線,伏延千里



揭穿 Theranos 騙局真相的過程,其中的機緣巧合和千鈞一髮,令人難以置信。



Theranos 一直有一個死對頭,在血液檢測的專利上和她們糾纏不清,甚至一度打起了官司。



有一天,這個死對頭的大老闆,叫理查德

(Richard Fuisz)

,很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個西門子公司的銷售代表。



兩人攀談的過程中,他突然得知:西門子的人竟然老往 Theranos 公司跑。



難道 Theranos 是在用西門子的機器做化驗的嗎?



他不好直接去闖人家公司,所以他就跑到新開的沃爾格林「健康中心」去一探究竟。



他跟藥店的人說:我想化驗一個肌酸酐。



這是常規的血液檢測里就包括的項目,可是藥店的人告訴他,測不了。



他頓時心生疑惑。



直到《紐約客》

(New Yorker)

雜誌上刊登了她的長文報道,她終於露出了馬腳。


有一個美國的病理學醫師,名字叫亞當

(Adam Clapper

)。



他在業餘時間,一直在網上寫揭露醫學界黑幕的個人博客

(Pathology Blawg)



《紐約客》文章指出:Theranos 的科研技術缺少已經公開發表的、經過同行評審的數據。



小伊同學反駁道,她在一個叫《血液學報告》

(Hematology Reports)

的醫學雜誌上發表過論文。



這個醫師亞當心想:我怎麼沒聽說過這個期刊呢?



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露餡兒了。



這是一家義大利的期刊,任何科學家想在上面發表論文,只要出 500 美金就能刊登。



而小伊同學發的那篇論文,其中所包含的整個樣本,總共只取了 6 個患者的血樣。



這不是開玩笑么?什麼破論文也敢拿出來當擋箭牌?



於是醫師亞當就把這些破事兒都放到了他的博客上。



只可惜,亞當不是什麼網紅,他的專業博客也沒什麼流量。



但有時候,一篇點擊量是 1 的文章,都能扭轉乾坤。



Theranos 的死對頭理查德,他的兒子喬

(Joe Fuisz)

也在幫爸爸經營公司。



兒子在谷歌上搜索 Theranos 相關訊息的時候,就發現了這篇博客,趕緊把鏈接丟給了爸爸。



爸爸理查德火速聯繫醫師本人,兩人互通有無、交換信息,更加確認了自己的猜測和擔憂都是對的。



只是光憑一篇不靠譜的論文,想要扳倒如日中天的矽谷「女王」,他們需要拿到更重要、更可靠的鐵證才行。



兩個局外人又開始乾瞪眼了。



僵局。 



要說這個故事巧就巧在,什麼「偶遇」都碰在一塊兒了。



老頭理查德有一天在逛領英

(LinkedIn)

,突然發現有個人踩了自己主頁,名字叫艾倫

(Alan Beam)

,他的工作頭銜是:Theranos 的實驗室主管。




△ Alan Beam 的領英頁面(就職公司已變更)

理查德給他發了一封站內信,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結果竟然真的收到了回信!



艾倫是一個正直的人,他因為不願再欺騙別人,已經從 Theranos 辭職了。



他把真相告訴了理查德,關於這家公司的種種內幕。



理查德全都記了下來,興沖沖地告訴了醫師。



沒想到,醫師聽完就慫了。



他怕胳膊擰不過大腿:他只是個普通的小大夫,業餘寫寫博客,不知道背後的黑幕竟然這麼多。



他也不可能全職追查、一路深挖下去——他覺得這是記者乾的活兒。



於是他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在他寫博客的時候給他提供過資料,這個人懂各種醫療黑幕。



「這個人」就是我們這本《滴血成金》的作者、兩度普利策獎得主、《華爾街日報》王牌記者約翰·卡瑞尤。



一條大鯊魚,聞到了血的味道。







復仇者聯盟:女滅霸登場!



卡瑞尤一接下這個案子,就發現它是個燙手的山芋。



因為他發現最早誇讚伊麗莎白的大媒體,就是他所供職的《華爾街日報》。



如果要揭她黑幕的話,那不是啪啪打臉了嗎?



更要命的是,作者發現對方陣營里有一個大 boss,比伊麗莎白女王還可怕。



就是美國的傳奇大律師大衛·博伊斯

(David Boies)




△ 大衛·博伊斯(David Boies)



他打贏了很多幾乎不可能贏的官司。




比爾·蓋茨說,他是「試圖摧毀微軟的男人」。



2009 年,博伊斯打敗了美國國際集團

(AIG)

,幫助他的客戶免遭 AIG提出的 43 億美元的巨額賠償。



伊麗莎白為他支付了 450 萬美元的天價律師費,請他為 Theranos 保駕護航。



卡瑞尤區區一個記者,能贏嗎?



這同樣是一道選擇題擺在了他面前,而他考慮的不是輸贏。



一次錯誤的血液診斷、檢測結果,只有兩種可能:



要麼沒病的說人有病,結果讓人去做沒有必要的手術和治療;



要麼有病的說人沒病,結果延誤了治療,甚至導致病情無法挽回而死亡。



無論是哪一種,都不可以被原諒。



因為一個醫生經常有 70% 的診斷,要基於化驗信息得出。



卡瑞尤作為一個記者,沒有義務必須接這個案子;



但他作為一個有良知、有手段的調查者,他選擇了以卵擊石。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無數個想要伸張正義的人,和他站在一起。



他們在離開這家公司的時候,被迫簽下了保密協議,不能透露公司的任何信息。



但他們還是說了。



有些人甚至受到了博伊斯律師團隊面對面的嚴正威脅和警告:



「再敢跟那個記者多說一個字,我就讓你吃官司!」



付出代價最大的一個前員工,為了扛住幾個月持續不斷的法律威脅,家人光請律師就花了 40 萬美金。



有一個匿名的高級實驗員告訴卡瑞尤:



「這家公司瘋狂得就像一邊開公交車,一邊造公交車,有人會為此送命的!」



因為他們的勇敢,卡瑞尤才知道了我們剛才所揭露的種種黑幕。



在作者調查的患者當中:



有一個孕婦,如果她相信了 Theranos 的結果,錯誤地加大藥量,很可能會危及腹中的胎兒。



有一個姑娘,血鉀濃度高得離譜,醫生說她很可能是心臟病發作,問題是,姑娘才 16 歲,健康得很。



有一個人,第一次去,發現有一種激素嚴重偏高;過幾天再去,這種激素含量又嚴重偏低。



無數人用親身經歷向記者卡瑞尤證明:



血檢結果造假,鐵證如山!



而就在 Theranos 的重重黑幕浮出水面的時候,小伊同學又在忙活些什麼呢?



奧巴馬總統邀請她和她弟弟,出席招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美的國宴;





小伊盛情邀請當時的副總統拜登(Joe Biden)來 Theranos 參觀——



拜登不知道,他參觀的並不是真的實驗室,而是臨時為他裝修、搭建出來的「假實驗室」。




△ 當時副總統拜登參觀Theranos實驗室



他參觀完以後感慨地說:「這就是未來的實驗室啊!」

(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



而卡瑞尤這一邊,當他的調查和採訪越來越深入的時候,他遭遇的威脅和阻力也越來越大。




△ 卡瑞尤和華盛頓日報



伊麗莎白祭出了兩招殺手鐧。



為她撐腰的大衛·博伊斯律師團兩次「組團拜訪」《華爾街日報》,當面駁斥卡瑞尤的種種證據。



大衛·博伊斯威脅:如果卡瑞尤膽敢報道 Theranos 的負面新聞,就要把《華爾街日報》告上法庭。



卡瑞尤說:我要親自見到伊麗莎白,我要當面質問她。



伊麗莎白理都不理。



她卻反手偷襲卡瑞尤的老巢。



她買通編輯部的其他人,在《華爾街日報》親自撰文,鼓吹她們新的皰疹測試項目通過了美國 FDA 的檢驗。



這還沒完,她甚至直接和鄧文迪的前夫、傳媒大亨默多克

(Rupert Murdoch)

取得了聯繫。




△ 默多克和前妻鄧文迪



她再次對「老男人」施展她的魅力,讓默多克一口氣為 Theranos 投了 1.25 億美元的巨資。



這是默多克投出的最多的一筆錢。



更要命的是,卡瑞尤供職的《華爾街日報》——它的母公司就掌握在默多克的手裡。



有一次伊麗莎白直接找到默多克,跟老頭抱怨說:你們家報紙要發文章黑我,你管管吧。



老頭笑笑說:報紙的編輯會秉公辦事的,他不直接干預報道的事情。



那一次,她和老頭在 8 層的辦公室說起這件事,而卡瑞尤就在這棟樓的 11 層辦公。



千鈞一髮。



如果默多克動了一個心眼,想要直接干預,卡瑞尤可能就會前功盡棄!




樓塌了!



2015 年 10 月 15 日,伊麗莎白永遠都不會忘記的一天。

那天,《華爾街日報》頭版發文:《一家明星創業公司的掙扎》

(A Prized Startup』s Struggles)





這是一個溫和的標題,卻包裹著毀滅性的內容——卡瑞尤把 Theranos 的黑幕都給爆了出來。



媒體瞬間炸了鍋。



曾把她捧為掌上明珠的《財富》《福布斯》《紐約客》等等媒體,開始紛紛倒戈。



她成了矽谷人人熱議的焦點。



為什麼她一直對她的技術那麼保密?



為什麼她的董事會裡面,一個跟血液科學沾邊兒的人都沒有?



給她投資的所有風投企業,為什麼沒有一個是專門投醫療健康領域的?



伊麗莎白終於出面回應了。



她登上了一檔著名的電視節目《我為錢狂》

(Mad Money)




△ 小伊在電視節目中回應



當主持人質問她的時候,她說:



「當你想要改變世界的時候,有的人就是會這樣針對你。」



「一開始他們覺得你瘋了,緊接著他們會攻擊你,你只有挺過去,才能看到撥雲見日的曙光。」



她真以為自己是喬布斯了。



她甚至回公司組織了一場全員大會。她告訴那些忠誠的員工,說他們正在改變世界,而《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是錯的!



她越說越激昂,她的男朋友 Sunny 甚至帶著員工振臂高喊:



「× 你媽,卡瑞尤!× 你媽,卡瑞尤!」

(F**k you, Carrey-rou! F**k you, Carrey-rou!)





不過是垂死掙扎,以泄私憤罷了。



在接下來的 3 周里,卡瑞尤在《華爾街日報》又接連爆出 4 篇後續報道,刀刀致命。



大衛·博伊斯的律師團準備告《華爾街日報》誹謗。



《華爾街日報》沒有給卡瑞尤施加任何壓力,報社的法務部門開始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迎戰。



與此同時,Theranos 公司的董事會卻被腰斬,基辛格、舒爾茨等人退為可有可無的「顧問」。



沃爾格林藥店緊急宣布關停所有門店的「健康中心」。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 FDA 開始進入 Theranos 調查。



《福布斯》將她的資產估值更新為 0 ——一文不值。



《財富》雜誌將她評為「世上最讓人失望的領導者」。



伊麗莎白其實已經無路可退了。



當 FDA 調查結果公布的時候,很多人都驚呆了。



在藥房給老百姓驗血時包含的 250 項檢測當中,



Theranos「引以為傲」的「愛迪生」,只能做 12 項檢測,其他 238 項檢查用的都是買來的、別人家的機器。





△ Thernaos的檢測項目



而在「愛迪生」上所做的檢測:




睾酮含量錯誤率:87%


前列腺癌篩查錯誤率:22%


維生素 B12 含量的誤差範圍:34 到 48%,而一般的機器才 2 到 3%


跟正常的商用機器相比,總體偏差高達 146%


實驗室工作人員沒有取得任何化驗資質


血液儲存溫度嚴重不當


化驗用的試劑已經過期


……



這樣化驗出來的結果,跟連蒙帶猜沒有任何區別。



而就在 FDA 報告發布前不久,小伊同學竟然還在給希拉里·柯林頓的總統競選舉辦籌款活動。




△ 小伊和希拉里



她跟希拉里的女兒是閨蜜,她希望跟柯林頓一家站在一起,能讓那些真正重要的問題都「煙消雲散」。



掩耳盜鈴。



2017 年,開設了眾多沃爾格林「健康中心」的亞利桑那州起訴 Theranos,指控她們銷售 150 萬份不合格的血液測試產品。



Theranos 公司要把費用退回給顧客,總計支付賠償和罰金 465 萬美元。



默多克割肉出局,損失超過 1 億美金;



沃爾格林起訴 Theranos,他們單方面在藥店的合作上,總共投入了 1.4 億美金;



大衛·博伊斯的律師團隊不再為她辯護,留下一堆爛攤子讓她自己去收拾。



眾叛親離。



在頂峰時期,Theranos 擁有 800 多名員工,此後一路解散殆盡。



2018 年 3 月,伊麗莎白和 Sunny 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控為「大規模欺詐」。



伊麗莎白支付了 50 萬美元的罰金,交還股份,並且在 10 年之內,都禁止擔任上市公司的高級職員或董事。



2018 年 4 月,Theranos 剩下的員工人數不足20人。



2018 年 6 月,聯邦檢察官對她進行了刑事指控,以 9 項電匯欺詐罪和 2 項串謀欺詐行為起訴了她,稱她欺騙了投資者數億美元,還欺騙了醫生和病人。



目前案件還在審理當中。





2018 年 9 月,公司宣布正式解散,剩餘的現金和資產將用於還債。



一代矽谷創業神話,就此落幕。



有人說,這是繼 2001 年臭名昭著的「安然破產案」之後,矽谷最大的創業騙局。





如果說這個故事,或者說《滴血成金》這本書有什麼不足,有什麼遺憾,



那就是卡瑞尤自始至終,都沒能採訪到伊麗莎白·福爾摩斯本人。



理由很簡單,伊麗莎白拒絕了他的一切採訪。



我們不知道,伊麗莎白自己是怎麼看的。



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有沒有過一絲的自責?一絲的悔恨?一絲絲的自我懷疑和良心上的不安?



我們會感到困惑:一個能憑本事考上斯坦福的好學生,怎麼會淪落到這步田地?



她為什麼敢用 15 年的時間,撒一個這麼大的謊?



卡瑞尤分析說,她很有可能是一個患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人。



這種人,他們愛衝動,具有高度的攻擊性。



就像伊麗莎白,任何違背她意願的人,都會得到立刻的懲罰和報復。



這種人,沒有羞愧、慚愧的感覺。當你批評她的時候,她缺乏跟焦慮相關的自主神經反應。



也就是說,你很難喚起她的愧疚感——「我做錯什麼了?我沒錯!」



這種人,他們的行為大多受到情緒衝動和本能願望的驅使,缺乏合理的規劃。



就像伊麗莎白,她一門心思地要求:取的血必須少,血液分析裝置必須從一開始就做得很小,一點通融的餘地都沒有,是因為她怕抽血,這是她本能的願望。



這是卡瑞尤給出的一種可能的解釋。



但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把一個人身上的問題,打包成一種「人格障礙」,然後告訴大家:



這個人是有病才這樣的——

於是我們就可以獲得一種解釋上的滿足感,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



真相永遠沒那麼簡單。



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一個關於選擇的故事。



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故事。



在今年的《奇葩說》決賽上,有一個辯手熊浩,



他引用了《哈利波特》裡面,鄧布利多校長對哈利說的一句話:




在這人世當中,我們面對的大多數選擇,並不是 The right way, or the wrong way.(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我們真正面臨的選擇是:



The right way, or the easy way. 

(正確的,還是容易的)





站在每一個岔路口上,我們都在選擇。



是這些選擇塑造了我們,我們選擇成為今天的自己。



具體到一個創業者的身上——




忽悠外行投錢,是容易的;


用別人家的機器,是容易的;


用偽造的數據做出好看的 PPT,是容易的; 


把錯誤的化驗結果交給患者,是容易的;


用年輕漂亮的臉蛋去魅惑投資人,是容易的;


享受媒體的吹捧和名人的讚譽,都是容易的。



我不關心伊麗莎白是不是真的有什麼「人格障礙」,



我只清楚一點,站在每一個選擇的岔路口上,



她都選擇了容易的那一條路

(easy way)

,而不是正確的那一條路

(right way)



就像走下一個不斷分叉的滑梯,



每一次她都選了最滑溜的那一條,筆直地沖了下去。而那一條滑梯,帶她沖向了地獄。





我們都不難理解,為什麼大表姐會接下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因為它的跌宕起伏、峰迴路轉,已經超越了絕大多數的虛構作品——



這是一個拔苗助長、好大喜功的故事;


這是一個瞞天過海、利欲熏心的故事;


這是一個自掘墳墓、萬劫不復的故事;


這是一個金玉其外,卻敗絮其中,初心美好,卻步步踏錯的故事。



人生的路,或許就是這樣:選錯了,就再也不能回頭了。



* 本文選自微信公眾號:遠讀重洋(readabroad),作者:ReadAbroad。麥子熟了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公眾號改版,


你以後可能找不到麥子熟了!


想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


請一定要

「置頂」

「星標」

哦~

如果是安卓手機,


直接

置頂「麥子熟了」

就可以啦!

如果是蘋果手機,


記得將

麥子熟了「設為星標」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熟了 的精彩文章:

我那個上斯坦福的女同學, 真的已經出家了
「我財務自由了,可我現在只想上班」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