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皇帝寫一首打油詩給此大臣,他回了7個字,竟成一牛人掘墓人
光陰荏苒,永元三年(公元91年)十月,十四歲的和帝劉肇要西去長安祭祀漢家陵園,讓朝中的「攝政王」竇憲與他在長安相會。竇憲前來「迎駕」時,尚書下面一些趨炎附勢的官員竟然向竇憲叩拜,伏身口稱「萬歲、萬歲、萬萬歲」。幸好尚書韓棱正色說道:「同上面的人交往,不可諂媚;同下面的人交往,不可輕慢。與人相交,在禮儀上應不卑不亢,哪有人臣被稱為萬歲的制度!」這才阻止了這次荒唐的鬧劇。
這次鬧劇對劉肇幼小而脆弱的心靈產生了強烈的震撼,14歲的他萌生出強烈的參政慾望。
而要想參政,必須奪權,而奪權必須培養自己的「親信」。朝中雖然也不乏袁安、任隗這樣的正義之士,但更多的是趨炎附勢之輩,如果在朝中「赤裸裸」地尋找自己的親信,弄不好就會打草驚蛇,弄不好會陰溝裡翻船,弄不好會死無葬身之地。對此,年少卻充滿智慧的劉肇決定就地取材,選的親信居然是宦官鄭眾。
鄭眾不但是個宦官,而且是個有殘疾的宦官,據說在入宮時受到了非人的折磨,能保全一條性命下來已經是奇蹟了。
劉肇選擇這個殘疾人做「擋箭牌」,一是可以避人耳目,二是因為鄭眾不是一般的人。如果說殘疾是他最大的缺點,那麼品德就是他最大的優點。他忠於朝廷忠於漢室,就是不忠於竇氏集團。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劉肇向鄭眾投去「愛的橄欖枝」時,鄭眾很快便成了他的「內線」。
有了「內線」鄭眾的支持和幫助,劉肇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握竇太后和竇憲等人的最新動態,這為他實現夢想跨出了堅實的一步。
初試牛刀取得不錯效果後,劉肇本著一個好漢三個幫的原則,繼續他的「親信」尋找之旅。很快,他把目標瞄準在了自己的異母哥哥、前廢太子清河王劉慶身上,結果兩人就像是乾柴烈火,一點就著,兩人很快達成了生死同盟,六個字:同患難,共進退。
在找到兩個好幫手的同時,劉肇再接再厲,很快把目標瞄準在另一位「奇人異士」身上,這個人的名字叫丁鴻。
丁鴻屬於官二代,他的父親丁綝在王莽末年擔任潁陽縣尉。丁綝死後,按規定丁鴻應世襲受封,但他卻上疏朝廷,希望把封國讓給弟弟丁盛。然而,朝廷沒有批准他的「善心」。但丁鴻是個說一不二之人,埋葬完父親後,丁鴻把孝服往廬墓一掛,來了個「留信而別」,時間迫近當襲封爵土。謹自放棄襲爵,到外尋求良醫。如果病治不好,死在溝壑算了。」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丁鴻逃封」的由來。
再後來,丁鴻逃封東海,遇到了莫逆之交的老同學鮑駿。丁鴻覺得自己這樣落拓,沒臉見老同學,於是來了個「相見不相識」。但鮑駿卻不來這一套,他挽住丁鴻來了個「笑問客從何處來」。寒暄過後,鮑駿道:「從前伯夷、吳季札處在亂世,所以得申其讓國之志。《春秋》之大義,不因家事廢王事,現在你以兄弟的私情而斷絕父親不滅的基業,可說是聰明嗎?」
丁鴻很受感動,流淚嘆息,於是返回國都,開門教授學徒。
此時,鮑駿也上疏朝廷,稱丁鴻經學學得很好,於是丁鴻慢慢受到朝廷的注意。
公元68年,漢章帝劉炟召見丁鴻,丁鴻很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面試中講述《文侯之命》,被劉炟驚呼為神人,很快就封他為侍中,公元71年,兼任射聲校尉,公元84年,被提拔為少府。
丁鴻在十六年的仕途生涯中,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演講。他每進行一次演講,就會得到一大批粉絲,結果這些追星族便成了他的門客,到最後,丁鴻的門客達到數千人,成了無黨人士中的「大哥大」。
公元92年,袁安病逝。臨死前,袁安在發出「但悲不見竇氏滅」的感慨同時,對丁鴻寄予了「厚望」,極力推薦丁鴻繼任司徒一職。然而,竇太后並沒有批准他的請求。
正是因為袁安的「臨終一推」,丁鴻引起了漢和帝劉肇注意。於是,劉肇馬上寫了一封「求愛信」,通過「紅娘」鄭眾傳給丁鴻,信中是一首猜字的打油詩:
天鵝高飛鳥不隨,良人成雙缺一點。
我心與你緊相隨,您若無心我心碎。
丁鴻看了,回了這樣一句猜字的話:千里(重)姻緣一線牽。
接到回信,劉肇大喜,馬上「強硬」了一回,不經過竇太后的旨意,就直接封丁鴻為太尉,掌管京城南北宮禁軍。
原來,劉肇四句打油詩的意思是:我很想你(「入伙」這兩個太露骨的字沒有說出口)。而丁鴻回信的重點是個「重」字,意思很明確:一是說皇帝太「言重」了,他承受不起。二是「重」通「中」,暗含「中意」「願意」的意思。
兩人一拍即合,人小鬼大的劉肇拉攏了殘疾人鄭眾、大小孩劉慶、書生丁鴻三個幫手組成了四人組。
就是這個極為不起眼的四人組卻成了不可一世的竇氏集團的掘墓人。永元四年(公元92年)夏,劉肇在北宮組建了指揮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政變」,殺死了以竇憲為首的竇氏集團,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此牛人首倡修御用鐵路,因一國贊助建成又破壞,成中國第一條鐵路
※劉備一生有九次大敗,夷陵戰敗後說了兩個字,道破成就霸業的真諦
TAG: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