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棋導致天下大亂棋主丟車保帥不成遂揮雙劍 3個月天下再一統
(說歷史的女人——第562期)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過分裂總歸不得民心,所以統一必是天下總趨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述一段中國古代史上的事件,此事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就是一盤棋導致天下大亂,棋主丟車保帥不成,遂揮雙劍,3個月天下再一統。
當七國起來反叛,天下大亂時,棋主漢景帝期初想採取妥協措施,就是棋盤上慣用的所謂丟車保帥,但他失算了,叛軍並不買賬。於是漢景帝大怒,果斷揮動犀利的雙劍,也就是說,派了兩位具有驚世奇才的戰將,僅用了3個月,便平定了這次來勢洶洶的叛亂,天下重歸一統。那麼為何七國之亂是因一盤棋導致的呢?漢景帝又如何丟車保帥的呢?他揮動的雙劍,也就是派出的兩位名將是誰呢?他們又憑什麼3個月就擺平叛軍呢?欲知詳情,本回分解。
先說第一個問題,一盤棋招致天下大亂。
在漢景帝時期,發生了一次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諸侯國的叛亂,史稱七國之亂。當時因為各地諸侯國的勢力的強大已經威脅到漢朝中央政權,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劉啟採取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開始削弱各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引起各諸侯王的強烈不滿,於是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共七個諸侯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
不過這只是爆發這次叛亂的一般意義上的原因,其實還有更隱秘的原因。我們知道,這次叛亂的罪魁禍首是吳王劉濞,那麼劉濞什麼人?他有什麼能耐來發動這次幾乎波及全國的大叛亂?還別說,劉濞這人確實有很大來頭,很深的背景。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親侄子,即劉邦的二哥劉仲的兒子。當年淮南王英布叛亂時,漢高祖劉邦親自帶兵去討伐,年僅20歲的劉濞就以騎將的身份參加,在擊殺英布的戰鬥中,劉濞立下戰功。
當時因為吳國的荊王劉賈被英布所殺,還沒有繼承人。劉邦認為吳國與漢朝廷相離較遠,必須派一個威猛的藩王前去治理,但那時劉邦自己的兒子還都年幼,不能擔當此任,於是就立比較強壯的劉濞為吳王,統治吳國三郡五十三城的廣大區域。
這位吳王劉濞也確實很有能力,把吳國治理的井井有條。因為吳國臨海,他就充分利用這個優勢,發展鹽業,把鹽販賣到全國各地,大獲其利。劉濞還利用亡命之徒盜鑄銅錢等,把吳國搞的還挺繁榮,於是劉濞似乎就有了心懷天下之氣度,或者說他變得驕縱狂傲,不把朝廷放在眼裡了。
在漢文帝時,劉濞送他的兒子即吳王太子劉賢到漢朝廷去,劉賢經常陪伴皇太子劉啟(即後來的漢景帝)飲酒玩樂。劉賢這人跟他父親一樣,個性也比較剽悍,也是嬌生慣養的,就頗不把太子劉啟放在眼裡。一次劉賢和劉啟下棋,哥倆發生了爭執,劉賢忘了自己的身份,態度十分蠻橫,結果劉啟發怒,就拿起棋盤砸劉賢,不料失手把他打死了。死就死了,小孩子家打架出人命,也不好認真追究,況且人家劉啟畢竟是皇太子,而劉賢只是諸侯王的太子,級別不一樣,所以劉賢的父親劉濞也就沒有任何辦法,只有啞巴吃黃連了。不過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被人弄死了,他的心中十分不爽,當然就把太子劉啟視為仇人了,他從此就不再遵守諸侯對天子的禮節,常稱病不朝拜皇帝,事實上已經有了但朝廷的反叛之心。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漢景帝劉啟因為跟劉賢下的一盤棋,已經惹惱了吳王劉濞,成了後來劉濞造反的隱性原因,或者說那盤棋已經早早地為劉濞的叛亂埋下了禍根,為後來的天下大亂埋下了伏筆。
再說第二個問題,漢景帝為平定七國之亂如何丟車保帥的。
漢景帝劉啟跟他父親漢文帝劉恆一樣,也是位明君,而且也是比較仁義的皇帝,所以面對來勢洶洶的諸侯王的叛亂,期初他是不想大動干戈的,因為再怎麼說,他們都是劉氏皇族,說白了,大家都是一家人,應該和為貴。所以他想採取些妥協措施,能不打仗就最好不打。但當他和晁錯商量如何對待叛軍的時候,晁錯卻態度強硬,晁錯說不但要打,而且還建議皇帝御駕親征。這就跟景帝的想法反差太大了。
於是漢景帝又向大臣袁盎問計。袁盎是文帝時的重臣,還曾當過吳國的丞相,是位在朝廷中比較有權威的人。袁盎就給景帝建議,殺掉晁錯以滿足諸侯王們的「清君側」的要求,這樣叛軍可能就會自行解散。此計正好吻合漢景帝的和為貴的思路,如果殺掉一個人能平定叛亂,從國家大局出發,還是很有利的,畢竟戰爭可不是什麼好事情。但是問題來了,晁錯可是自己非常器重的大臣,在朝中地位也是非常高的,殺了他確實一個重大損失。
不過景帝思來想去,還是認為袁盎的主意比較高明。這就想下象棋一樣,眼看你就要被對方將死了,如果此時能丟掉一個棋子,哪怕是一桿車,從而走活這盤棋還是很划算的,於是他決定丟車保帥。事實上,晁錯對於景帝來說,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大臣,就像棋盤上的車一樣。
於是在袁盎的鼓動下,丞相陶青、中尉陳嘉等就聯名上書,彈劾晁錯,提議將晁錯滿門抄斬。景帝批准了這道奏章,就這樣晁錯成了這次叛亂的替罪羊,被腰斬於市。
不過事情並不像漢景帝想像的那麼簡單,殺死晁錯並沒有得到劉濞等諸侯王的滿意,並沒有阻止七國叛軍向中央征戰的步伐。反而七國聯軍還認為景帝軟弱無能,於是劉濞更加囂張了,他自稱東帝,與西漢政權分庭抗禮。這事明擺著,他劉濞要反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為了滿足你們的要求,忍痛殺了我的重臣,你們卻不買賬,還真要跟我打啊,反了不是?分裂我大漢者,雖遠必誅!於是漢景帝大怒,決定重拳出擊,以武力解決這次叛亂。
下面咱們接著講第三個問題,漢景帝揮動雙劍,高調出擊,三個月擺平叛軍,天下重歸大一統。
給你臉不要臉,那麼咱們就來硬的。當漢景帝下決心要打的時候,他就是位強硬的君主了。面對七國強大的叛軍(僅吳王劉濞的軍隊就有20多萬人),漢景帝絲毫不怵,也絕不手軟,他揮出雙劍,用了兩位名將率領大軍,堅決應對來犯之敵。大漢朝還是人才濟濟的,他派出的主帥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以治軍嚴謹著稱的周亞夫,以周亞夫為主力,率三十六位將軍領兵抵禦吳楚聯軍,另派欒布攻擊齊地,派曲周侯酈寄領兵攻打趙國等諸叛國。
既然是雙劍,那麼除了周亞夫外,另一位名將是誰呢?他就是有飛將軍之稱的李廣。李廣是做為周亞夫的先鋒出戰的。有了周亞夫和李廣這兩位神將,叛軍就等著挨揍吧。
這裡不得不提到另一位人物,他對這次平叛也起到很大作用。他就是梁王劉武,劉武是漢景帝的弟弟,七國之亂爆發時,梁王劉武堅持站在朝廷一方,堅決捍衛大漢江山。所以當劉濞率領的吳楚聯軍東進,行至梁國(治今河南商丘)時,遭到梁王劉武的頑強抵抗。
但是叛軍勢大,梁國被叛軍輪番進攻,眼看陷入困境,梁王便向周亞夫求援。此時做為一代名將,周亞夫顯出了與眾不同的名將風範。可以說,平定七國之亂的戰鬥最終能取得勝利,跟周亞夫的大局觀分不開的。當梁王向周亞夫求援時,他並沒有急於發兵增援梁王。因為他有他的整體規劃。此時周亞夫不增援梁王,而是派軍隊向東,屯兵於梁國以北的昌邑(在今山東巨野西南),堅守不出。
梁王一看周亞夫不來,便再次派人求援,然周亞夫還是不為所動,不發救兵。最後梁王無奈,便只有寫信給其皇兄漢景帝,讓皇帝下旨了。漢景帝知道後,便下詔要周亞夫進兵增援梁王。怎麼辦?如果是一般的將軍,當然要聽皇帝的命令了,豈敢抗旨不尊,找死啊。可是周亞夫不,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皇帝在皇宮裡如何知道前方戰事?所以皇帝的意見未必 正確,做為一個三軍主帥,必須有自己的主見,戰爭可不是兒戲。周亞夫胸有成竹,該怎麼打就怎麼打,我說了算!大不了我負全責就是了。時機不到,於是周亞夫依然按兵不動。
怎麼半?梁王只有拼了。你周亞夫不援助我,難道我還能死了不成?於是他任命韓安國與張羽為將軍,與敵軍誓死相拼,吳楚聯軍在梁王的抗擊下,也沒什麼招,雙方處於僵持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說,梁王的奮力一搏,也是周亞夫給激出來的。
果然,由於梁國將士頑強戰鬥,城池防守嚴密,吳王劉濞的軍隊不能取勝,便轉而奔向周亞夫軍隊而來。周亞夫表面上只是堅守壁壘,不肯主動出擊。但私下卻用了一奇招,他分兵趁機南下,奪取泗水入淮之口,斷絕了叛軍的糧道。這下吳軍斷了糧,當然軍心渙散,士卒紛紛叛逃。劉濞現已面臨困境:若向西進軍,梁王憑藉城牆,誓死堅守,他不能取勝,因此不能西進,於是只有硬著頭皮再轉向攻打周亞夫軍。
兩軍在下邑相遇,吳軍的糧食斷絕了,兵卒因飢餓而戰鬥力很弱。吳軍在夜晚奔到條侯壁壘,意圖襲擊周亞夫軍營,向周亞夫東南面佯攻。但周亞夫早料到吳軍這一招,於是他派人在西北面防備。吳軍果然從西北面攻進來,漢軍全力反擊,結果吳軍大敗。吳王劉濞接著只得向江東撤退。
然而他還能走得了嗎?周亞夫等的就是這一天,要的就是結果。哪裡逃?給我打!周亞夫一聲令下,全軍開始全面反攻。這時飛將軍李廣充當先鋒,他呼嘯著殺入敵陣,勇奪叛軍帥旗,本來就飢餓的叛軍失去了最後的鬥志,大軍潰敗。周亞夫又親率大軍在後掩殺,直殺得他們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梁王劉武也派兵出城助戰,兩面夾擊。數日之內,數十萬叛軍土崩瓦解。
吳王劉濞見大勢已去,就只帶數千人乘夜逃走,渡過淮河逃至丹徒(今江蘇鎮江),退守東越,還想召集殘兵捲土重來。但漢朝朝廷派人以利引誘東越,東越王騙吳王出去慰勞軍隊,派人刺死吳王劉濞,割下其人頭獻於漢景帝。吳軍潰散後,楚王劉戊則自殺而死。至此,漢軍周亞夫只用了一個月,便把這次叛亂的主力軍,吳楚聯軍徹底擊潰。
消息傳到長安,漢景帝大喜,只要吳楚聯軍一破,則此次叛亂大勢已定!現在要做的,就是發布詔書,號召漢軍將士乘勝追擊,將七國之亂徹底平定。在齊地,第二路大軍在漢將欒布的率領下,也取得重大勝利。在他的進攻下,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紛紛敗退。膠西王到漢營請罪,不被原諒,膠西王自殺而死。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也都伏法被誅。
第三路大軍在酈寄率領下進攻趙地,趙王劉遂堅守邯鄲,酈寄久攻不下。欒布平定齊地諸國後,率軍與酈寄會師,水淹邯鄲城,邯鄲城破,趙王劉遂自殺。濟北王劉志被脅迫參與叛亂,後堅守不發兵,所以赦而未殺。齊王劉將閭為朝廷守城有功,但是他曾擬奪取帝位,後來還參預過七國之亂的策劃,特別是在被圍困時又與膠西王等通謀,因此也被迫自殺。
七國之亂到此以漢朝中央政權的絕對勝利而告終。這次叛亂,從漢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開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這次戰爭的勝利,中央集權得到鞏固,使得西漢王朝的實力愈發強大,文景之治得到全面輝煌,可以說為後來漢武帝時代的雄風打下了堅固的基礎。
漢朝這次動亂雖然原因眾多,但漢景帝劉啟和劉賢下的那盤棋可以說是一個重要因素,給天下大亂埋下了伏筆;後來棋主漢景帝為了平叛,先是丟車保帥,殺了晁錯,但沒有達到目的,於是才痛下殺手,揮出雙劍,派出周亞夫、李廣等名將,只用了3個月便消除叛亂,天下再歸一統,可見漢景帝還是一位很強硬的帝王,應該點贊!(文/一米暖陽)
※1投降1不降1詐降,蘇武李陵李廣利誰是王者?公羊無知大雁來判
※犯我大清雖遠必誅 此國犯境 康熙怒把此國打到求饒簽一霸氣條約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