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北汽集團榮輝:抓不住自動駕駛 就抓不住車企的命脈|自動駕駛這十年

北汽集團榮輝:抓不住自動駕駛 就抓不住車企的命脈|自動駕駛這十年

北汽集團榮輝:抓不住自動駕駛 就抓不住車企的命脈|自動駕駛這十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榮輝

雷鋒網新智駕按:作為一種技術手段,自動駕駛正處於微妙的破冰時刻。科技公司和汽車廠商一方面試圖全速推進,另一方面又必須等待法規和市場的點頭。Waymo、特斯拉等公司堅決和猶豫的複雜態度便是明證。事實上,一個行業的改變很難僅由一兩家公司完成。除了明星公司,其他主機廠對於自動駕駛的推動,將直接影響新技術實現的時間節點。

北汽集團在自動駕駛領域不斷曝出新動作。

2018年快要結束時,北汽集團旗下北汽新能源發布戰略規劃,宣布到2025年將實現L4級自動駕駛。今年5月,北汽新能源宣布獲得自動駕駛路測車牌。這意味著,這家主機廠已經可以從模擬測試階段進入實際路測階段。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被生成,北汽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沉澱將不斷增強。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除了與百度Apollo平台合作,北汽集團也在自主研發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其發展路徑與人們通常理解的從L0逐級發展至L5有所不同,是繞開這些概念直接去研發全自動駕駛車。不過,目前北汽方面並未進一步透露更多細節。

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榮輝是該公司自動駕駛項目的負責人。他認為,自動駕駛將是未來主機廠之間以及與科技公司之間競爭的關鍵戰場。各方的競爭中,誰能最快推出自動駕駛量產車誰就會獲勝。而對於主機廠來說,車輛製造能力仍是未來十年內可以依靠的重要技能。

榮輝毫不懷疑的一點是,自動駕駛一定會到來,未來的道路法規會限制司機駕駛汽車,道路上將全部是自動駕駛車輛,「那時候人們如果再想要享受汽車駕控的樂趣,可能要前往公園或專門的場所進行體驗。」

可以看到,自動駕駛技術正催動百年汽車工業發生改變。未來三到五年,當更多車企推出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L3量產車後,自動駕駛或將駛出港灣加速前進。

以下是榮輝的口述,雷鋒網新智駕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進行了刪節:

自動駕駛技術並非最近十年才出現,只是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和接受程度,再加上主機廠沒有去推動,所以沒有大規模興起。

最近五年,自動駕駛開始爆發,我認為功勞首先應該給谷歌,是它挑頭把這件事幹起來的。另外,很多技術也發展到一定程度了,比如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視覺識別、人工智慧、4G通信技術等技術從實驗室走嚮應用,自動駕駛的發展進入快車道。

現在所有的主機廠全都在做自動駕駛,新進入的車企、互聯網公司和老百姓也都接受自動駕駛了,國家也很重視,支持地方政府去建自動駕駛測試場。

車企視自動駕駛為核心技術

我在北汽主要關注前沿技術,從六七年前開始看自動駕駛。

2007年,當我看到智能手機打敗傳統手機,最終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時,我就在想,同樣的事情會不會發生在汽車行業。另外,互聯網企業也在倒逼我們改變,當時的互聯網企業攜4G通信、智能手機這股力量打敗了很多行業,包括銀行、零售和快遞等都受到了影響。他們還信心滿滿地說要顛覆汽車行業。

其實我們最初秉持的還是汽車行業的傳統想法,供應商給我們提供所有的東西,我們把它們變成車。當時認為自動駕駛無非是增加了一種新供應商,他們提供硬體,我們的重心還是製造車。車做好了,供應商把東西裝在車上就行了。所以,北汽最初的幾個自動駕駛車是靠供應商做的。

後來發現好像不對,自動駕駛恐怕要改變整個汽車行業生態,它會變成核心技術,像過去的發動機、變速箱技術一樣,主機廠必須要自己掌握,所以我們開始組建團隊。北汽的自動駕駛團隊現在大概有200多人,這個規模對於自動駕駛來講還不夠,一個成熟的團隊恐怕要達到500多人。

事實上,和百度Apollo的合作只是北汽眾多合作項目中的一個,其他合作夥伴還有華為等,而且我們自己也在做自動駕駛。北汽最早從2014年開始做自動駕駛,當時我是項目負責人,也是剛剛接觸這一領域,基本設想是把自動駕駛逐步地應用到北汽的車輛上。

戰略層面上,北汽是按照L0到L5的方式去走,我們有一個規劃,希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L3到L4,2020年之後你會看到我們大批搭載L3級別的車,這是一個方向。但是我們也有其他選擇,這是因為從L0到L5的級別劃分是美國的方式,他們認為從人類駕駛到全自動駕駛需要逐級實現。我們的理解是,自動駕駛不僅只是從L3到L4再到L5,像我們現在在做的這些項目,並沒有L3、L4的概念,而是按照使用場景進行區分的。

關鍵在於誰先做出量產車

有人說自動駕駛寒冬將至,其實資本這個領域的投資力度遠遠不夠,到目前為止還談不上泡沫。自動駕駛領域還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從投資規模看,和前幾年的電商、娛樂等相比相對較少。自動駕駛整個運營體系、零部件都沒有充足的投資。

不過,幾大車企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入力度都很大,因為這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看,大家沒有特別大的差異,但是對於自動駕駛的態度不一樣。互聯網公司比傳統車企更積極一些,技術的投入力度更大,宣傳也會更多。因為他們想進入汽車行業,又做不了整車製造,所以自動駕駛技術就成了唯一的抓手。

新造車勢力和傳統車企在技術和態度上都差不多。如果一定要說新造車勢力和傳統車企有什麼不同的話,就是他們對於整車製造的經驗積累上還差一些,比傳統車企強的地方在於更靈活的組織方式05:32:33、更互聯網化的運作方式。

至於主機廠和科技公司誰先拿到自動駕駛的主導權,要看誰先做出量產的自動駕駛車,因為自動駕駛技術做得再好,最終要體現在車上。到目前為止,車是第一重要的。

十年二十年以後,車可能變得不那麼重要。我們自己也可以做軟體,北汽有多套方案,和科技公司的思路還是不一樣的。大家對自動駕駛的控制思路不同,百度做的是自動駕駛平台,希望很多車企通過這個平台去實現自動駕駛,我們不需要建平台,而是去直接控制車輛。

至於自動駕駛將來如何盈利,我認為這是沒有問題的。大家不要把它看成是汽車行業的事情,而是要從衣食住行中「行」的維度去看,它是解決人的出行和貨物運輸問題的,肯定會盈利。對於主機廠來說,盈利的途徑有兩個,一個是賣車,另一個是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賣車主要是賣給B端用戶。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主要是指將自動泊車技術賣給汽車分時租賃公司,將全自動駕駛方案賣給景區去運送遊客,以及提供智能小鎮里的自動駕駛技術、自動送貨車等。

多給自動駕駛一些理解

自動駕駛發展至今,我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特斯拉撞人。在我看來,這個事情本來不應該引起轟動,因為每年由於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百萬人,沒有人覺得這是個大新聞。但是自動駕駛剛死了一個人,馬上就會變成頭條,我覺得人們還需要一個接受過程。

人們可能要改一個理念,自動駕駛不是不撞人,而是撞的人會顯著減少。因為,只要是人做的產品就會出錯,有些時候還是不可控因素造成的。特斯拉撞人這件事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對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不能說潑了冷水,但最起碼變得謹慎了,可以明顯感覺到,當時很多政府的項目都開始收緊了。

其實,相比過去幾年,自動駕駛的技術控制能力變得更好了,人工智慧技術加進來後,學習得更快了,越來越多的供應商、科研機構也加入進來,整個水平提高得很快。另外,供應鏈成本也在下降,原來一個激光雷達十萬美元,兩年前變成七萬美元,現在大概降到五萬美元,隨著量的擴大還會繼續下降。

深度學習是實現自動駕駛的一個重要手段,尤其在視覺識別、周圍環境感知、激光雷達成像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有了深度學習,很多任務變得相對簡單,它簡化了我們的很多流程。深度學習就像小孩,需要不斷地吸收新知識。它的知識就是數據,不斷地給它數據肯定會做得越來越好。

未來,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大家都會進入到自動駕駛的競爭中,而且這個競爭是很殘酷的,它會改變整個汽車行業的業態,基本上會「殺掉」很多車企,而且不排除有新進入者異軍突起。這個新進入者不特指主機廠或科技公司,都有可能。在未來的自動駕駛競爭中,既懂傳統造車又有創新思想的公司會獲得勝利,僅僅懂互聯網思維是不夠的,僅僅懂車也不夠,一定要跨界。

很多人提到,我就是願意開車,但自動駕駛的到來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它是以整個社會的利益最大化為優先考慮的。

打個比方,你覺不覺得騎馬也是一種樂趣呢?工業社會以前,大家都在騎馬,但是到了現在,儘管騎馬仍然是一種樂趣或者說是高端享受,但是對不起,你不能在道路上騎了,因為法律法規不允許。將來,不是你願不願意開車,而是法律不會允許有司機駕駛汽車在路上跑了。你想開車也可以,到公園和景區里去開,到專門的場所去開。

自動駕駛的普及是業內外的共識,無論你怎麼看待它,最後所有的車都將實現自動駕駛,唯一有異議的是如何實現這件事,以及用多長時間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為了幹掉戰鬥民族,它使出了自爆的0day漏洞
平安科技AI生態步入爆發期,合作入口全面開啟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