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多爾袞側面:有功清朝,野心不斷膨脹,被野史不斷演繹的人物

多爾袞側面:有功清朝,野心不斷膨脹,被野史不斷演繹的人物

撰文/趙立波

導讀:作為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的多爾袞,其生前戰功顯赫,尤其在帶領滿清入關的關鍵時刻發揮了重大作用,是明亡清興的關鍵性人物。生前他強勢主導大清政務,以攝政王的名義君臨天下,然而在三十剛出頭騎馬時摔落而死,由此導致了孝庄太后和順治的最嚴酷清算。直到時光跨越到乾隆四十三年,在多爾袞身後的一百多年,他得到了乾隆帝的最大同情,「撫定疆陲,一切創製規模皆所經畫。尋即迎世祖車駕入都,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甚至乾隆說每次看到《實錄》所記載多爾袞的言行時「未嘗不為之墜淚,則王 之立心行事,實能篤忠藎,感厚恩,深明君臣大義。」最後認為多爾袞是歷史上罕見的英雄人物。拋卻乾隆對多爾袞過於感性的評價外,多爾袞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在歷史的轉折時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多爾袞畫像

(一)、多爾袞確實有功,在全面清除潛在對手後卻叫他走向膨脹。

多爾袞在萬曆四十年出生,是皇太極異母弟弟,從外形來看,多爾袞長得很像努爾哈赤。當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時,多爾袞的母親竟然被逼殉葬,剛剛十五歲的多爾袞可以稱之為一個孤獨少年了。此後,多爾袞隨同皇太極四處征戰,戰場成了他人生的第一堂課,也因此他對征伐十分專業,由於出色的才能和對皇太極的效忠,深得重用,被封為睿親王,領正白旗,參與決策的軍國大事。皇太極去世後清朝陷入一次最為激烈的皇位競爭,他和侄子豪格之間展開了勢均力敵的爭奪賽,最終經過五大臣斡旋,雙方各退一步,由皇太極第九子年幼的福臨繼位,由他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

皇太極畫像

幾個月後,多爾袞展現了出色的戰略布局能力,在關鍵時刻接受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請求,親率大軍入關,擊敗了李自成,從而以閃電戰迅速佔領北京。順治元年(1644)的九月,在多爾袞的主導下,完成了努爾哈赤、皇太極未能實現的夙願。他分兵南下繼續征戰的同時,又構建清朝最初的內部機制。多爾袞此刻走上了事業的巔峰,隨著權勢越來越大,從「叔父攝政王」變成「皇叔父攝政王」,最後又變成「皇父攝政王」,由此成了實際上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其個人作風逐漸走向專橫膨脹。

(二)、多爾袞殘酷清算侄子豪格,並將侄媳婦據為己有,傷害了內部感情。

崇德八年(1643)的八月,清太宗皇太極猝然去世,引發了一場重大危機。掌握實權而又覬覦皇位的多爾袞迅速召見內大臣索尼等人討論皇位繼承人。索尼首先發表令多爾袞非常憤恨的言論說:「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

豪格畫像

明確提出除了皇太極的兒子可以繼承外,其他人都沒有資格。原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兩黃旗的將領,主張擁立豪格繼承大位。圖爾格、索尼、等朝廷重臣,相繼來到肅王府上,表示擁戴豪格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基。論實力,豪格有正黃、鑲黃和鑲藍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領的正藍旗將領的擁護,在軍事上佔有絕對優勢。當時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他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一時之間從輿論和實力上來看,豪格繼承其父皇太極大位頗具優勢。然而多爾袞在整體實力上更佔上風,眾多力量在崇政殿集合,廣泛討論誰能繼承大位。最終雙發達成妥協,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位,這場大位爭奪賽才宣告一個段落。

在局勢穩定後,豪格回京不久,就發生了希爾艮冒功事件,最後變成了豪格罪狀。在多爾袞的操作下,召集了諸王、貝勒、貝子、大臣們的一次機會,最後以豪格「枯惡不俊」,判決他「應擬死」。

滿清「龍旗」

歸根結底,還是豪格早前與之爭奪大位埋下了仇恨,當多爾袞權力穩定後,對其進行的一次清算。豪格在囚禁中不久便死去,時年三十七歲。有關豪格的死,清代權威官方《清實錄》中並未詳細說明。《八旗通志?豪格傳》中簡單說:「為睿王多爾袞構陷,薨。」也就是說豪格在多爾袞的陷害下僅僅幽禁一個月便於獄中死亡。豪格死後不到兩年,多爾袞「納和碩親王豪格福晉博爾濟錦氏」,名義上,多爾袞是豪格的叔父,他竟公然把侄媳婦納入王府據為己有,多爾袞的行為嚴重傷害了清朝內部感情,為其死後遭受嚴酷清算埋下伏筆。

(三)孝庄和順治聯合發起的嚴酷的清算,順治自己說出多爾袞如何欺凌他。

據野史記載,多爾袞總覽朝政後「出入宮禁,時與嫂侄居處,如家人父子,」按照野史演繹,孝庄正當盛年,寡居落寞,多爾袞權勢熏天,自然成了她心儀的男人。甚至由小皇帝順治親自下發諭旨將他母親「嫁給」多爾袞「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貴為天子,以天下養,乃獨能養口體,而不能養志,使聖母以喪偶之故,日在愁煩抑鬱之中……皇叔攝政王現方鯀居,其身份容貌,皆為中國第一人,太后頗願紆尊下嫁。」清朝皇帝諭旨措辭均十分嚴肅、規範,如此曖昧措辭,顯然出自民間文人之手,如此筆法水平竟然將此事件渲染成清朝三大「疑案」之一,亦奇事也,真是「殊不可解」。

不斷被各種演繹的多爾袞與孝庄

在多爾袞死後,不僅沒看到孝庄的任何眷戀,相反迅速開啟了最殘酷的清算。

順治十六年,年輕皇帝與木陳忞僧人聊天,順治還在感嘆說:「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晏駕,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坐此失學,年至十四,九王(多爾袞)薨,方始親政,閱諸臣奏章,茫然不解。」《北游集》督察院長官滿達海等人上書,建議多爾袞對福臨進行讀書教育:「今皇上聰明天縱,年尚幼沖,若不及時勤學,則古今興廢之道,無由而知,宜慎選博學明經之端人正士,置諸左右,朝夕講論,以資啟沃」多爾袞雖未明確拒絕,卻推脫說:「上(福臨)方沖幼,尚需遲一二年。」順治元年(1644),小皇帝同多爾袞入京的不久,戶科給事中郝傑又上疏為福臨開設經筵講學,「擇端雅儒臣,日譯進《大學》衍義及《尚書》典謨數條」讓福臨接受正規教育。多爾袞再次以順治的名義降旨:「請開經筵……有裨新政,俟次第舉行。」就是借故拖延,不讓福臨讀書。名義上成為清朝的皇帝,卻連基本的「入學」問題都解決不了。第二年大學士馮銓、洪承疇等有奏請順治讀書,認為自古帝王「必以修德勤學為首務」,而且「必習漢文曉漢語,始上意得達,而下情易通。」福臨的入學問題成了新朝廷的焦急之事,多爾袞對他們的奏章不予理睬,以此可知,多爾袞對福臨教育拖著不辦掩藏著最終取而代之的目的。

順治接見喇嘛畫像

皇太極在世時下令革除滿洲陋習,不準雜婚亂婚,多爾袞奪侄兒寡妻,可見他任意妄為的蠻橫粗暴。天道循環,多爾袞的惡劣作為似乎得到了報應。公元1650的年12月,39歲的攝政王多爾袞因狩獵墜馬受傷,不久河北灤平縣附近死去。

順治下詔給其最高身後哀榮的幾個月後,多爾袞的身後命運急轉直下。宣布了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取消此前封典,挖墓掘屍,清算手段十分冷酷。義大利傳教士記載了這一場景:「順治帝福臨命令毀掉多爾袞華麗的陵墓,把他的屍體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順治帝對多爾袞的清算更多源於個人情感上對他的的憎惡。在成長的環境下,這個不大的孩子,目睹了種種多爾袞在他面前是如何耀武揚威的張揚。多爾袞在順治七年時,就利用自己的權力追封他的生母為太皇太后,儼然是皇帝追封自己母親一般,多年後,順治對諸王大臣回憶這段往事曾憤恨地說:「那時的墨爾根王攝政,朕只是拱手做點祭祀的事,凡是國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參與,也沒有人向朕報告。」對多爾袞的清算,通過這些「傷感情」的事都足以說明是一種報仇的人之常情。

順治畫像

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親自參與大清歷來備受爭議的重大案件檔案的審閱工作。不僅對當年明朝將領投靠清朝進行重新定義評估編纂了《貳臣傳》後,又著手進行一次全方位的「翻案」。這些案件涉及整個清朝位置最高的數位親王。其中尤其以平凡多爾袞為最為重大一案。乾隆有必要對「三年無改父之道」這一信條做出必要的輿論解釋:「我皇考(雍正)晚年屢次和我談論過去的這些案件,每次提到都非常遺憾,就是有意將這些事情留給我做。」

已經進入老年的清高宗乾隆將目光多次放到塵封百餘年的舊案當中,由此掀開了清朝最大規模的平反,並將其父雍正也未敢翻案的多爾袞案進行推倒重評。他提出翻案理由時說:「夫睿王果有異志,則方兵權在握,何事不可為?」又進一步解釋說:「攝政幼年, 威福不無專擅,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就是說謀反肯定不存在,但專擅不排除。

乾隆晚年畫像

第二認為多爾袞的功勞太大了,「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一個「最」字凸顯了多爾袞在乾隆心裡的地位。第三個原因是乾隆同情多爾袞的遭遇。在上諭中說:「睦親彰善,王政宜先;繼絕昭屈,聖經所重。」用非同情的口氣說:「乃令王之身後,久抱不白之冤於泉壤,心甚憫焉。」最後乾隆又耍起了文字聰明,為多爾袞案件定調。意思就是多爾袞案件與順治無關,是一群小人構陷所致:「當時我世祖(順治),尚在沖齡,未嘗親政」,並信誓旦旦地說:「假如當時多爾袞真的敢於挑戰世祖權威,對其進行懲罰,朕也不敢給他翻案」。值得注意的是乾隆擔心多爾袞意圖取代順治的檔案比比皆是,為此乾隆在上諭中說:「為後世徵信計,將從前關於此事之上諭,均不得載入國史。」至此清朝最具震動的大案在乾隆的親自定調下,徹底塵埃落定。

參考資料《清實錄》、《順治傳》、《乾隆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波瀾 的精彩文章:

乾隆的親情世界:兄弟和兒子想要活得好先要學會裝瘋賣傻
「穿越者」王莽,執著地「倒砌金字塔」,引發千年的激烈爭議

TAG:歷史大波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