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發現時已揉作一團,修復後驚艷了世界,更讓專家百思不得其解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是一座年輕的博物館,它於2004年建設,2007年對外開放,到現在也只有十來年的歷史。比起國內上百年歷史的老博物館,比起國外幾百年歷史的博物館,實在算不得什麼。但它以商周時期古蜀文化的特色展示異軍突起,吸引了許多文博愛好者關注的目光。
在金沙遺址博物館之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商周太陽神鳥金飾,這是國寶級文物,也被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走在金沙遺址博物館,你處處可以看到它的模型,甚至它也成為了成都城市標誌的核心圖案,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名片。
但是,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館藏文物是如此的燦爛多姿,並非一件國寶可以概括全貌。其中一件商周大金面具,同樣放出迷人的光芒,並以獨特的文化底蘊,吸引了文博專家們的深思。
其實,2007年2月被發現時,這件面具已經被揉成一團,如同金光燦燦的泥土。當考古工作人員發現這塊「泥土」的異常,並且小心翼翼地清理出來時,它先是露出了一雙大大的眼睛。隨後,經過修復專家的到位,它的真面目被世人所發現,頓時驚艷了整個世界。
這件面具寬19.5厘米,高為11厘米,厚為0.04厘米,重達46克。它大體為方形,額頭齊平,眉毛如同一把長刀,高高聳起。它的耳朵也是呈長方形,碩大無比,而且還專門打了一個小孔。整個面具的模樣,威嚴而不失莊重,沉穩而不失活潑。
其實,在此前此後,金沙遺址一共出土了六件金面具,這是最大的一件。可令人疑惑的是,這些面具的外表面是光滑細膩,顯示出當時古蜀先民們已經掌握了極高的金屬工藝加工技能。但是,面具的另外一面,卻是非常粗糙,根本不能佩戴。
既然不是達不到工藝技術,為什麼另外一面不進行打磨處理呢?專家發現,裡面還有一種生漆加黏土調和的粘合劑。再結合遺址中發現的青銅人像,可以斷定,這些面具並非人佩戴的,而是給青銅人像佩戴。
這似乎是揭示了一個謎團,但是隨之而來的謎團更多。在商周時期,巫師戴著面具跳舞祝禱,是很常見的事情,中原文化中也能在文獻和遺址中發現蹤跡。不過,將面具粘合在青銅人像之上,這在商周的中原地區卻是從來未有發現的。
更為奇特的是,古中國的先民們酷愛黃金,但黃金一般是作為貨幣或者印章等使用。將黃金打造成面具,或者是商周太陽神鳥金飾那樣的圖案,是從來沒有發現過的。
要知道,一個文明的生長、發展、繁榮乃至衰落,都有一定的規律,也受到其它文明的影響或者影響著其它的文明。既然金沙遺址的商周文明已經達到如此輝煌的程度,到底是受到哪個文明的影響。從遺址發現的情況來看,一部分源頭固然是商周中原文明,但有一些特色的文明,到底從何而來?
有專家提出過大膽的假設,那就是金沙遺址的古蜀文明受到來自於古埃及的直接影響。金沙遺址發現的文明,應該是距今3000-4000年前的商周時代。從商周大金面具獲得線索,在世界範圍來看,也只有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西亞出現過這種風俗。特別是在公元前1350年的古埃及圖坦卡蒙王陵出土過著名的黃金面罩。
根據這些專家的猜測,古埃及的文明,通過古代印度地區、中亞的途徑,來到西南夷通道、蜀身毒道,再吸收了緬甸、阿富汗等國家的文化成果,最終影響到了古蜀文明。這件面具,如同古埃及文明一樣,是戴在逝去先人面龐上,或者是神像上,以供「娛神」所用。它既是為了給「神」帶來歡樂,也是古蜀民奉獻給「神」的禮物。
這種說法,可能很多人認為荒誕不經,但文明的傳播和影響力,也許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即使是各種文明交流碰撞,也並不影響華夏文明的崇高地位,不管這種說法對不對,我們都應該以一種寬容的精神來看待。您說對嗎?歡迎留言探討。
※父親只是縣令,她卻當上了皇后,卻遇到了史上最狠的對手
※她是女兒身,選了個好丈夫報了國讎,還生了個好兒子開創盛世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