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證協安青松:券商場外業務發展不充分,跨境業務剛起步

中證協安青松:券商場外業務發展不充分,跨境業務剛起步

IPO審核趨嚴投行業績下滑、減薪裁員、11月業績回暖……年內圍繞券商的消息頻出,券商目前發展整體情況如何?

「資本實力和盈利能力增強、業務結構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中國證券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安青松在第二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表示,目前,包括融資融券業務、股票質押回購業務等在內的資本中介業務成為券商業績重要的增長點。

但與此同時,安青松認為,在場外業務和跨境業務等方面,證券公司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一方面,券商資本實力增強、業務格局進一步完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底,3131家證券公司總資產6.14萬億元,是2011年的3.9倍,凈資產1.85萬億元。證券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翻番,2017年證券行業實現同業收入3148億元,是2011年度的2.3倍,實現凈利潤1229.5億元。業務格局方面,資本中介業務不斷發展,包括融資融券業務,股票質押回購業務等在內的資本中介業務成為重要的增長點。同時,場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收益憑證業務,PB業務,資產託管業務,另類投資業務的新業務得到了初步發展。

另一方面,當前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資本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加,證券公司經營壓力增大,證券業核心競爭力不強,業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凸顯。

安青松認為,券商仍存在「大市場、小行業」、「大公募、小私募」等問題,具體包括:

規模體量偏小,與國際投行差距較大。數據顯示, 2017年底我國證券行業總資產6.19萬億元,只是略高於高盛集團一家公司的總資產規模,占市值總比重13.65%,而美國證券業占市值比重是69.5%。

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尚待解決的,上市公司在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缺乏有效的手段。截止到2018年三季度,我國企業IPO募集額為1362億元,私募股權融資額為146.49億元,公募是私募的9.3倍,同期美國私募投資1.23萬億美元,私募是公募的1.86倍。

場外業務發展不充分,2017年場內市場融資額是場外市場的8倍,而歐美資本市場是先有場外,後有場內,場外是場內的源頭和基礎,而且場外市場規模遠遠大於場內,其中約有90%的衍生品和80%的債券交易佔場外進行。

跨境業務發展剛剛起步,根據公司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境內證券上市公司跨境收入204.48億元,同比上升10.97%,中金公司、海通證券跨境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17.5%、17%、11.8%。但與國際一流投行相比尚有不少的差距。高盛證券2017年底39%的營業收入和77%的利潤都來自於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

此外,安青松表示,證券公司內外部經營環境競爭激烈,同質化局面未得到根本的改變,同時。合規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從商場、棋局到賭桌 「弈者」劉立榮沒能笑到最後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