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VOX 總結了這一年 7 個有關科學/健康的誤區
2018 年,科學家們通過測試等手段幫助人們更好掌握了一些事實,它們有關心理學、流行文化以及政治思想。Vox 列出了 7 個熱門誤區,並希望它們在新年到來之際趕緊「消亡」。
誤區 1:應對氣候變化會影響經濟發展
特朗普 10 月公開表示不願為應對氣候變化犧牲國家福祉。然而美國 13 個聯邦機構發布的一份 1656 頁的國家氣候報告明確顯示,人類活動是引起氣候變化的根本因素,並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這一年的加州野火、颶風佛羅倫斯給美國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評估報告稱,到本世紀末,氣候變化可能會使美國經濟損失數千億美元。
轉型並不便宜,但整體轉向更清潔的經濟是一個巨大商機。可再生能源行業在美國目前已經提供了比煤炭行業更多的就業機會。《經濟學人》9 月的報道顯示,更具可持續性的經濟發展將在 2030 年前節約 26 萬億美元。
所以說應對氣候變化有利於經濟發展,什麼都不做才是一種昂貴的選擇。
誤區 2:抽電子煙很酷
根據《2018 年美國青少年吸食煙草調查報告》統計,目前吸電子煙的初高中人數已經飆升至 350 萬左右。
廣受歡迎的電子煙品牌 Juul 設計精巧、外觀時尚,像一隻 U 盤,很容易吸引本不吸煙的青少年注意,但它的尼古丁含量遠超普通煙草。
電子煙對青少年群體的影響引發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注意: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將限制果味電子煙的銷售,同時限制線上銷售。香港 4 個教育團體也呼籲全面禁止電子煙和其他新型煙草產品。
電子煙也許受歡迎,但它並不酷。
誤區 3:尼安德特人比我們更野蠻
當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尼安德特人是一種與我們略有不同的物種時,這個物種就被妖魔化了。1911 年科學家們重建了第一個尼安德特人的骨架,他通常被形容為一個可憐的生物:駝背、野蠻、笨拙、原始。
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 11 月發表了一項最新成果,現代人跟尼安德特人之間的聯繫比我們之前所知得要緊密。
解剖學上的現代人從非洲向外擴散時,曾在歐亞大陸西部遇到尼安德特人。這些遭遇事件在當今非非洲人族群的基因組中留下了印記:該族群約 2% 的基因組中有尼安德特人成分。
考古學家最初假定,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只發生過一次基因交流,但分析顯示,東亞人攜帶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例比歐洲人高 12% 至 20%,這表明可能發生過多次「遭遇」。
誤區 4:棉花糖實驗是未來是否成功的關鍵
好消息是:你的命運不能僅僅通過在 5 歲時能否抵抗一個棉花糖的誘惑,而在 15 分鐘後獲得 2 個棉花糖的能力來決定。
今年 5 月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在研究中重新審視了這項社科領域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20 世紀 90 年代,心理學家發現如果年齡小的孩子能夠更長時間抵禦棉花糖的誘惑,他們可能以後會獲得更高的 SAT 成績,同時行為問題更少,這意味著如果教導孩子保持耐心和自我控制,他們將因此受益。
新的研究採用了更大、更多樣化的樣本和更嚴格的方法。雖然 4 歲時通過棉花糖實驗能夠預測 15 歲時的成就,但相關性是原始論文研究的一半。如果控制家庭背景和智力等因素,那麼相關性幾乎消失。
換句話解釋,如果你有兩個孩子,他們是同一種族、同一性別、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都是相似的,那他們的早期認知能力也會類似。如果一個人吃了棉花糖,一個人沒吃,這有影響嗎?作者表示,答案是應該不會。
誤區 5:移民會帶來疾病傳播
大篷車移民是美國今年忙於應對的問題之一。
但相關部門的一個說法表示,來自中美洲的 4000 名移民可能會將天花帶到美國,這是錯誤的。天花目前已經被消除,這是目前唯一已被根除的人類病毒。
拉丁美洲人將麻風病帶到美國的概率也很低,較高的結核病發病率雖然存在,但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會對移民群體進行篩查。
公共衛生問題的爆發源頭往往是遊客或者在海外得病帶回國內的美國人,以及一些拒絕為自己及孩子接種疫苗的美國人,但他們並不是來自宏都拉斯的難民。
誤區 6:僅憑接觸另一派的觀點就能減少黨派之爭
最近杜克大學、紐約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向 1220 名推特用戶付費,讓他們大量接觸與他們政治立場相左的一派觀點,但作者最後表示:「我們沒有發現社交媒體上的組間聯繫會減少政治兩極化的證據。」
實際上,實驗中的共和黨人在測試過程中變得更保守,自由主義者變得更加自由。作為個體,政治相左者往往對我們信服的觀點充耳不聞。
叫做「道德基礎」的心理學理論也許可以對此進行解釋。道德基礎是人們擁有的本能式的堅定世界觀、道德理念。自由主義的道德基礎包括平等、公平、保護弱勢群體,保守主義的道德基礎包括忠於群體、道德純潔和尊重權威。
在我們爭論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對方的道德基礎與我們不同,並且錯誤地認定對方會受「強有力證據」的影響。
在一篇描述該實驗的科學論文中,作者認為無辜的人在掌握權力的情況下,會開始濫用這種權力,而那些陷入無能為力狀態的人將被驅使從而屈服、甚至瘋狂。
今年 6 月,記者 Ben Blum 在經過深入研究、採訪當年的參與者後,發文表明實驗者的反應並非完全出於自發和不受操控。一名「囚犯」告訴 Blum,他的崩潰是一場表演,因為實驗不允許中途退出,他要脫身去準備即將到來的考試。
這些新發現並不意味著實驗中的一切都是戲劇,但這個長期以來被奉為經典的實驗也許並不能得出當初的結論。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的蘋果新店,古建築里有未來感的庭院
※瑪尚諾有了新對手,英國的意式餐廳「滋意」在上海開店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