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幼童「午睡死」再次發生!要不要午睡?如何睡?看3點!
哄吃、陪玩、求睡,是家長的每日必修課。好不容易熬到孩子自己可以吃飯、玩耍的時候了,又冒出一個「午睡難」!
要麼東看看、西摸摸,床上躺兩小時就是不睡覺;要麼中午一睡仨小時,晚上到11點還精神抖擻......
多麼熟悉的生活場景啊,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孩子不睡午覺,幼兒園老師竟然「打」著讓娃睡!
但科大大想提醒各位家長和老師:
寶寶不喜歡午睡,是生長發育的正常階段,切記不要為了圖省事而暴力對待!
彆強制!警惕「午睡死亡」事故!
讓活潑好動的小傢伙安靜下來午睡,是個家長頭疼的問題。但並不是所有寶寶都必須午睡。
看吃飯時間
一名年僅5歲的孩子小萬,吃過早餐去幼兒園,到了午餐時間,小萬已經很飽了,但老師不允許浪費糧食,就硬撐著把剩下的飯菜吃光了。
結果午睡時間過後,小萬再也沒醒來。醫生表示,因為食物還未消化就睡覺,導致食物倒流,堵塞氣管窒息死亡。
這已經不是第一起悲劇!家長和老師應該引起注意,不要讓孩子吃飽後立馬睡覺。
2010年12月22日,東莞3歲男童在幼兒園午睡時猝死,家屬發現小孩鼻腔有血,身上有大面積淤青。
2012年3月21日,成都5歲小女孩羅丹梅在幼兒園午睡後,全身抽搐,陷入昏迷。經搶救無效,羅丹梅於第二天凌晨死亡。
2012年4月24日,佛山3歲男童小毅在幼兒園午睡後死亡,當時小毅面色異常、嘴唇變黑。
2012年12月4日,連雲港1歲7個月大的女寶寶,在寶貝親子樂園離奇死亡,園方稱孩子午休後起床翻白眼,送醫院後不治身亡。
2014年11月7日,東莞5歲男童在幼兒園午睡後,任憑老師怎麼呼喊卻再也沒有起床。家長發現孩子的嘴巴和鼻子都有飯。
看寶寶年齡
寶寶的睡眠模式,隨著寶寶年齡增長而調整。
表格中的睡眠時長只作為參考,如果寶寶沒有達到對應數值或稍稍超過,家長也不必焦慮。
看精神狀態
除了寶寶的年齡和睡眠模式,要重點觀察寶寶下午的精神狀態。
? 中午不睡覺,下午寶寶的精神狀態還不錯,那家長可以取消午休時間,晚上安排寶寶早點睡覺。
? 中午不睡覺,下午寶寶開始焦躁不安、莫名哭鬧,說明寶寶需要午睡。
不午睡是變聰明的訊號
寶寶如果不午睡,一整天精神佳、脾氣好,說明寶寶的大腦發育比較成熟,是變聰明的表現。
因為嬰兒時期的寶寶,白天和晚上都需要用睡眠來補充能量,也就不存在「午睡」的說法。
而隨著年齡增長,寶寶的大腦逐漸發育成熟,不再需要通過多次睡眠來緩解大腦疲勞。
5點搞定寶寶午睡習慣
多數幼兒園有統一的午睡時間,為了讓娃適應幼兒園,同時解放自己,家長要幫助寶寶養成規律的午睡習慣。
建立作息表
家長按照各自的家庭習慣和寶寶需求,制定「EASY模式」作息表。
E:Eat 吃;
A:Activity 活動;
S:Sleep 睡覺;
Y:Yourself 自己選擇。
簡單地說,家長按照【吃飯—玩耍—睡覺】的順序安排寶寶的日常生活。寶寶熟悉規律後,自然而然就養成了吃飯後,玩一會兒就上床睡覺的好習慣。
讓午睡變有趣
大寶寶明確拒絕午睡,說明ta開始有了掌控欲,希望自己做決定。這時家長不能直接強制寶寶午睡,而是要像「熄燈儀式」一樣,建立午睡儀式!
① 和寶寶一起關上門、拉窗帘;
② 在床上進行一項安靜的遊戲,比如講故事、聽兒歌、做撫觸;
③ 讓寶寶學會「安靜」,並最終進入睡眠。
午睡儀式,控制在30分鐘左右。這個時長既有助於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又能建立規律的睡眠習慣,避免強制午睡現象出現!
及時接收睏倦信號
研究證實,過於睏倦的寶寶表現出興奮、易怒、焦躁、難以入睡等狀態,因為體內產生了對抗疲倦的化學物質。
所以建議在寶寶不是困得很厲害,但已經發出睏倦信號時,就安撫寶寶午睡。
動作信號:打哈欠、揉眼睛、抓耳朵、撓腦袋。
情緒信號:脾氣變大、尖叫、煩躁不安。
控制最佳午睡時長
寶寶一不午睡,下午就沒精打采。這說明寶寶需要午睡,但不需要過長時間。
1歲:2小時左右;
2~3歲:1小時左右;
3歲以上:30分鐘到1小時。
如果寶寶每天在床上躺1~2個小時才能睡著,那家長可以稍稍推遲入睡時間,縮短午睡長度。
這樣寶寶能快速入睡,下午的精神也不錯。
但要告訴寶寶「其他小朋友需要午睡」,引導寶寶不睡覺時安靜玩耍,不打擾別人。
創造良好睡眠環境
適合寶寶午睡的睡眠環境,最好滿足下面這4點:
光線:光線較暗的環境下,寶寶較易入睡。
溫度:卧室溫度控制在26℃~28℃,濕度控制在50%~60%。
氣味、安全:熟悉的味道能增強寶寶的安全感,可用媽媽或爸爸的衣服作為寶寶的被子或枕巾。
聲音:單調的聲音和慢節拍的聲音有助於入睡,比如雨水聲,催眠曲。
科大大嘚吧嘚:
提醒家長和老師,如果用盡方法,寶寶就是不睡,且下午精神還不錯,那就不要強迫了。
做好以上5件事,為自己爭取更多自由時間,從容面對不願意睡覺的「小惡魔」吧!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註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更多育兒難題,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家庭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