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父母「硬塞」到國外的孩子們,後來過得怎麼樣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留學似乎早已超出了理性的範疇,
成為了一種某些家長心目中近乎迷信的存在
。為了鍍層金,出國留學成了人人都想啃一口的香餑餑。
和幾十年前的錦上添花不一樣,秉持「要給孩子最好」的心態,有的家庭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
硬是把孩子給「逼出了國」
,甚至寧願傾家蕩產,「
沒錢把房子賣了也要出國讀書
。只要能出去,一切都好說了。」
可是那些被父母硬塞到國外的孩子們,真的過得好么?
我在國外,寸步難行
曾有小夥伴跟主頁君分享過自己被「逼」出國外的心理變化,媽媽的強硬要求,讓她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
「
從飛機降落的那一刻,心頭湧上了一股說不清的落寞
,出國後的自己,彷彿被遺棄了,失去了家長老師的「耳提面命」,吃不慣美餐,聽不懂講課,看不明白論文,更沒有交心的朋友;
日韓同學表面和藹,背地裡嫌她不精緻,ABC則和自己文化上完全不搭,二代們更是只和二代圈裡的人玩。」
於是她的日常只能是暴飲暴食,逃課打遊戲,買限量版包包,搶聯名款球鞋,花錢如流水,成績也一落千丈。自由對她來說,
就像是四面都水泄不通的圍牆,雖然清晰可見,但卻讓人窒息
。
「我想回國,但我媽不讓,
在國外的我撐死也就算個喘氣的
,根本不叫活著。」
對於父母而言,孩子的這些變化在他們看來就是「幼稚胡作」 「不懂得珍惜」:
「我在國內努力打拚著把這最好的一切捧給你
你怎麼就不知道珍惜呢?」
更多的還有質疑,面對孩子無助的回國哀求,他們總是用這句話打發掉:
「為什麼別人能在國外過得這麼好
你就不行?」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留學」這一條路
。
最熟悉的例子,就是前段時間出國兩年敗光兩百萬的晨宇
,因為成績不好,他被媽媽送到紐西蘭留學,在紐西蘭留學的兩年間,他敗光了200萬不說,最後連預科都沒畢業。不僅如此,即使到了現在,
不管是在學業上還是在生活中,晨宇依舊是一個無法自理的「巨嬰」
。
乍一看, 好像是留學導致了晨宇生活奢侈和不求上進,但仔細分析下來,問題的根源其實在於,
晨宇的媽媽沒有把兒子的狀況了解透徹
,就著在匆忙之中,把兒子送出了國,以為留學是味「萬能靈藥」,什麼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顯然,晨宇的「解藥」也並不是留學。
父母離婚之後,父親重組家庭,母親忙於工作,他們就這麼在晨宇的生活中缺位了。而這空缺的部分,本應該由親人關懷與愛來溫暖,現在卻
被父母作為補償的物質
塞得滿滿當當。
在這種環境成長下的晨宇,成績不好,鮮少與人交流,沒有朋友,無論出國與否,不過是將在國內打遊戲的窩平移到了國外罷了。
沒了解清楚孩子的實際情況,不顧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
「硬」是把孩子送出國,最終可能會釀成
悲劇
。
2014年8月21日,一名22歲的中國留學生林某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CSU Fullerton)停車場的4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出生於單親家庭的林某,從小由母親撫養長大。
雖然林某的母親是工薪階層,家境也並不富裕
,但為了讓兒子有個更好的前途,林母仍然決定將林某送去了美國讀書。
當時的林某就讀於富樂頓州大的英語培訓班(ESL)。根據規定,如果他的英語水平考過了學校設定的分數,才可以繼續在該校讀本科,但很遺憾,林某沒有通過英語測試,之後,他又錯過了補考。
於是,遲遲無法合格進入學校就讀本科的林某,
在2013年左右被學校終止了學生身份
。
在
成為「黑戶」的同時,林某也陷入了家庭的危機之中
。
身為工薪階層的林母,已經無力再負擔林某在美國的生活開銷,所以停止給林寄錢,最後他的信用卡也被停了。
林某自救過。為了生活他打過零工,但終究因為沒有身份,薪水不多,工作也很不穩定。始終看不到光亮的未來,促使他走上了那條不歸路。
而即使得知兒子死訊,林母也因湊不夠赴美費用,甚至無法為兒子料理後事。
沒有讀到大學「無顏見江東父老」、家裡為自己付出很多自己卻一事無成的壓力、回國工作可能不如在美國賺得多……或許這都是林某憂心並選擇不回國的理由,但造成悲劇的最初原因,是
不顧家庭情況,執意留學的那個選擇
。
父母把子女硬送出國的理由有很多,比如
初中的時候早戀,談了個女朋友,爸媽看不過去就棒打鴛鴦,愣是給送到大洋對岸去
,也有像晨宇那樣因為成績不好,認為出國是條新出路的,更有看著別的孩子都出國,眼紅不已,非要把自己孩子也給送出去的...
不可否認,其中也的確有憑藉著自己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在異國站穩腳的孩子,但
更多是因為自身本有的抵觸情緒
,再加上英語基礎差、文化環境各種不適應,以至於在國外寸步難行,甚至釀成悲劇。
父母的強硬,孩子的不情願,會放大本就在異國可能會面臨的困難。
同為被父母「硬塞」出國的小夥伴曾說過,當時自己在國外住的地方很吵,很多個晚上都是伴著party的歡鬧聲入眠。這對本來就不怎麼喜歡社交的她來說,異常厭惡這種對外的社交方式,但其實這種鄰居開party、吵得睡不著的情況,在國外留學的小夥伴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過,但可能因為本身就排斥出國這件事,
便無限地放大了這種反感的興趣
。
不是到了美國,就可以被叫做「留學生」
旅行也許可以買張機票說走就走,但是
對於留學而言,並不是買張機票飛到美國這麼簡單
,這可是關係你一生前途的重要決策。
它不僅需對自我的清晰定位,還要有完整的前期規劃,以及整個家庭持續不斷的配合和支持,無論是物質資金層面的,還是精神鼓勵方向的。
少了任何一個,這條布滿荊棘的留學之路都可能艱難重重。父母的隨口一句「我給你錢,你出國吧」,就把自己的孩子「扔」出了國外是萬萬不妥的。
父母眼中的「鍍金」,給孩子的壓力千斤重。
試想下,一個在國內生活了18年的人,突然到了一個語言不通,文化環境都異常陌生的環境里,就算是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不適應的孤獨感都會迎面襲來,
更不用說是那些被家長強塞出國,對世界和自我認知還存著不足的孩子
。
即便是出國是自己的選擇,可到了國外,還會面臨種種不適應,擔心融入不到大家圈子中,開始為大大小小的考試慌了神,和曾經親密無間的朋友漸行漸遠,人前你戴上面具,假裝樂觀開朗,而人後的你卻疲倦得連一句話都說不出。
曾有很多小夥伴在後台跟主頁君留言,分享自己的留學經歷。
有小夥伴稱自己剛來紐村,
大一的時候每天五點起床去圖書館晚上十一點半才回家
,一個周吃三四十刀,為了省錢連肉都幾乎不捨得買每天靠麵包度日。
上課老師語速快,一句話剛聽完前半句後半句還沒來得及反應第二句就開始講了
,實在跟不上只能和每科那好幾公斤重的課本死磕,一門課幾千刀真的掛不起...
還有小夥伴稱,本以為自己的托福SAT成績夠高了,結果到了國外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不僅上課內容跟不上,
日常跟外國同學溝通也比較費勁
,出國兩年,也沒交到幾個朋友。
在剛剛過去的Final周也有小夥伴在後台給主頁君留言說,簡直焦慮狂躁喪到底,擔心掛科,天天熬夜到凌晨三四點,
靠著兩大杯咖啡度日
,硬撐著過去了這痛苦的一周。
出國是自己做主、經歷了托福SAT備考打怪升級,還有父母全力支持的留學生尚會遇到如此心酸的事情,更不用說自己
完全被動出國,甚至沒經歷過艱難申請季折磨的孩子了,「孤獨無助」、「痛苦掙扎」只會在他們身上無限放大
。
但這些學生家長和親友對此卻毫不知情,甚至知情了還認為是孩子的過錯,罵兩句後,便仍然沉浸在「我家孩子很優秀,我家孩子很出息,我家孩子讀美國名校」的誇耀中。
「爸媽,請別再把我扔出國了」
似乎,我們從一出生就陷入了一條必經之路讀書考試,功成名就,出人頭地,努力成為老師口中的「好學生」,同學眼中的「模範生」和家長心目中的「好孩子」。
可是憑什麼呢?
這是他們希望我們成為的模樣,是世俗教育強加給我們的舒服,並不是我們真正想成為的樣子。
「優秀」本就沒有統一的標準,可能從來沒有考過第一,甚至在班級吊車尾,但體育成績突出,每年運動會上都代表學校參賽,可能品行端正,喜歡樂於助人,
可能沒有參加高考,在申請季「殺」出一條路,去了美國名校讀書,可能不願意出國,就想在國內讀個本科
,這些統統都可以。
出國的意義在於,你也許可以看到更廣闊的空間,也許可以鍍一層金,而這些的前提是,
你願意、你適合、並心甘情願地為此付出
,並不是有誰能替你做出決定,即便是最親近、給予我們生命的父母。
主頁君也在此呼籲那些不了解自己孩子實際情況,不顧家庭狀況的家長們,不要覺得出國讀書適用於每一個人,也不要覺得只要把孩子送出國了一切都好說,
如果真的為孩子好,就聽聽他們的聲音
,真正適應孩子的學習方式和教育環境才是最好的。
最後,主頁君想說,那些在國外讀書的留學生們,你們真的很棒,無論身處何地,無論面臨怎樣的困境,都請照顧好自己,
不要放棄愛自己,因為你自己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值得你愛
,都值得幸福。
本文系原創文章
,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本期推薦閱讀:
後台回復關鍵字【
回國
】,提取《回國後,我為什麼這麼害怕變成「社會底層」?》微信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
為了讓大家第一時間看到優質的海外內容
千萬!千萬!千萬!
記得【
星標
】或【
置頂
】INSIGHT視界
※美國Top30最看重什麼樣的課外活動?不出國門也能Get的申請殺手鐧
※辱華D&G再發聲明:大秀取消是你們的不幸!要我道歉?沒門!活該你被全網下架
TAG:INSIGHT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