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讓皮膚閃閃發光的金銀花

讓皮膚閃閃發光的金銀花

師說

總是感覺一味一味寫白遍的本草構成,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寫得煎熬,看官也沒多大興趣。可經過寫山藥、百合,我忽然找到個自得其樂的法子,就是以葯寄情。因此我會一如既往將天馬行空、明槍暗箭的行文風格進行下去。

金銀花,又叫銀花、雙花,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是以不同的部位入葯的。宋代以前只用莖、葉,以花入葯始於宋代,貴花而賤藤始自清代,民國時期才對不同產地的金銀花做出優劣之分。

金銀花最早的藥用名稱叫忍冬,宋以前無金銀花之名,連使用部位都只是莖和葉。「金銀花」之名,首見於宋代《蘇沈良方》,這可能是「金銀花」之名的最早出處。清代以前的本草書籍大都記載金銀花的花、藤、葉均可入葯,而功效卻大致雷同。現在乾脆只用花蕾或初開的花了。

我猜,這個用藥部位的演變,也許更多是商業考量,畢竟花蕾看起來矜貴,畢竟物以稀為貴。頗有典型意味的類似演變還有胎菊,我一位咖姓朋友,也許會看到這篇文章,他常常說,胎菊是發育不良的菊花,改頭換面就賣出高價。我很贊同。而忍冬這個演變帶來的最大傷害就是「白遍」成本的提高

另一個忍冬變金銀花的墮落因素是藥性

但凡我研究一味本草,喜歡從《神農本草經》的最初定義去理解,可惜忍冬屬於《本經》的佚葯,所以這裡摘錄梁代《神農本草經集注》:「忍冬,味甘,溫,無毒。主寒熱身腫。久服輕身,長年益壽。十二月采,陰乾。」且陶弘景還特別指出:「惟取煮汁以釀酒,補虛療風。」

時至今日,《藥典》給出的金銀花性味歸經已經是大相徑庭

銀花

性味:甘,寒。

歸經:歸肺、心、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用於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

金銀花怎麼會從上古的溫性,變成了寒性呢?

這是後世醫家不懈的求知慾造成的。他們看到金銀花的所有功效都指向清熱解毒,就自然而然認為古人錯了,那一定是一種寒性的藥物,因為「療熱以寒葯」嘛。唯有性寒才解釋得通。

然而,解熱毒只有寒葯一種方法嗎?

答案在「補虛療風」四個字。結合後世醫家所有歸經的最大公約數,金銀花入肺經,補了肺虛,肺主皮毛,皮毛可以正常開合,熱風不就很容易驅趕出去,而且,觀其主治,也確實以表證居多,至於腸癰和血痢,用肺與大腸相表裡也很容易解釋得通。

所以中醫認為金銀花具有美容功效,就不難理解了。肺強,皮膚就健康,肺能正常宣發各種虛邪,皮膚就有光澤。

有時候,格物致知是一種不正之風。因為幾乎沒有物可以格到底,硬格,就會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偽知識。

我最近常舉的例子是:中醫的邏輯,肝主眼,羊肝可以補肝,所以羊肝對眼睛有好處;現代醫學的邏輯,羊肝含有維他命A,維他命A又稱視黃醇或抗乾眼病因子,所以羊肝對眼睛有好處。現代人認為後者很科學,更有邏輯,可你看懂什麼了?(不要試著回答,我後面還暗藏了一百多個追問)

胡適把格物致知理解為科學的研究事物的方法,深以為然,中醫從來就不科學,用科研手段深入中醫藥,就會得出中醫不科學的終極結論,本就少得可憐的中醫藥研究經費,都流向了中藥有效成分、遠紅外探測穴位這些傻傻的課題上。

要我看,還不如像文末福利那樣把《傷寒論》等中醫巨著變成問診小程序,實在比那些宏大而無用的研究要有實際意義的多。老年人也不必反覆上權健之類的當。可惜的是,一個權健倒下去,還會有千千萬萬個權健站起來。

文末福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念處學堂 的精彩文章:

冬吃蘿蔔賽人蔘?
冬季嘴干起皮,在唇炎之前護理好你的唇

TAG:大念處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