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孩子愛和自由,怎麼給是關鍵!
作者:李雪
本文:李雪愛與自由(lixuexinlixue)
關係中有一個不變的規律:只要有改造對方的慾望,就一定會遭到反抗,哪怕它聽上去再正確合理不過。
1
自戀式的改造妄想
微博上有個網友說,媽媽居然擅自把她哺乳時蓬頭垢面,甚至露著乳頭的照片和視頻發到親友群里,這讓她著實生氣,去跟媽媽理論,結果大吵了一架。媽媽說她小題大做,很多親友都站在媽媽那邊。「難道我真的做錯了嗎?可我覺得媽媽才是那個不懂得尊重別人,不懂得界限的人。」她說。
在這件事情中能看到:這個網友非常想改變自己的媽媽,期望把「不懂得尊重別人,不懂得界限」的媽媽變成一個理解、尊重自己的人。我分析過「媽寶男」的心理動力,有人問:「我老公就是這樣,我怎麼做才能讓他明白這一點?」這是很直接的改造慾望。
還有一些更隱蔽的提問,像「我老公有很多問題,我應該怎麼和他相處呢?」這個問題貌似是在問自己應該怎麼做,其實還是想改變對方。「我怎麼做才能改變老公對我的態度?」
這是經典的自戀式改造妄想:只要我努力做些什麼,學習更好的溝通方式,或者讓自己更優秀,更符合對方的期望,對方就能好好對待我。
2
極端的控制,
是你死我活
孩子對於改造的能量最為敏感。我經常講,要給孩子愛和自由,尊重孩子的界限,不去控制他。有的家長跟我反饋:「老師,我已經按照你說的做了,允許他玩兒平板電腦,可是他已經玩兒了整整兩天,還不放下。」
這依然是改造的慾望,只不過手段升級了,用 「我先給你一點兒自由」這種更高明的控制手段,但孩子能感受到。只要他感受到家長的改造慾望,那麼這種所謂的自由給了也白給,孩子知道自由的甜頭不會長久,手中的平板電腦隨時可能被奪回,自然不肯放下。
關係中有一個不變的規律:只要有改造對方的慾望,就一定會遭到反抗,哪怕它聽上去再正確合理不過。比如「我這麼做是為了你將來的幸福」「我這麼做是為了你的身體健康」等。
只要有改造,就會有反抗。反抗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直接反抗,「我不聽你的」「我不按照你說的做」;也有間接反抗,「行為上看似聽你的,心卻對你關閉」「拿自己撒氣,或者尋找其他發泄口,等到情緒達到引爆點再來攻擊你」。
反抗的結果往往十分慘烈,比如有的孩子弄垮身體、犧牲學業、毀掉事業,以此來報復父母的控制,證明父母錯了。
再舉個親密關係中的例子。丈夫出門前,妻子叮囑一聲「慢慢開車,一路平安」,這會讓丈夫感覺很溫暖。但如果妻子反覆嘮叨,甚至批評丈夫「你這個人平時就馬虎衝動,你記住啊,千萬不要開快車」,反而會引起丈夫反感,他開車的時候內心就會有一種控制不住的衝動,總想狠狠踩油門,做出一些危險的動作。這就是我們無意識的對控制的反應。
最極端的控制與反控制,是父母把孩子送進戒網癮機構進行虐待式的「行為矯正」,孩子被非法囚禁,遭受慘無人道的虐待。那些孩子出來以後,很多都有自殺傾向。有新聞報道,有個女孩逃出來之後把自己的媽媽捆綁起來殺害了。最極端的控制是你死我活,甚至同歸於盡。
3
放棄改造別人,
就是放過自己
有很多成年人跟父母相處起來很鬱悶,他們向我訴苦,擔心父母的一些做法可能會傷害自己的孩子,問我該怎麼辦。
這就好比你把孩子放在老虎旁邊,然後問我:「萬一老虎咬到孩子該怎麼辦?」老虎就是會咬人,這是它的本性,但問題是你為什麼要把孩子放在老虎旁邊?為什麼要跟可能傷害自己、傷害孩子的父母住在一起?
也許你能找到一萬個理由:要上班,沒人帶孩子; 收入低,請不起保姆;就算請得起保姆,也不放心……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原因。
作為成年人,不跟父母住在一起,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自己和孩子餓死吧?促使你和父母住在一起的真正動力其實是你不肯放過父母。一個新生命的出生,再次激發你改造父母的慾望,你想借養育新生命的機會讓父母認識到他們錯了,妄想他們能夠看在新生命的分兒上,改變對待你的態度,就好像你自己重新出生一樣。
改造慾望比海洛因更讓人成癮,深陷其中的人為了改造父母,往往不惜犧牲自己的小家庭,犧牲自己的孩子。改造一個人,足以讓一個人忙乎一輩子也不得安寧,彷彿被囚禁在監獄中,沒有為自己活過,也沒有享受過廣袤的世界,因為實在沒有多餘的精力了。
活在改造別人的妄想中,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什麼影響呢? 最直接的影響是給自己造了一座「監獄」。
很多女人一輩子都活在「我對你無限付出,你就能愛我」的劇情中,一輩子都在犧牲和怨恨,一輩子都得不到愛。這難道不像終身監禁嗎?
4
將自己從「改造自我」的囚籠中釋放
放棄改造,不僅是放棄改造別人的慾望,還要放棄改造自我的妄想。
我自己也曾陷入改造妄想中不能自拔,而且,我的改造妄想看上去更高級一些。因為我不斷自我覺察、自我改變,每天都在成長進步,對自己越來越有覺知,人格中病態的部分越來越少, 人際關係也越來越好。
直到有一天,一個特別好的朋友點醒了我,他非常不客氣地對我說:「這麼多年了,你還是沒什麼根本性的長進,還是過去的老樣子。」
我聽了特別不服氣, 我的成長大家有目共睹,微博上有很多粉絲喜歡我、支持我,他怎麼能這麼評價我呢!
他接著說:「你依然在渴望那個看不見你的人能夠看見你,這麼多年了,一點沒變。」
這句話就像驚雷一樣炸醒了我,確實,我每天都在覺察自己的劇情模式,但是底層的幻想卻一直沒有變——對方看不見我, 是因為我還不夠好,如果我的心理越來越健康,溝通能力越來越好,對方就能看見我、回應我了。
天哪!這個妄想的牢籠一直囚禁了我三十多年。這三十多年裡,我沒有享受過自己的人生,因為我的所有著眼點都在怎麼改變對方,讓對方看見我。我就像籠子里的困獸,不斷思考,不斷撞擊籠子,想要讓籠子消失,而事實上籠門一直是敞開的,只是我自己不肯走出去!
真相很簡單: 我不用撞擊誰,我也沒有被誰捆綁,只要不再跟籠子較勁,走出去就行。
我從改造大夢中徹底醒來,覺得以前太虧欠自己,迫不及待地想重活一遍,去體驗各種事。半年時間,我從一座城市搬到另外一座城市,租了房子,把家打造得很溫暖。我還帶著程序員開發了「初心心理」平台,讓更多的人能夠聽到我的課程。此外,我還健身、潛水、跳舞、滑雪……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
其實以前我也喜歡這些,喜歡各種各樣有美感的、好玩新奇的事情,儘管有能力和資源,但是精力都在改造大夢中消耗殆盡,連出門吃頓飯看場電影的心力都沒有。只要對方看不見我、不回應我,我就像個死嬰一樣,癱在那裡動彈不得。這是我嬰兒期的重現——雖然媽媽就在我旁邊,但她沒有能力看見我, 我只能半死不活地躺在那裡,等姑姑、鄰居過來抱抱我,我才有那麼一點生機。
嬰兒期的劇情非常不容易醒,但也不是不能跳脫。我希望所有看到我文字的朋友能比我聰明些,比我少跳些坑,比我少囚禁自己幾年,早一點釋放自己,去體驗這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豐富人生。
※能長時間看電視,卻沒辦法流利閱讀,什麼原因?
※中國那麼大,爺爺奶奶都一樣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