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道教形成時十分強悍,封建統治者當初懼怕道教,這是為什麼

中國道教形成時十分強悍,封建統治者當初懼怕道教,這是為什麼

提起中國道教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太上老君和原始天尊,或者是《道德經》。

其實,中國道家和道教形成的時間差的很遠,遠不是古印度佛家和佛教同時形成的關係,也比不上儒家和儒教形成的時間。

中國道家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而道教則一直到七八百年以後才最終形成。

那麼,道家和道教有什麼區別,最初的道教為什麼被統治者懼怕呢?

中國道教形成時十分強悍,封建統治者當初懼怕道教,這是為什麼

道家是先秦時代諸子百家的一個學派,代表人物是李耳,也就是著名的老子,他著《道德經》宣揚無為思想,後來的莊子則加奔放浪漫。

這一派學說在秦漢時代頗有影響,尤其是漢朝初年,曾以黃老之學為國策,無為而治,休養生息。

漢初淮南王劉安曾做《淮南子》就有顯著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崇尚自由,最高理想是小國寡民,對於統治者而言本來並沒有太大危害。

但是,事情在漢末發生了變化。

漢末時代,朝廷腐敗,土地兼并嚴重,百姓十分苦困,民怨沸騰,眼看就要爆發成為動亂。

在這種形勢下,有張角自稱「大賢良師」,以給人看病為開端,打著道家幌子,行諸異能,宣揚異端,創立了「太平道」。

太平道對外聲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組織了數以百萬計的信徒,揭竿而起,掀起了著名的「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將漢朝推向墳墓的大事,為了鎮壓黃巾起義,漢朝啟用豪強地主,中央喪失了權威。

中國道教形成時十分強悍,封建統治者當初懼怕道教,這是為什麼

同樣是在漢末時代,四川地區有張道陵,據說是張良後代,他在四川等地傳教,成為了道教先驅,是為「正一道」,又稱「五斗米道」,張道陵被稱為「張天師」,他傳給他的兒子張衡,張衡又傳給兒子張魯。

五斗米道設立「義舍」,吃飯不要錢,這種模式曾被毛主席稱為具有人民公社的性質。

張魯後來割據漢中,以五斗米道統治當地人民,最後投降曹操。

我們看道教的產生,其實是伴隨著農民起義而來的。

事實上,自漢末以後到南北朝時代,打著道教幌子起義的事件還有不少,比如著名的孫恩起義。

針對道教能夠籠絡基層百姓,能夠形成組織的特點,歷代王朝都對道教進行了整頓和控制,逐漸的,道教失去了革命性,後成為了統治者手中維護統治的工具。

中國道教形成時十分強悍,封建統治者當初懼怕道教,這是為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認真胡扯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的三武一宗為什麼要滅佛,他們結局悲慘是得罪了佛祖嗎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存錢機構是佛教寺院,這是金融匯票模式的鼻祖

TAG:認真胡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