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退《中導條約》耍什麼花樣?當年簽署是美蘇誰的勝利?
文:周禹
特朗普在內華達州發表講話稱,美國要退出《中導條約》,理由是俄羅斯一直不遵守該條約,所以美國不應再受《中導條約》的約束
《中導條約》全稱為《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該條約於1987年12月8日,由當時的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與美國總統里根簽署於白宮。該條約規定:美、蘇雙方要在條約生效後的三年時間裡,銷毀各自的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陸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並不再進行這類武器裝備的研發與部署。
戈爾巴喬夫(左)和里根(右)在簽署《中導條約》
那麼中程導彈問題為何會如此重要?以致於讓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如此重視,並為此特意簽署了一份條約。下面就讓我們就這一問題,展開具體的論述。
從射程上分類,導彈可被分為四類,分別是近程導彈(也叫短程導彈),射程為1000千米以下;中程導彈,射程一般為1000至3000千米;遠程導彈,射程為3000至8000千米;洲際導彈,射程為8000千米以上。
目前,世界上掌握中程導彈技術的國家比較多,朝鮮、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中國等國,都擁有了自己的中程導彈家族。被軍迷們熟知的我軍裝備的東風21型導彈,就是一款著名的中程導彈。
東風21中程彈道導彈
美蘇爭霸時期,蘇聯的中程導彈曾讓美國感到害怕。這是因為,蘇聯部署在歐洲的中程導彈可攜帶核彈頭,美國的西歐盟友又都在蘇聯中程導彈的覆蓋範圍之內,而且相對於遠程導彈和洲際導彈而言,中程導彈成本更加低廉,其在發射後留給被攻擊一方的預警時間也更短,攔截難度也就更大。
假如有朝一日美蘇間爆發衝突,蘇聯便可以用其手中的中程導彈對美國的西歐盟友實施核打擊,這對於西歐國家和駐歐美軍來說,不啻於是毀滅性的災難。想到這種極其恐怖的後果,美國當然會對蘇聯在歐洲部署中程導彈一事感到如鯁在喉,如芒在背。
蘇聯核試驗的照片
美蘇間的中導問題最早發端於1977年,從這一年起,蘇聯開始在其歐洲領土上部署RSD—10「先鋒」中程彈道導彈(北約稱該導彈為SS—20「佩刀」)。該導彈最大射程可達5500千米,可攜帶核彈頭,如從蘇聯西境發射,可以打遍西歐各地。蘇聯決定部署中程導彈的考量是,美蘇爭霸進行到20世紀70年代初,蘇聯在戰略核力量方面已大致追平了美國,雙方之間已經形成了「核平衡」的局面。而要想打破「核平衡」帶來的僵局,就必須另闢蹊徑,於是蘇聯決定在自己略佔優勢的中程導彈領域好好做文章。
RSD—10「先鋒」中程彈道導彈
從圖示中可看出,RSD—10「先鋒」中程彈道導彈(即圖中的SS—20)可覆蓋西歐全境
蘇聯部署中程彈道導彈,一方面是為了在歐洲這一美蘇對抗的前沿地帶,謀求局部的對美核優勢;另一方面更深層的考慮是,打算用核戰爭的危險,在美國與西歐國家間製造矛盾。因為,蘇聯的中程彈道導彈打不到美國本土,但卻可以覆蓋西歐諸國,一旦戰端一開,無論美蘇孰勝孰敗,西歐國家都必然會遭到毀滅性打擊。所以,蘇聯認為一旦自己部署了中段彈道導彈,那麼不想給美國人白白當炮灰的西歐國家必然會對美施加壓力,迫其對蘇讓步。這時,如果美國同意讓步,那麼蘇聯自然可以坐享其成;如果美國不同意讓步,那麼西歐國家便會認為美國不顧其死活,因此與美國產生矛盾,這同樣對蘇聯有利。
RSD—10「先鋒」中程彈道導彈可攜帶三個彈頭(即可是常規彈頭也可是核彈頭)
但是,蘇聯人沒有想到,在反對蘇聯部署中段彈道導彈這一問題上,西歐國家與美國竟然表現一致。西歐國家和美國聯合表示,如果蘇聯不拆掉已部署完的中程彈道導彈,那麼作為反制,美國就將在西歐國家部署潘興II式中程彈道導彈。
中導問題就這樣出現了。
為了解決中導問題,美國除了打出了威脅要反制蘇聯的「硬手牌」外,還打出了嘗試與蘇聯接觸對話的「軟手牌」,以搶佔道義和輿論上的制高點。為此,美國向蘇聯建議,美蘇兩軍在歐洲的前沿陣地如此接近,而中程導彈發射後留給對方的反應時間又很短,因此極容易造成誤判,所以希望美蘇兩國能夠採取同步措施,銷毀各自的中程導彈。
如果因「擦槍走火」而導致雙方爆發全面衝突,這對於美蘇兩國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美國的上述建議得到了蘇聯方面的認可,此後,美蘇雙方開始嘗試著用談判的方式來解決中導問題。
1981年11月30日,美蘇關於中導問題的談判在日內瓦正式開始。在談判開始前,美國里根政府於11月18日提出了「零點方案」,該方案建議,蘇聯應銷毀在東歐地區部署的中程導彈,以此來換取美國不在西歐部署中程導彈。精明的蘇聯人看破了美國政府企圖「空手套白狼」的把戲,拒絕了這一方案。
從1981年11月30日1983年11月23日,在將近兩年的時間裡,美蘇雙方圍繞著中導問題進行了6輪會談,召開了111次會議。由於美蘇雙方誰都不肯讓步,談判最終陷入了僵局。
為了向蘇聯方面施壓,美國從1983年11月起,開始在英國、義大利、聯邦德國部署潘興II式中程彈道導彈,美國的這一舉動激怒了蘇聯人。作為報復,蘇聯單方面退出了美蘇關於中導問題的談判,並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國境內部署了新的戰役戰術導彈,同時繼續在本土部署RSD—10「先鋒」中程彈道導彈。
美國的潘興II式中程彈道導彈
1985年3月10日,蘇共總書記契爾年科因病去世,戈爾巴喬夫隨即成為新一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上台,為美蘇中導談判的重啟提供了契機。因為,當時蘇聯已處在內外交困的境地。
一方面,僵化的體制和偏向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的發展模式,使蘇聯經濟步履蹣跚,困難重重,連續6年的農業歉收,更讓蘇聯的民生問題雪上加霜;另一方面,美國里根政府又啟動了「星球大戰」計劃,聲稱計劃投資一萬億美元,以確立對蘇聯的太空優勢。
1983年,里根通過電視向民眾介紹「星球大戰」計劃
為了解決困境,重新激發國家的活力,戈爾巴喬夫決定對當時蘇聯的政策進行調整。1985年4月,在蘇共中央全會上,戈爾巴喬夫正式提出了「加速發展戰略」,該戰略主張要依靠科技進步,加速發展社會經濟,提高蘇聯的綜合國力。而要想推動國內改革的深入進行,戈爾巴喬夫就必須營造一個有利於改革的國際環境,為此,戈爾巴喬夫決定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緩和蘇聯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這就為美蘇中導談判的重啟提供了可能。
1985年5月,在戈爾巴喬夫的決策下,蘇聯重新回到了談判桌前,美蘇間關於中導問題的談判再度啟動。1985年10月,戈爾巴喬夫在法國首都巴黎訪問期間再度就中導問題做出了讓步,戈氏宣布在中導談判涉及的武器範圍上以及對中程導彈射程的定義上,蘇聯將接受美國的意見。
戈爾巴喬夫的示好,推動了美蘇在中導問題上的深入接觸。1986年10月,戈爾巴喬夫與美國總統里根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舉行會晤。這次會晤中,戈爾巴喬夫宣布蘇聯願意在里根政府提出的「零點方案」的基礎上,解決美蘇間的中導問題。但是戈氏在接受「零點方案」的同時也要求,美國在未來10年內,不能再試驗太空武器。但戈氏的這一要求遭到了美國方面拒絕,美蘇雷克雅未克會晤因此未能達成共識。
1986年10月,里根與戈爾巴喬夫在雷克雅未克舉行會晤
當時,蘇聯急需改善外部環境,以便集中精力推進國內改革。而且里根任期已經過完大半,對於蘇聯來講,如果將中導問題拖進下一任美國總統的任期內,無疑將會給中導問題的解決增添更多的變數。再加上緩和局勢和裁減軍備是當時西歐國家的普遍呼聲,如果蘇聯在這方面顯示的主動一些,可以適時博得西歐國家的好感,從而起到拉近蘇聯與西歐國家關係的目的。考慮到這些因素,戈爾巴喬夫決定在中導問題上繼續做出讓步。
1987年2月28日,戈爾巴喬夫發表聲明宣布,願意將中導問題同太空武器問題和戰略核武器問題脫鉤,同美國單獨就中導問題締結一項協議。戈氏在聲明還聲稱,希望蘇美兩國在5年內各自銷毀部署在歐洲的中程導彈,但同時允許蘇聯在烏拉爾山以東地區,美國在本土各自保留100枚中程導彈。待到中導問題解決了之後,蘇聯還願意就短程導彈問題與美國繼續展開談判。
4月,戈爾巴喬夫再度表示,蘇聯願意在蘇美關於中導問題達成的協定中加入這樣的內容,即蘇聯願意在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裡,單方面消除其部署在歐洲的中程及中短程導彈。但同時戈氏要求,美國也不能在西歐國家部署中短程導彈。戈氏的這一主張被稱為「雙零點方案」。
6月15日,美國總統里根宣布,接受「雙零點方案」,並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美蘇應在全球範圍內消除中程導彈的倡議,即「全球雙零點方案」。7月22日,戈爾巴喬夫宣布接受「全球雙零點方案」,並放棄先前提出的蘇聯要在烏拉爾山以東的亞洲領土上保留100枚中程導彈的要求。
7月24日,在日內瓦參加特別軍控會議的蘇聯代表奧布霍斯表示,蘇聯不會將「全球雙零點方案」同美國在韓國、菲律賓以及迪戈加西亞島的核存在掛鉤,只要求美國在上述地區不再增加核武器的部署即可。美國隨即也向蘇聯表示,美國保證不再對潘興II式中程彈道導彈進行進一步改裝,也不會將陸基巡航導彈裝備到艦艇上面。
在蘇聯主動讓步的推動下,美蘇間關於中導問題的主要分歧終於被破除。9月18日,美蘇兩國就解決中導問題達成了原則性協議。但此時,美蘇雙方在中導問題上仍有一些細節上的分歧,例如,銷毀導彈的期限定為多長,在一定時間之內美蘇雙方銷毀導彈的數量比例是多少,核查導彈銷毀進展情況的許可權如何被設定等等。在此後的兩個多月時間裡,美蘇兩國外長又進行了三輪會談,最終解決了這些分歧。11月24日,美蘇兩國就解決中導問題完全達成了協議。
12月8日,正在美國訪問的戈爾巴喬夫同美國總統里根在白宮正式簽署了《中導條約》,該條約的主要內容可被概括為:
美蘇雙方要按照條約所規定的內容,銷除相關的中短程導彈、發射裝置和輔助設置;至遲在條約生效3年之後,美蘇雙方不可再擁有條約所要求銷除的一切武器和設施;條約生效後,美蘇雙方均不得再繼續生產和試驗中短程導彈;美蘇雙方均有對對方進行核查的權利。
1988年5月29日至6月2日,里根訪問蘇聯。在這期間,里根與戈爾巴喬夫互換了《中導條約》的批准書,這標誌著《中導條約》的正式生效。
根據《中導條約》的規定,蘇聯總計要銷毀3128枚導彈和845具導彈發射架,美國則要銷毀1270枚導彈和283具導彈發射架。如果單純就數量而言,蘇聯所要銷毀的導彈和發射載具要大大多於美國人,因此蘇聯人在簽署《中導條約》一事上看上去是吃了大虧。但若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其實也並不完全是這麼回事。
蘇聯人同即將被銷毀的RSD—10「先鋒」中程彈道導彈合影
因為,蘇聯部署在歐洲的中程導彈根本夠不著美國本土;而美國部署在西歐的中程導彈卻可以直接打到蘇聯的歐洲部分。因此,雖然從名義上看,蘇聯要銷毀的導彈數量要比美國多,但實際上是用銷毀一堆打不到美國本土的導彈,換取美國銷毀了數目可觀的能打到蘇聯腹心地區的導彈。而且,當時蘇聯的經濟已經被軍備競賽的龐大開支壓得喘不過氣來,停止發展中段導彈能節省出不少開支,這在客觀上也給蘇聯的國民經濟減負。
當然,對於美國來說,簽署《中導條約》也並不吃虧。因為蘇聯消除了其在東歐及本國歐洲領土上部署的中程導彈及中短程導彈,這就意味著移除了懸在美國西歐盟友頭上的一柄「達摩克里斯之劍」,從而大大改善了美國西歐盟友及駐歐美軍的安全環境,同時也增進了西歐國家對美國的信任感。而且,美國的潘興II式中程彈道導彈在射程上本就不如蘇聯的RSD—10「先鋒」中程彈道導彈,所以對於美國人來說,銷毀掉潘興II也不算多可惜,而且還可以在「以短換長」中,抵消掉蘇聯在中程導彈射程上的軍事優勢。
美國人正在銷毀潘興II式中程彈道導彈
《中導條約》自打簽訂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0餘年的時光。從該條約生效之日起,美國與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就經常打指責對方違約的「口水官司」。近些年來,伴隨著美俄關係的起伏不定,《中導條約》問題接二連三的發酵。
這次特朗普又在公開場合,宣布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看上去像是要動真格的了。但是按照《中導條約》的規定,如果哪一方決定要退出條約,就必須提前半年通過外交途徑正式告知另一方。可目前特朗普僅派出了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赴莫斯科,向俄羅斯方面表達了美國想要退出《中導條約》的想法,除此之外,並無正式的外交照會。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美、俄圍繞著《中導條約》存廢問題的博弈將會繼續進行,而且這種博弈將會成為了影響世界局勢的重要變數。
參考資料
1.竇玉根:《美國為什麼威脅退出〈中導條約〉》,學習時報,2018年11月12日
2.趙玉明:《〈中導條約〉30年:美俄都想廢了它?》,世界知識,2018年第6期
3.賀偉華:《論戈爾巴喬夫與美蘇〈中導條約〉的簽訂》,社科縱橫,2005年第6期
4.白炎林:《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連環計」》,世界軍事,2018年第24期
5.武桂馥:《中導協議與美蘇綜合國力較量》,世界經濟與政治,1988年第3期
6.劉業群:《試論美蘇中導條約簽訂的歷史必然性》,廣西師院學報,1988年第2期
7.凌勝利:《美國為何執意退出〈中導條約〉》,解放軍報,2018年11月1日
8.軍事大辭海(上)
9.劉晨孫萍:《美欲退出〈中導條約〉危害幾何》,光明日報,2018年10月22日
10.康傑:《美俄〈中導條約〉前途生疑》,中國國防報,2017年5月5日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如何評價冀中軍區的反「五一大掃蕩」?雖不果斷,但有一重大意義
※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人的結婚變奏曲:不同的形式,相同的幸福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