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為什麼戴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戴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中國人對玉的鐘愛,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這種喜愛至今是其他國家所不能比的,且得到了世界的公認。

為什麼戴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古人把玉視為一種寶物,跟玉相關的詩詞也不止千百篇。

「芙蓉幕里千場醉,翡翠岩前半日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這些都是讚美玉的詩句。

既然玉這麼受歡迎,玉佩飾自然也成了許多王公貴族的日常佩戴之物。

比如《延禧攻略》里乾隆皇帝把玩的玉扳指,《如懿傳》里如意的下圍棋時不經意間漏出的玉手鐲,以及《琅琊榜》中江左梅郎梅長蘇頭上的和田玉冠。

為什麼戴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我們說的都是古裝劇中的玉,在現代劇或者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很少看到有人隨身佩戴著玉。

老年人的手腕上還不時能見到翡翠手鐲,但是在年輕人或者說80、90後的身上,我們幾乎很少見到玉的出現,這是為什麼呢?

古代男子身上佩玉,其實與當時的禮儀制度有關。

為什麼戴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周禮·玉藻》有言:「古之君子必佩玉。左結佩,右設佩。居則設佩,朝則結佩。齊則綪結佩。而爵鞸。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佩玉有沖牙。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意思就是古代的謙謙君子,如果不是重大的變故,比如弔喪,身上不能沒有佩玉,且在不同場合佩戴的玉也不同。

甚至對玉材的選用和色彩的配用,都有一定的規範。在唐朝時期,便明確規定了官員用玉的制度。

為什麼戴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因而,佩玉在古代是一種身份、社會地位的象徵,也是權力的一種表徵方式。

同時,玉受到士大夫、文人雅士的厚愛,他們以玉喻身,用玉的品質作為自身德行的標準,民間的玉配飾也相應更多。

在古裝武俠劇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文人俠士或腰間或劍上系著玉佩,出入大街小巷。這種風氣,在晚清尤盛。

為什麼戴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隨著朝代更迭社會變遷,佩玉對於身份地位、行止禮儀的意義逐漸削弱,佩玉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除此之外,年輕人不佩玉,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

80、90後的年輕人,正值精力充沛的年紀,大多還要為了生計忙碌奔波。

而玉的質地生性脆弱,經不起磕碰。年輕人長時間佩戴在身上,工作過程中難免會損傷到玉,得不償失。

為什麼戴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更不用說現如今年輕人接收新的思想,接觸新潮的事物,潮流文化才是當今的主流。

當我們走在城市中心街頭巷角,隨處可見的是各式寬鬆的潮款衛衣、嘻哈褲金和潮流板鞋。

也僅僅是在一些熱愛漢服文化的人身上,我們能看到一些傳統佩玉的影子。

為什麼戴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我們印象中的玉,是傳統文化的象徵和祖先智慧的結晶。

相比較於年輕人,老一輩的人似乎特別喜歡玉石佩飾,「男戴觀音,女帶佛」也常常在耳邊聽他們說起。

為什麼戴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小時候奶奶還在的時候,總是看到奶奶脖子上掛著一塊平安扣,而領居家的老人也佩戴著首飾,只是換成了手鐲。

他們說,玉是有靈性的,可以擋災禍、祛邪祟,對這個說法其實是將信將疑,畢竟老人嘛!說了我們聽了便是。

他們不像我們年輕人,能接受那麼多的新鮮事物。大部分思想,都已經根深蒂固,戴玉只是他們修身養性的一種愛好。

為什麼戴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是不是說,玉石就不適合現在的追趕潮流年輕人佩戴呢?

其實也不盡然。

科技在不斷發展,人類在不斷進步,玉石不再是王公貴族的專屬,它正在逐步走向大眾。

玉石市場趨向成熟,年輕人的消費觀也越來越開明。

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能夠滿足自己要求的,他們就會選購,這也玉石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為什麼戴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相應的,玉石的樣式也在推陳出新,吊墜、玉牌、把件、項鏈……這些都在偏向於滿足年輕人的喜好,甚至還可以根據我們的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

雖然在我們的觀念里,玉還是偏向傳統的,是嚴肅的,但如果有更多時尚的玉石品牌,讓玉變得更好玩,更有趣,更加符合潮流化,相信戴玉的年輕人也會越來越多。

為什麼戴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