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馬槊」究竟有多值錢?做一根要5年,用完了還得代代相傳
古代的兵器馬槊到底有多值錢?做一根要5年,用完還要世代相傳!
文/風馬牛也相及
眾所周知,在我國的古代社會之中,因為長時間處於封建社會之中,老百姓經常受到統治者的壓迫,所以古代的戰亂是經常發生的。而且古代還是一個冷兵器時代,作戰的方式也比較單一,基本上都是要靠士兵們拿著武器,親自上陣殺敵。而在戰場上,要想活下來,只能靠著自己的身體素質和過人的膽識才行。雖然,古代的作戰的方式無法改變,但是,人們卻可以在兵器上多做些文章,越是有利於殺敵的兵器,就越能夠讓自己在戰場上活下去。
因此,由於戰爭的需要,就使得人們要經常去開發一些新的、鋒利的、利用擊殺敵人的武器,像我們平常所說的十八般兵器,就是由此而來的。而在這些兵器之中,長槍則為兵中之王,使用範圍非常得廣,也是很多有名的武將所使用的主要武器,像歷史上著名的薛仁貴、戚繼光、趙雲、岳飛等人,都是用槍的高手。
但是,要用好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如古人所說:月棍年刀一輩子槍。長槍易學難精,故稱為百兵之王。因此,想要練好槍法,不僅僅需要長年累月的練習,還需要有名師指導,而且,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一桿趁手的長槍,要長短合適,輕重適宜,同時還要具備較好的柔韌性,才可以發揮出長槍剛柔並濟的特點。
因此,這對於一桿槍的製作要求就顯得非常高了,那麼古代的人們都會用什麼材料來製作長槍呢?其實,在製作鐵槍的時候,主要有兩種材質,一種是用純鐵製作而成,一種是用鐵槍頭加上木質的槍桿。
而其中的鐵槍,因為重量大,所以柔韌性就差了一些,而且需要臂力過人的人,才能揮得動它。但是槍原本就是一種靈活輕巧的武器,使用了純鐵槍的話,那麼難免會顯得笨重。因此,古代能使用好鐵槍的武將,是非常少的,像五代時期的王彥章、南宋的楊再興就是用鐵槍的高手。
而採用木質槍桿的,大多被稱之為白蠟桿,這種槍堅而不硬、柔而不斷,據說上好的槍,可以做到彎曲180度而不斷。但是,雖然白蠟桿的韌性強,但是破甲的能力比之鐵杆槍,就要弱上不少了。所以,白蠟桿大多用於一些民間賣藝,耍耍花把式,而上戰場的話,也大多被當作棍棒來使用。像歷史上的明末猛將,秦良玉就有一支白桿兵,戰力也非常不俗,曾經在渾河,與八旗起兵對戰。
而在秦漢時期,則使用的是積竹木柲,就是以木杆為芯,然後貼上一層竹片,再以絲線、皮革或者是藤條纏繞,做到固定的效果,最後在外面塗上生漆。而將這些材料,結合在一起之後,就可以讓長槍,達到彎而不折的效果,堅硬度和柔韌性兼具。
但是,在隋唐時期,由於重騎兵的發展越來越多,加上重騎兵在戰場上的巨大破壞力,而人們為了對抗重騎兵,就悠久出來了一種,從長槍之中,脫穎而出的一種加強版的「槍」,也就是馬槊。而這個馬槊的製作工藝和價值,就要比以上那幾張槍高得多了。那麼馬槊到底有多值錢呢?
首先,馬槊的製作工藝非常的複雜,並且需要耗費非常多的時間。它的槍杆子是以枳木乜為芯,再用魚膠粘合起來,外面還要裹上一層葛布,刷上一層生漆,在桐油之中浸泡數月,然後再取出晾乾。如此周而復始,經曆數次,耗時3到5年的時間才能製成,而且成功率只有30%,造價更是驚人。
因此,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的將領,必備的標誌,像隋末時期的單雄信就是有一根馬槊。而且,每一個武將,都會將馬槊作為自己傳家之寶,世代相傳,非常得珍貴。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聯繫刪除)
※二戰蘇聯的日本戰俘,寧願去砍樹也不願去女澡堂做工,什麼情況?
※對越反擊戰,他在貓耳洞待了一年,回來後領導問:你是誰?
TAG:成功是決不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