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九、染心御眾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九、染心御眾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19)

十九、染心御眾戒

文 / 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

四十三輕戒

十九

染心御

安住菩薩凈戒律貪著供事增上力故,以染心管御徒,是名有犯,有所越,是染犯。無違犯者:不供侍,無愛染心管御徒

《瑜伽論記》卷第十(之下):「次明障精進有三。初一染心御眾。」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貪著供事增上力故,以愛染心管御徒眾,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已經發無上菩提心,已經稟受了菩薩的凈戒,有了這樣的身份的人,有人拜他做師父,隨他出家修學聖道。「貪著供事增上力故」,但是他收徒弟的動機何在?「貪著供事」,他內心裏面不是攝受徒眾修學聖道,不是這樣的動機,他是貪著徒弟的供事,給他做事情。「增上力」,這個貪著心有很大的力量,這個力量是什麼?就是「愛染心」,就是愛染徒弟的供事,用這樣的心「管御徒眾」,來教導他的弟子,「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污的違犯。

菩薩是為了攝受眾生,能夠修學聖道或者能住持佛法、廣度眾生,而攝受徒眾的,現在違背了這個原則,是自己的愛染心,貪著供事而收徒弟,這是犯了這條菩薩戒的。

韓清凈《披尋記》:貪著供事至是染違犯者:謂諸菩薩或是出家,便有營為衣缽等業;或是在家,俱有無倒商賈、營農、事王等業。由此發生種種勤苦,菩薩一切皆應忍受。若貪供事,管御徒眾,由此不能忍受自所作處種種勤苦,成染違犯。

「謂諸菩薩或是出家」,「諸菩薩」,或者是出家的菩薩,「便有營為衣缽等業」,就會要做這件事;或是在家菩薩,「俱有無倒商買營農事王等業」,他就有這些事情。「由此發生種種勤苦」,有這些的事業就會有種種的勤苦的事情的發生,「菩薩一切皆應忍受」,發無上菩提心的菩薩,他有這麼多的事情要做,那他就要忍受這些事情的勤苦。「若貪供事管御徒眾,由此不能忍受自所作處種種勤苦,成染違犯」,這位菩薩,「貪供事管御徒眾」,由此不能夠自己忍受,所做的事情的種種的勤苦,他忍受不了,一定要收徒弟代勞,這樣的心情,就是犯戒了。收了徒弟應該是栽培他修學聖道,將來能成為一個佛法的有用的人。如果收了徒弟不讓他去到佛學院去學習,就在留在這裡為師父服務,這樣可能就有問題了。

《菩薩戒本經》:「若菩薩,為貪奉事,畜養眷屬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無貪心畜。

為人師長,必須自己有能力教導弟子,才可畜養弟子。

以俗家人來說,彼此相愛叫做眷,屬即是互相隨順,互相愛即名為眷屬。來到佛法里的比丘收徒弟也有眷屬的意思,雖然出家修四念處可以斷煩惱,但還沒斷煩惱時,還是有眷屬的味道。

「若菩薩」,若是這位菩薩「為貪奉事畜養眷屬者」,收了很多弟子,他的目的是為貪著他的弟子對他的侍奉,給他照顧,作種種雜事,因此而畜養了很多的徒弟,「是名為犯眾多犯」,這是不對的,是犯是染污心起的。

菩薩有在家、出家,均可收徒弟。出家人不做生意,但還有衣缽之事,所以幫他做些雜事。在家的社會服務,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在佛法上講,不管在家出家用這種貪著心的動機收徒弟,問題是很嚴重的。

「不犯者:無貪心畜」,雖然弟子對師父有所侍奉,有事弟子代勞,乃是應當,若是最初的動機,並沒有這種貪著奉侍的心情,所以那就不算犯。所以收徒弟的動機,也要謹慎一點。

收徒弟是為了徒弟的法身慧命,成就道業,能在佛法里發出離心,修習戒定慧,發菩提心,修學聖道,將來弘揚佛法廣度眾生而收徒弟。如果為了個人的舒服,收徒弟來為師父做事,這樣將來佛法還有希望嗎?當然徒弟為師父做事也是應該的,師父本身沒有貪心,那是合法的。

北天目蕅益沙門智旭箋《菩薩戒本經箋要》:「若無貪心,則必審己德行,堪為師否?既畜眷屬能以財法二事善將護否?雖能將護,知彼依我果能增長出世業否?雖稍益彼果於自己修行無妨損否?倘不能自他兩利,仍是為貪奉事耳?可不慎乎!

發了無上菩提心的菩薩收徒弟,應該是利益徒弟,教他怎麼樣修學聖道,用這樣的心情收他為徒弟。若是沒有貪著心收徒弟,那師父要收徒弟的時候,要審查自己的德行,是不是可以為人作師父。收了徒弟以後,菩薩戒是有這一條的(第三十九條戒、攝眾不施戒),要用財法兩件事,來維護他。徒弟的生活所須,師父要負責的。師父有沒有這個能力,對徒弟作佛法的教導。師父能夠負責徒弟的生活上的問題,但是師父能不能夠增長徒弟的道業,培養他的戒定慧,如法的修學聖道?能不能這樣子?師父收了徒弟,要負責教導他,對自己修學聖道有沒有影響?要想一想這件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公益主題曲引發20萬圍觀,選擇善良的青春竟然這麼美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八、懷忿不舍戒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