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古詩詞隸書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古詩詞隸書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隸書從秦代起,經兩漢到三國,作為主要字體使用了近五百年。在書法史上,隸書可以說是由篆到楷的中間環節。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古詩詞隸書書法作品圖片,希望你們喜歡。

古詩詞隸書書法作品圖片1

古詩詞隸書書法作品圖片2

古詩詞隸書書法作品圖片3

古詩詞隸書書法作品圖片4

古詩詞隸書書法作品圖片5

書法過渡期之隸書

中國漢字的書法源遠流長,已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而且具有相當高超的藝術成就。自古以來,書體變化是豐富多彩的,概括起來大體可以分為:篆書(包括大篆和小篆)、隸書、楷書(也叫作真書,包括魏碑和唐碑等)、行書、草書(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這五種書體,其中的篆書、隸書和楷書三種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依次孕育、轉化,逐漸形成的。

隸書是漢代的主要書體。隸書的產生,可以上溯到戰國時代。過去記載上說,這種俗體字是由秦獄吏程邈所創造。其實各種字體的產生都具有其社會以及政治的根源,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發展的,並非某個人的創造發明。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鞏固封建政權,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推行統一度量衡。官方用的書體是篆書,遺存至今的琅琊台刻、秦山刻石就是當時的標準書體。秦始皇時各種量器都刻有詔書,由於書刻時間緊迫,不能拘泥於篆書圓轉的筆劃、謹嚴的體勢,於是利用了趨向橫直方拆、便於寫刻的筆劃。這種變圓為方,變弧線為直線,在轉變處採取折筆,不用篆書的轉筆,的確比篆書的寫刻要快捷、方便得多。可見當時即使是統治階級的詔書,在某種情況下,也不得不採用方便、快捷的書法。其實這種新書體早就在民間產生和流行,只是還不曾被最高統治者所承認罷了。

漢代是封建社會上升時期。西漢前期,農業經濟的逐漸恢復,手工業的發展,商業的繁榮,國家的統一,各地交通的發展,都促成文字書寫的相應發展。這樣,隸書的應用廣泛了,逐漸取代篆書的地位。隸書根據社會的需要,不僅體勢變圓為方,筆劃也簡化得多。但嚴格地說,這還不是典型的隸書,應該是篆書向隸書過渡時期的書體。

隸書發展到東漢才達到成熟的階段。一種新的書體產生時,開始總不免帶有不規則和稚拙的形態,但到統治階級的手裡,逐漸被規矩、工整的形式所代替,因為標準字體總是要經過加工、整理和規範化,這是書法藝術的發展規律。隸書筆劃的趨向工整,波勢的產生,點劃的俯仰,以及帶裝飾性的挑法、都是這種加工、發展的結果。隸書的波挑在西漢晚期已經產生,這是隸書趨勢向成熟期的特點。發展到東漢,這種波挑體勢達到頂峰,尤其是高大碑石上的華麗的隸書,不公達到宣傳內容的作用,也起到碑的裝飾效果。東漢碑石上的隸書,是漢隸登峰造極的階段。

隸書和篆書相比,不僅形狀改變(長方變為扁平),書寫方便,從書法的技巧來看,也比篆書要豐富得多。西漢隸書之點萌如兒童用筆,其後漸次進步,執筆正直,起筆、止筆、波磔等,亦能逆筆突進,或捩,或押,或浮,故至東漢隸書用筆的技巧,比篆書圓轉的線要複雜豐富得多。這是書法藝術新的發展。

東漢盛行立碑刻石的風氣,有的是為統治階級歌功頌德,有的是為記載祭祀和迷信的事物,有的是為記述死者的事迹,有的是為傳播統治階級頒布的經典書籍。有的刻在碑碣上,有的刻在崖壁上,有的刻在建築物上。石刻比其它材料易於保存,因此流傳到今天的石刻文字資料比較豐富,統稱這此石刻上的文字為碑刻文字。

漢代各種碑刻流傳到今天的約有一二百種之多。有的原石已不存在,僅留拓本;有的全碑已損壞,僅殘留部分字跡。其中比較完整的約有百餘種。東漢碑刻文字,數量比較多,又各具風貌,五彩繽紛,姿態萬千,各臻其妙,是漢隸書體一大寶庫。

到了晉唐,雖然楷書早已非常盛行,但是隸書依然不廢,直至今日,隸書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這也正是由於隸書的結體和運筆都很富於變化、風格多樣和藝術性強緣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達人 的精彩文章:

草書毛筆書法欣賞
五言絕句楷書書法欣賞

TAG:書法達人 |